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圳如何抢先机|湾区观察

图片

在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道路上,深圳再次展现灵敏嗅觉和快速反应能力。

近日,深圳一口气推出9只AIC股权投资合作基金和2只险资合作基金,成立3个重点产业办公室,旨在集中力量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培育更多新支柱,激发更强新动能。

连续两年位居中国“工业第一城”的深圳,一直以来坚持工业立市,制造业当家。

2022年6月,深圳市即发布“20+8”产业行动计划(发展2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前瞻布局8大未来产业);今年3月出台的“20+8”产业集群2.0版提出,到2025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1.6万亿元,打造形成4个万亿级、4个五千亿级、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

2023年,深圳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45万亿元、增长8.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1.9%;规上工业总产值达4.85万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达1.18万亿元,蝉联全国城市“双第一”。“20+8”产业集群成为深圳稳住制造业基本盘、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并逐步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成立重点产业办公室

在“20+8”产业集群中,深圳有3个产业已经颇具规模和竞争优势。这次深圳趁热打铁,成立了3个重点产业办公室——深圳市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办公室、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办公室、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办公室。其中,前者挂靠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后两个挂靠深圳市工信局,均相对独立运作。办公室成员来自全市选调,团队显著年轻化、高知化、专业化。

从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来看,深圳是国内高端医疗器械产业主要集聚地之一,2023年医疗器械产值达990亿元,产值和出口额均占全国10%以上,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高场磁共振系列产品、全国首台国产体外膜肺氧合系统(ECMO)、手术机器人、O形臂CT、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等重大创新产品,让深圳制造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占得一席之地。

目前,深圳已建成合成生物、脑科学与脑模拟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设立全新机制的深圳医学科学院,规划超60平方公里的连片产业空间,建成超900万平方米“专精特新”园区,为项目从中试到产业化提供充足的产业空间。鉴于生物医药产业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长周期的特性,深圳已设立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合成生物等5只共165亿元规模的产业基金,为企业成长提供全周期的资金支持。

据深圳市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深圳将从研发创新、临床试验、注册审批等方面进一步推动药械产业发展。其中,在临床方面,将在河套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中心,构建国际化临床试验网络体系;在注册审批方面,争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将相关审评审批时限压缩至30个工作日。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深圳工业实现“弯道超车”的重大“功臣”。2023年,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超173万辆,问鼎“新能源汽车第一城”。根据《深圳市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将超200万辆,汽车产业产值达到万亿级。2023年,深圳成为全国首个发布智能网联汽车标准的城市。今年6月,深圳被列入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

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近日公开表示,下一步,深圳将坚持做好对比亚迪、华为以及汽车产业众多链上企业的服务和培育,打造“热带雨林”式的汽车综合产业生态。同时,将打造一站式汽车出海政务商务服务平台和核心零部件出海生产基地;通过标准、法规、保险、汽车金融等方面配套支持,打造智能驾驶全国示范区和全国范围内城市级试验场。

在人工智能领域,深圳主要通过大范围落地应用,来赋能产业提升效率。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人工智能产业总产值超3000亿元,同比增长21.1%。2023年《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发布之后,今年7月,《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方案》也正式印发。截至目前,深圳已发布3批城市+AI应用场景清单,涵盖数字文化、公共服务等73类场景,未来有望在赋能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以及政务服务、文化娱乐、教育等行业实现更广泛应用。

打造耐心资本基金群

今年以来,壮大耐心资本的呼声不断,国家也多次出台鼓励支持政策。

例如,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支持保险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做好对创业投资基金的投资,支持资产管理机构加大对创业投资的投入。

9月24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新政,将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区域由上海扩大至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18个大中型城市。同时,适当放宽股权投资金额和比例限制。

深圳闻讯而动,先是于8月底由深圳市、龙岗区与平安集团共同发起设立100亿元“平安创赢-深圳市平安重大项目投资基金”。该基金将重点支持深圳市基础设施建设、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和“20+8”产业集群发展。这是深圳市首次以政府引导基金为桥梁,引导险资长线资金进入一级市场,打造耐心资本。此举也是全国首创。

紧接着,深圳动员市区国企积极对接国有五大银行AIC机构,加速推进AIC股权投资试点落地,前述9只AIC股权投资合作基金便是首批成果,合作总金额达到450亿元。这些基金合作项目将投资于符合国家政策导向、掌握核心技术、行业地位突出的优质科技企业。

根据第一财经记者获得的资料,9只AIC股权投资合作基金中,规模最大的为深圳资本-工银投资-工行深圳市分行合作基金和罗湖-交银投资-交行深圳分行合作基金,基金规模各为100亿元。前者将围绕深圳“20+8”产业集群、服务深圳产业升级和国资国企改革开展投资,后者将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高端装备、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低碳及新材料等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

险资方面,在此前100亿元平安重大项目基金的基础上,深圳又新增1只由深圳市引导基金、前海管理局与太平资本共同发起,规模100亿元的太平保险基金项目。此外,中国农业银行也正在与深圳市政府加快推进百亿级AIC试点股权投资基金设立及首批投资项目落地。

深圳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时卫干在上述AIC股权投资合作基金集中签约仪式上表示,自今年初以来,社保基金大湾区科创基金、平安重大基金等多个重大项目已相继在深圳落地。目前,深圳正按照“一集群一基金”的发展策略,构建“20+8”产业集群基金管理体系。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