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湖区同心瑶族村供销社“三聚三提”赋能强基提质效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欧阳章武 李丽华 郴州报道

深秋时节,稻浪翻滚、稻谷飘香,举目望去一片金色的田野,秋风拂过,串串饱满的稻穗承载着欢喜与希望,粒粒分明的稻谷诉说着丰收的故事。邓旭明正在修整稻田的边坡,“种植的是‘臻两优8612’品种,镉吸收少、丰产稳产性好、抗稻瘟病、整精米率高,加上我们这里特有的气候,口感特别好。”

邓旭明是土生土长的村民,他牵头成立十寺旭明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共种植约1600亩稻田,带领乡亲们走出了一条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好路子。

这是北湖区同心瑶族村供销社抢抓机遇谋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紧盯组织不健全、服务功能不完备的问题,以“三聚三提”为抓手,在强组织、建平台、优服务上下功夫,打造了农资仓储供应、农业技术培训、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加工、再生资源回收、快递代存、电商直播带货等10项服务,提升了供销合作社品牌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图片

建成农副产品加工中心。

聚内力,组织“提能”

“之前,我们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收入低,剩余劳动力多。”该村党支部书记邓君帅告诉笔者,在市、区供销联社指导下,投资200余万元建成以农产品加工、直播展示和线上采购、销售、展览为一体的综合平台,成立了同心瑶族村供销社。组织召开同心瑶族村供销社社员代表大会,实现了村民变社员、农民变股民的身份转变。

同心瑶族村供销社吸纳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公司、500余户农户入社,注册同心瑶族村供销服务有限公司,其中,北湖区合龙惠农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占股51%、同心瑶族村集体经济社占股44%、十寺旭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占股5%。现建有农资服务站(包括庄稼医院)、再生资源回收点、供销农贸市场、初级农产品和药材收购及加工烘焙中心,建成面积约125平方米的直播展示厅。2024年,实现农资销售、金融服务和社会化服务300多万元,提供就业岗位40余个,带动周边村民人均增收1万余元,村集体经济增加10万余元。

图片

带动周边村民致富。

聚外力,平台“提效”

与家家安公司合作开发瑶药健身产品,开办形象店和包装车间为一体的门面,签订药材初加工及直播带货协议,年销售量达200万元。该社从广泛合作赋能起势,加强与各行业合作,以“1+N”叠加功能的方式提升盈利点。整合农资、农业生产主体、涉农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资源,解决农户面临的“干不了、干不好、干起来不划算”的难题。

同时,投入近90余万元对村供销农贸市场进行提质改造,占地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投资180万元在郴仰路线建立初级农产品、药材收购和加工烘焙中心,占地30余亩,全面整合北湖西南片区农特产品。培育了200亩蔬菜基地和千亩中药材种植基地,打造葛根面、禾花鱼等系列农特产品,每年举办春节年货采购活动,招引梅花鹿养殖基地,打造北湖区西南山区最具瑶族特色供销农贸市场,中央电视台《崛起中国》栏目组进行专程采访。

图片

直播带货拓宽销售渠道。

聚活力,服务“提优”

建组织、搭平台,最终目的在于如何更好地服务农村、农民、农业,这是出发点、更是落脚点。该社不断扩大经营服务范围,通过规范管理、拓宽方式,不仅方便了广大群众,还很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所需。

该社投资近20万元在供销农贸市场建成农资服务站和再生资源可回收网点,确保服务有阵地、有队伍、有保障。市、区供销联社牵头与新三湘、兴义物流等企业合作,联接交通、邮政部门推进“客货邮”项目,打通物流进村“最后一公里”,把农资进村和农副产品进城相互联通,建成农资销售为一体的农资服务站,惠及周边4个乡镇、33个村、5万余人。与农商等银行合作设置金融代办点,为周边上万群众办理缴纳日常费用和存取款业务。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直播带货火爆全网,该社不甘于人后。与红海人力集团签订合作协议,通过抖音直播、短视频和公众号推广,把全区所有农副产品都整合到APP平台销售,链接全区各社区200多个微信群和物流驿站,进驻省乡村振兴馆政府电子采购平台,服务村民更加便捷。建成约1000平方米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以现代化方式服务“三农”,经验做法在《中华合作时报》“三农”情•供销行的头条头版面向全国推介。

“中央多个部门提出,要初步构建起区域性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服务平台。”北湖区供销联社负责人说,同心瑶族村供销社吃透政策红利,做了探索性的实践,实效明显。展望未来,要进一步扎根于农村市场,与农户、农产品密切联系,更好地促进人流、物流在城乡之间的流通,打破区域壁垒,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