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的这群青春养老人,让老人在家就能享受家床服务

图片


床和地的距离只有50厘米左右,但73岁的戴阿婆却因为腿部关节的原因,终年卧床,无法跨越这段距离。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从广播里得知了家床服务。很快,专业护理员黄兰仙来到她的身边,提供了无微不至的照料。

“95”后青春养老人张月馨来自上海市徐汇区第三老年福利院,几个月前,怀着满满的憧憬,她来到上海徐汇。就这样,开启了“朝阳”与“夕阳”的“双向奔赴”。

家里来了体己的专业护理员,老人展露笑颜

两年前,戴阿婆的身体状况陷入了谷底,因为行动不便,她只能常年卧床。昔日的走访慰问老同事,如今的她也有了失能的困惑。


图片


卧床时,戴阿婆喜欢听广播,有一次她听到市民政局称要推出家床服务,便喜出望外地和女儿分享了这个新闻。女儿不以为然:“妈妈,你是广播里听来的,没那么快落地。”

谁知幸福来得太快,没多久三福院的工作人员就上门评估。

所谓家床服务,简而言之,就是把养老院的服务“搬”到老人家中。

对于居家养老这件事,戴阿婆举双手赞成。照她的话说就是“我喜欢静养。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相比机构养老,她更倾向于居家,也因此对家床服务的接纳度很高。

专业护理员黄兰仙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个家的氛围。独生女儿可以专心工作了,戴阿婆重新展露了笑颜。

“小黄堪称有求必应,护理技能比较全面,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人品也好。”黄兰仙让戴阿婆感受到了五星级的服务品质,她不仅会拆装风扇,还耐心地将电饭煲上的外文翻译出来,写在纸条上,便于戴阿婆使用。黄兰仙还会做康复护理,陪护老人体检、看牙等。“我购买的服务是每次两个小时,上下午各一个小时,她总会想办法挤出更多时间给我服务,让我分外感动。”戴阿婆说道。

有段时间戴阿婆与女儿的母女关系有些僵,黄兰仙还当起了“老娘舅”,帮忙劝和。

逢年过节,黄兰仙也会想到戴阿婆。夏天的时候,老人还拿到了黄兰仙所在三福院发的小风扇。

住在华泾镇的沈阿公和卢阿婆夫妻,前段时间也碰到了棘手的难题。7月初,沈阿公因病被送往医院住院治疗,出院回家后,因子女不在家,卢阿婆无法单独照料老伴,手足无措之际想起了黄兰仙。黄兰仙收到消息后一口答应下来,立即帮忙安置刚出院的沈阿公。老人本想给黄兰仙奖励表达感谢之情,但黄兰仙坚决回绝了,还说:“奶奶,您是我的长辈,照顾长辈是我们福利院应该做的事。”

在黄兰仙的悉心照料下,沈阿公的身体恢复得很好,老人为了表示感谢特意送上一面锦旗。

将机构专业照护服务延伸到家中,让老人居家满足照护需求

记者了解到,2005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9073”养老服务格局的目标,即90%的老人居家养老,7%的老人社区养老,3%左右的老人机构养老。此后,国家和各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大都沿用了这种目标框架。

不过,老人们也常常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渴望居家养老的温馨与自由,另一方面随着年纪渐长,专业护理服务也是老人们的“刚需”。

为了回应老人的需求,徐汇区从2023年11月率先推出“家庭照护床位”(简称“家床”)服务,在全区优选养老机构,将机构的专业照护服务延伸到家中,让老人在家就能满足照护需求。


家床服务的优势,戴阿婆作为首批吃螃蟹的体验者已经尝到了甜头。在她看来:“居家养老其实是几千年来的传统,这种模式很接地气,挺符合我们老人的心意,也方便子女熟门熟路常回家看看,不用跑到养老院那么麻烦。”

家床服务的护理员和长护险护理员、家政员略有不同,前者不仅能提供各种专业技能服务,可按需购买服务,还能享受到心理慰藉。长护险护理员根据评估结果有服务时限,且不能超越服务内容;普通的家政员则擅长做家务,大部分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护理培训。

青春养老人看好养老产业前景,提供全方位的贴心服务

想要推进家床服务,少不了护理员。从机构养老员到转型成为家床护理员,今年7月份刚来上海的1998年出生的青春养老人张月馨有自己的考量。


图片


张月馨在老家时学的是养老服务专业,彼时这门专业非常冷门。“我们这个专业是新开的。我那届是第二届,第一届才招了16名学生,第二届有103名。”张月馨说道。

填写专业时,高中老师给了张月馨一个建议:“养老服务是新兴行业,也是未来的大趋势。” 对这个专业一头雾水的她回家询问了爸妈,得到的答案是“这一行的工作就是端屎端尿”。尽管有所迟疑,她还是跃跃欲试。多年后,张月馨不由得感叹高中老师具有前瞻性的眼光。

毕业后,张月馨做过几年机构护理员。天生乐观的她爱笑,不少爷爷奶奶看到她就暂时放下了烦恼,大家都笑称张月馨适合吃养老服务这碗饭。

应聘为三福院的护理员后,张月馨打算接受新的挑战——做一名家床护理员。

上岗后没多久张月馨就遇到了难题。一位奶奶因老伴离世,人日渐消瘦。焦急的子女购买了陪护、代配药、保洁、助浴、助餐等各项服务。生活上的照料好解决,心理上的慰藉却难。

张月馨尝试陪伴老人看老电影,主动分享自己工作上的琐事,向老人请教。老人一开始有些反感,后来逐渐敞开了心门,开始接纳这位“不速之客”,心情也从刚开始的低落到平缓。

陆续为10名老人提供不同项目的服务后,张月馨逐渐摸透了老人们的脾性。有些沉默寡言的老人起初都不正眼看她一下,后来竟然主动和她打起了招呼;有的老人听力退化了,她就主动贴近老人的耳朵说话。

节假日张月馨会主动给服务的老人电话问安,送礼品上门。“我希望他们不再感到孤独。知道有人在关心他们。”

眼下,张月馨正在考高级养老护理证。她希望自己在为老服务这条路上走得长远一点。

“人都有老的一天,趁我现在还年轻,能为一些老人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也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张月馨一样,投入养老事业已有3年的黄兰仙也看好这个新职业的未来前景。黄兰仙认为:“我们除了能在老人家中提供专业的生活照料,还能把机构的专业服务延伸到家中,为老人家庭提供老吾老服务,为家庭赋能,还能把我们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家属。”

黄兰仙表示,如果老人需要入住养老机构,也可以提供院内快速通道和短托服务。

徐汇目前已累计签约服务899位老人

上海市徐汇区第三老年福利院家床服务负责人薛斯尧告诉记者,根据老人身体状况不同,可选择不同的家床服务项目,如助浴、个人清洁护理、推轮椅陪诊、购物、散心等。“家床服务更贴近老人的生活环境。如果老人心情不好,护理员还可以陪伴老人,通过多沟通、多聊天来化解老人的不良情绪。除此之外,机构内的医护人员更是提供24小时线上服务,为老人解答健康咨询问题。”

在徐汇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看来,家床服务的诞生顺应了银发经济的浪潮,是对现有居家养老服务的补充:“一方面,长护险的服务时间可能不能满足老人的服务需求;另一方面,徐汇区鼓励优质养老机构打开围墙,让专业服务走进老人家门,让老人走进养老机构,有效利用机构资源。徐汇区根据考核情况、业务能力、地理位置等要素筛选了首批12家优质养老机构为老人家庭提供家床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签约服务899位老人。”





家庭照护床位服务


服务对象:

徐汇区年满60周岁以上、居住在家中有照护需求的老人。

服务内容:

全区12家优质养老机构可根据老人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护理服务,包括机构式长期照护、阶段性专项照护、机构设施共享服务、家庭照护增能服务等,还可叠加长护险服务使用。  

申请方式:

通过所在居委会或相关养老机构申请。

补贴内容:

本区户籍且长护险评估等级2~6级、80周岁以上1级,与服务机构签订家庭照护床位服务协议一年及以上的老年人,按每人每月300元标准给予补贴(不超过实际支出服务费用),每人最高可享受6个月;实际服务满6个月后,可申请第一次补贴(3个月、每月300元),实际服务满12个月后,可申请第二次补贴(3个月、每月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