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西安等你 西安碑林:书法爱好者“朝圣地”

图片

我在西安等你【15】

西安碑林:书法爱好者“朝圣地”


1


在西安,游过城墙,如果你是书法爱好者,可以去参观一下西安碑林,位于西安永宁门(南门)内东侧古城墙墙根下。

图片


2


西安碑林博物馆,原名陕西省博物馆,创建于1944年。它是在具有900多年历史的“西安碑林”基础上,利用西安孔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

图片


3


这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艺术博物馆。馆藏11000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19个号134件、一级文物535件,涉及石刻文物面积超过4000㎡。

图片


4


因其珍贵的书法碑刻在我国文化史上占据至高地位,又被誉为“东方文化的宝库”“书法爱好者朝圣地”。

图片


5


碑林里展示了从汉代到近代的碑石和墓志,涵盖了各个朝代的各种书体,包括篆、隶、真、草、行等。

图片


6


因为原址为孔庙,所以从入口进入后首先见到的是太和元气坊、泮池和文庙(棂星门),“太和元气”就是指孔子思想体现了整个人类思想最精华、最高贵的一面,如同天地生育万物一般,能使人类思想到达一种至高无上的境地。

图片


7


进了戟门,国宝级文物纷至沓来。戟门内左侧是“大夏石马”, 上面刻有大夏国年号,是至今唯一有文字刻载能够证明大夏王朝的实物。

图片


8


右侧的“景云钟”被称为天下第一名钟,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之一。钟上的铭文由唐睿宗李旦亲自撰文并书写,是李旦传世极少的珍贵书迹。李旦是武则天最小的儿子,他的儿子是唐玄宗李隆基。

图片


9


碑林里的国宝太多了,小兵慢慢给大家介绍。其中首推“碑林第一碑”——唐玄宗手书《石台孝经》碑刻,由唐玄宗李隆基作序、注释,并且亲自用朱砂直接将文字书写在碑石上。

图片


10


碑面内容是记录孔子与弟子曾参关于孝悌问答的《孝经》,大字是正文,小字是注释。碑上写有:孝者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故亲自训注,垂范将来(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教化、教育都是从这里产生的)。

图片


11


碑林共有六个碑廊、七座碑室、八个碑亭,陈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石台孝经》碑刻之后开始依次进入第一到第七陈列室。

图片


12


第一室展示的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必读经书的标准范本《十三经》碑刻,包括《论语》《诗》《书》《礼》《易》《春秋》等十三部经书,主要是怕传错,所以以碑刻形式保留下来以便对照。

图片


13


第二室主要是唐代书法大家如欧阳询、欧阳通、褚遂良、王羲之、史惟则、颜真卿、柳公权的手迹碑刻,都是书法爱好者学习的范本。

图片


14


《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碑》是怀仁和尚耗费24年心血,从内府藏王羲之墨迹中集字刻成,再现了书圣王羲之秀劲超逸的书风。

碑文由唐太宗作序、唐高宗作记,颂扬了佛学家玄奘,又有玄奘写的谢表及心经,被誉为“三绝碑”。

图片


15


第三展室陈列是由汉至宋代的各种书法字体名碑。篆书有唐《美原神泉诗序》等,隶书有汉《曹全碑》等,楷书有唐《臧怀恪碑》等,行书有唐《慧坚禅师碑》等,草书有隋《智永千字文碑》、唐《怀素千字文》、张旭《肚痛帖》等,都是驰名中外的书法瑰宝。

图片


16


“曹全碑”,全称为《合阳令曹全碑》,刻于东汉中平二年(185年),明万历初年在合阳县(今陕西合阳)萃里村出土。此碑为竖方形,高273厘米,宽95厘米,碑阳20行,每行45字;碑阴题名33行,分5横列。

图片


17


“曹全碑”记载了曹全镇压黄巾军的事件,也记载了张角领导农民起义波及陕西的情况,反映了当时农民军的声势和合阳县民郭家起义等情况,为研究东汉末年农民起义斗争史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图片


18


第四展室陈列的是宋至清代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等的诗文书迹,以及明清时期有珍贵史料价值的碑石。还有一部分宋至清代的各种线刻画,其中宋刻《唐太极宫残图》《唐兴庆宫图》,清刻《太华山全图》《关中八景》等,对研究古代建筑和旅游胜迹都有参考价值。

图片


19


《峄山刻石》陈列于碑林第五展室西侧,高218厘米、宽84厘米,由秦代丞相李斯篆书而成。原石被北周武帝派人推倒,后又被野火焚毁。此石是宋太宗赵光义淳化四年(993年)郑文宝根据原石拓本翻刻立石,碑阴有郑文宝题记。

图片


20


在小兵那个年代,秦始皇的统一事业之中,有一个重大的功绩就是统一了文字,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字改革,对发展华夏文化有着重大作用。

图片


21


秦始皇也是个“旅游发烧友”,秦王政二十八年(前219年),他出巡山东齐鲁故地登陶县的峄山(今山东邹县东南)时,登高远望,激情满怀,对群臣说道:“朕既到此,不可不加留铭,遗传后世”。李斯当即成文篆字,派人刻碑石于峄山之上。这就是著名的秦《峄山刻石》,内容是歌颂秦始皇统一天下,废分封,立郡县的功绩。

图片


22


碑林能较完整地保存,是与清代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的贡献分不开的。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毕沅率同僚到碑林视察,环顾四周,满目荒凉,这使他十分震惊和痛心。他与同僚商议后,采取修整房屋,整理石,编目著录,组织石刻陈列,建立管理机构和保管制度等措施,才有了保存至今的碑林。

图片

杨仕成  吴德玉 /出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