山海辽宁:乘诗漫游享文韵风光

原标题:

山海辽宁:乘诗漫游享文韵风光

中国文化报记者 葛鑫

“山海有情,天辽地宁”,一句朗朗上口的文旅宣传语近年来闯入大众视野。人们越来越注意到华夏大地的东北角、这片充满历史与文化底蕴的黑土地——辽宁。

岁月悠悠话古今,辽宁风华正当时。让游人跟随韵味诗词,游遍辽宁的大好河山,体会辽河大地独特的魅力与风光。

“三阳开泰” 古韵好景展风光

辽宁历史文化有“三阳”:沈阳、辽阳和朝阳。

其中省会沈阳原名盛京,曾经是金戈铁马、繁华一时的辽沈故地;东京辽阳府早已名声在外,是一座有着24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朝阳红山文化的重大发现将中华文明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同时也是“世界第一只鸟”飞起、“第一朵花”盛开的地方。这些城市在悠长深厚的历史中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宝藏与诗篇。

“沈水之阳,我心向往。”辽沈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多关于沈阳的古今诗句。一首《浑河》写尽沈阳浑河风光:“捲地东来山作障,排空西去海为门。声摧雪浪惊雷起,势压风湍阵马奔。”现今,位于沈阳市浑南区的浑河晚渡已经成为知名网红“打卡”地之一。

沈阳故宫是当地的历史文化名胜,爱新觉罗·弘历有诗《登凤凰楼》:“缔搆常思祖业艰,千秋百二巩河山。于今试上高楼望,辽水依然襟带间。”

这是弘历第一次东巡盛京时抒发的感悟。此楼当年为盛京城内最高建筑,故有盛京八景之“凤楼晓日”“凤楼观塔”等称谓。如今,沈阳故宫凤凰楼上藏有乾隆帝御笔亲题的“紫气东来”匾。

辽阳,东依辽东山地,西望辽河平原,太子河经市郊东、北转折西、南注入渤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辽阳一名始见于唐朝晚期,最早的称谓见于《史记》,名曰襄平。“华表仙桩”“龙王夜渡”“神灯孤照”“白塔晚晴”“魁阁凌霄”“双桥卧虹”“松柏琴声”“首山樵唱”是辽阳的八大景观。

王尔烈作为辽阳文人的代表,其文学艺术成就广为称道,其逸事在东北地区流传甚广。“青山驻跸垂千古,白塔冲霄镇数朝。”他的诗文多是吟诵家乡之作,这首《赞辽阳》为其中之一。

千年历史,为辽阳沉淀下无数文化瑰宝。辽阳拥有汉魏壁画墓群、辽代白塔、后金东京城遗址等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余个,辽阳鼓乐、古典戏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140项。这座文化古城文旅资源丰富,现已成为海内外游客关注的“打卡”地。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名源《诗经》的朝阳市,处于我国“雄鸡版图”咽喉部位。

唐代诗人高适有《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诗中的“营州”就是现今的辽宁朝阳。

近日,朝阳市发布了朝阳红山文化寻根之旅精品线路。“3条红山文化寻根之旅精品线路以牛河梁为中心,西接京畿,北连草原,东向东北,南通滨海,宝藏之城,神秘朝阳,欢迎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朋友。”朝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局长王永辉说。

山川俊秀 文韵诗意绽风华

鞍山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鞍山有着源远流长的千山文化,号称“东北明珠”的千山可谓“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庙不古,无处不幽”,古往今来一直是吸引众多游人的人间胜境,有“南海八千路,辽东第一山”之称。

近年来,千山文旅通过与辽篮合作、举办梨花节等举措,不断推动鞍山全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锦州北镇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

北镇市的古建筑中,北镇庙是知名的古建筑。这座庙宇位于北镇市城西2000米的山岗上,是医巫闾山的山神庙,也是全国五大镇山中保存较为完整的镇山庙之一。

金朝转运使王寂在出使期间有作《次广宁食秋白梨》:“医巫珍果惟秋白,经岁色香殊不衰。霜落盘盂比玉卵,风生齿颊碎冰澌。”

北镇庙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历经金、元、明、清历次的修缮和扩建,形成了现今的规模和风格。庙内保存有元明清时期的碑刻56通,是研究古代镇山封禅文化的重要场所。

沧海壮阔 诗歌激荡人文浪花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魏武帝曹操《观沧海》里的诗句气势雄浑、朗朗上口。当年,曹操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广阔,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有一种说法称,曹操作诗的地点“碣石”就在辽宁省绥中县。

清代田园诗人、书法家魏燮均以诗歌形式对清朝咸丰年间大连金州地区风土人情和劳动人民生活进行了大量描述。《金州野望》记录了当时金州的景色:“清秋天气迥,出郭见晴晖,地小孤城占,山多大海围,远帆衔日没,高鸟负云飞。”

如今,作为金州区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大黑山风景区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著称。景区内奇石林立、悬崖峭壁,是登山爱好者的天堂。同时,大黑山也是观赏杜鹃花海和日出的绝佳地点。

清朝京城工部主事乔有年擅长诗词,迁居大连旅顺大潮口后,曾作有一首《旅顺怀古》:“矗立金山海气横,唐家曾此驻雄兵。铭功千载鸿胪井,酣战三军牧底城。”

在旅顺老铁山,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这里成为观赏黄渤海分界线的绝佳地点,渤海的蓝、黄海的黄,在海底的地沟运动作用下形成一道“泾渭分明”的异色水流,游客可登高望远,感受两海交汇的壮观景象。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