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鸢5号”跨越重洋再返故乡,南京为何成为黑鸢聚集地?

全文2134字,阅读约需7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近日,一只代号为“5号”的黑鸢在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救助后,成功放归自然。

02“黑鸢5号”在回归野外的500多天里,每年都会回到南京越冬。

0310月11日,“黑鸢5号”历时20天、迁徙超过3000公里的距离回到南京。

04陈月龙表示,南京成为黑鸢聚集地的原因包括长江中的鱼类为黑鸢提供丰富的食物和城市给黑鸢提供友好的环境、安全的栖息地。

05为了更好地保护黑鸢的种群,陈月龙呼吁恢复更多的地方作为夜栖地。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近日,一只“勇士小鸟”牵动着不少南京人的心。它是一只代号为“5号”的黑鸢,被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救助后,背着GPS“小书包”放归自然。在回归野外的500多天里,每年它都会回到南京越冬。10月11日,“黑鸢5号”历时20天、迁徙超过3000公里的距离回到南京,这些天,它在南京过得如何?

10月22日,现代快报记者跟随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主管陈月龙,在南京鼓楼滨江段寻觅“黑鸢5号”的踪迹,南京为何成为黑鸢聚集地?或许可以在“黑鸢5号”的GPS里找到答案。

图片

“黑鸢5号”是谁?

当天上午9点,现代快报记者在鼓楼滨江段看到,数十只黑鸢在江上盘旋,它们时而高飞,时而在浅滩上休憩,不时一个俯冲下来,在江面上捕鱼。

哪一只是“黑鸢5号”?“这还真不知道,GPS回传信号会有一定的时间差,但这个地方是它平时经常出没的。”陈月龙告诉现代快报记者,10月20日,他的同事在长江边凑巧拍下了“黑鸢5号”的近照,“我们看到它的背上有GPS小书包,后来比对行动轨迹,确认它就是5号。2023年放归时,它是一只亚成体,但如今它还是亚成体的毛色,我们暂时也无法判断它就是这个毛色,还是还没有成年。”

图片

“黑鸢5号”的故事,要从2023年说起。去年3月,市民发现一只落入长江的黑鸢,经过救援后被送至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经过初步检查,工作人员判断这是一只尚未成年的亚成体,并无外伤,推测可能由于体力不支导致落水。

在救护中心,经过工作人员30多天的专业养护,落水黑鸢体重增长,体能、飞羽等各项指标均符合了放归条件。去年4月24日南京市爱鸟周活动当日,在众多参与者的见证下,这只黑鸢背上GPS“小书包”,于园区北门湖放归自然。

在南京城区经过20多天的适应和盘旋,“黑鸢5号”一路向北,开始了它的迁徙之旅,赶在夏季迁徙到了俄罗斯远东地区。去年10月5日左右,它开始返程,沿乌苏里江流域返回中国东北地区,最终跨越6000公里,与南京久别重逢。

图片

今年4月,这位游子再度启程,北飞度夏。而令人动容的是,10月11日,它再次回到了南京。

刷新跨海距离纪录

这一次南归,“黑鸢5号”刷新了跨海距离纪录。

早在9月22日,它就从度夏的区域启程,开始了向南的迁徙。它从乌苏里江东源锡霍特山一带出发,沿着乌苏里江向西南方向飞行,不紧不慢地在9月29日下午路过了乌苏里江的西源兴凯湖,并且在兴凯湖往南不远处停留到10月2日早上,继续向西南方向飞行。

在10月3日早上,GPS信号消失了,它正通过中国、朝鲜、俄罗斯三国的交界。虽然中间信号没有回传,但当黑鸢飞回国内,信息补充完整,才让人们知道它在消失的那些天去了哪里。在进入朝鲜后,它基本沿着日本海的海岸向南飞行,在10月5日中午路过了北纬38度线后进入韩国,并来到朝鲜半岛西侧沿海,顺着黄海和韩国的海岸线向南飞行,10月8日中午来到朝鲜半岛的最南端,面向大海,“黑鸢5号”选择停留一个下午并且在那里夜栖。它的飞行路线从北向南贯穿了整个朝鲜半岛。以往它的迁徙路线都是走东北或者东北加朝鲜,而走到韩国的最南端再跨海,可以说是它需要跨越的最远的海了。

10月9日一大早,“黑鸢5号”就出发了,向着对岸一顿猛飞,并且不是朝着更近的盐城,而是朝着上海飞行,终于在晚上停在上海的长江入海口九段沙湿地,并且过夜。“黑鸢5号”这次跨海飞了15个小时,跨海距离将近550公里,往年的跨海距离分别是402km、133km和220km,这次跨海刷新了监测以来它的跨海距离纪录。

图片

10月10日一早,它自东向西横跨上海,过苏州,并在无锡惠山过夜。10月11日,“黑鸢5号”从无锡出发,路过常州、茅山、句容市区进入南京,过汤山、聚宝山,在当天下午两点回到了它熟悉的南京的长江上空。陈月龙表示:“从我们监测以来,这是它第一次去了韩国,也是第一次去苏州、无锡、常州和上海,虽然去了比南京更南的地方,但它还是选择来南京越冬,这个目的地是非常明确的。”

南京为何成为黑鸢聚集地

据陈月龙介绍,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一共放归过6只携带GPS“小书包”的黑鸢,从监测情况来看,只有“黑鸢5号”选择迁徙,其他的五只均长期生活在南京。

据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的全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显示,黑鸢在南京已形成总数3000只的稳定种群,成为南京的“常住民”。黑鸢就是南京人熟悉的老鹰,它的尾羽中央向内凹,像个鱼尾巴,翅膀下还有显著的白色斑块,别看它长得不算凶猛,却是实实在在的猛禽。数只黑鸢或俯冲掠过江面,或飘然翱翔于天空,是南京江畔最常见的风景。

图片

南京为何成为黑鸢聚集地?我们该如何更好地保护黑鸢?陈月龙一直期待能从监测中得到更多答案。

“我们除了对六只放飞的黑鸢进行GPS监测外,也对整个黑鸢种群进行整体的监测。”陈月龙表示,持续的监测可以比对数量的变化,对它们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比如说在春天繁殖季之前进行监测和秋天迁徙之前进行监测,对比数量其实可以表现出它繁殖的情况,秋天迁徙之前和冬天的数据进行比对的话,可以知道迁徙种群在整个黑鸢种群里所占的比例情况。”

陈月龙表示,对比不同的生境、不同的城市,他们发现,长江中的鱼类为黑鸢提供丰富的食物,城市给黑鸢提供友好的环境、安全的栖息地,这些都是让这么多黑鸢生活在南京的原因。

图片

在监测过程中,他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黑鸢在南京有两种生活方式,“晚上睡觉,它们大部分都集中在老山,白天活动它们有的从老山往西侧飞,有的往东侧飞,老山西侧更多的是农田乡村,而我们的城市在老山东侧,我们也非常关注黑鸢在不同生境下的生存状况。”

陈月龙表示,如果想更好地保护黑鸢的种群,夜栖地非常重要。“现在的夜栖地是比较少的,我们想知道它们选择夜栖地的依据是什么?它们喜欢什么样的地方?我们也想知道,是否可以恢复更多的地方,给它们提供场所,更有利于黑鸢种群的保护。”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张然/文 施向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