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分子诊断前沿,点燃学术思想火花


探索分子诊断前沿

点燃学术思想火花

——第二届紫金临床分子诊断国际论坛暨第十一届紫金检验与临床学术会议10月17日学术活动



2024年10月17日,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临床医学专业分会与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Federation of Clinical Chemistr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IFCC)肿瘤分子诊断委员会专家共同举办、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紫金检验联盟承办的“第二届紫金临床分子诊断国际论坛暨第十一届紫金检验与临床学术会议”在南京金茂威斯汀酒店拉开帷幕。


南京医科大学校长胡志斌教授,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研究中心刘小龙教授,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临床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国际临床化学与实验医学联合会(IFCC)分子诊断委员会委员、大会主席潘世扬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图片
· 胡志斌校长 ·



图片
· 刘小龙教授 ·



图片
· 潘世扬教授 ·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还有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崔巍教授,意大利那不勒斯费德里科二世大学EttoreCapoluongo教授,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AndreaFerreira-Gonzalez教授,美国犹他大学陈忠教授,上海长征医院仲人前教授,北华大学夏薇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郑晓群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唐时幸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王洪教授,陆军军医大学郑峻松教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黄庆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沈佐君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黄海山教授和浙江省肿瘤医院钱旭教授等。


图片
· 开幕式嘉宾合影 ·


10月17的会议期间,各位专家通过学术报告展示了临床分子诊断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并围绕“前沿探索”、“诊断标志物研究前沿”和“医工结合与转化医学”三个论坛主题,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学术盛宴。


大会报告


01
《LiquidBiopsy in clinical practice: state of the art》
图片

意大利那不勒斯费德里科二世大学EttoreCapolunogo教授介绍了液体活检在临床检验中的前沿应用和临床试验进展,以及其为患者提供更早、更精准的个体化诊疗方案的重要价值。


02
《Opportunitiesand Challenges towards broad adoption of liquid biopsy in ClinicalOncology》
图片

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AndreaFerreira-Gonzalez教授强调了目前液体活检在临床应用中面临的技术、监管和验证方面的若干挑战。


03
《Tissue-residentmemory T cells prevent lung adenocarcinoma initiation》
图片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研究中心刘小龙教授介绍了课题组在组织驻留记忆CD103+T细胞监测氧化应激下的组织体细胞的损伤,进而预防肿瘤发生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04
《Moleculardiagnostic approach and prospect for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图片

美国犹他大学陈忠教授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为例,介绍了基于分子遗传学检测,实现更精准的血液恶性肿瘤分型、风险和预后分层的研究进展,以及未来通过多组学攻克白血病克隆的个体化治疗方向。


05
《Tumorspecific protein 70 targeted CTC isolation and NGS analysis》
图片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潘世扬教授介绍了研究团队发现新肿瘤标志物"肿瘤特异性蛋白70(SP70)"的过程,并建立了SP70靶向捕获循环肿瘤细胞(CTC)技术,以此SP70靶向捕获CTC为基础,开展SP70-CTC-DNANGS高敏液体活检分子诊断国际领先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应用进展。


06
《TranslationalProteomic-based Molecular Diagnosis for Thyroid Cancer》
图片

浙江省肿瘤医院钱旭教授展示了课题组在甲状腺癌的蛋白质组学方面的研究成果,鉴定出多种潜在的疾病特异性蛋白标志物或蛋白预测因子。


07
《TumorSpecific Protein 70 Promotes Tumor Immune Escape》
图片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金岳心子博士介绍了课题组在肿瘤特异性蛋白70与肿瘤微环境中多种免疫细胞相互作用,介导T细胞重塑,进而促进肿瘤免疫逃逸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主持人风采
图片


图片

崔巍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图片

仲人前教授

上海长征医院

图片

夏薇教授

北华大学

图片

王书奎教授

南京市第一医院

图片

沈佐君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图片

李莉教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前沿探索论坛


“前沿探索论坛”由浙江省人民医院吕建新教授和空军军医大学邢金良教授共同担任论坛主席。本论坛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就临床分子诊断新进展和前沿热点问题进行学术交流和探讨。


01
《基于分子编程技术的诊断策略与临床应用前景》
图片

浙江省人民医院吕建新教授就分子编程技术的定义及演化、模块设计和构建流程、研究成果和医学应用、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进行了生动形象的介绍,并为分子编程技术的应用指明了新的研究方向。


02
《血浆游离线粒体DNA片段组学特征解析及肿瘤早诊应用研究》
图片

空军军医大学邢金良教授就血浆游离线粒体DNA片段组学特征、肿瘤早期诊断进行了详细解析,并指出下步攻关计划——整合线粒体多组学分析最大化癌症早筛早诊性能。


03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及其医学研究应用》
图片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陈瑜教授通过概述和介绍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与平台及其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挑战与未来展望,为我们指明了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研究方向。


04
《LDT产品研发与应用:机遇与挑战》
图片

南方医科大学唐时幸教授通过讲述美国FDA对实验室研发检测的监管、基于危险等级的IVD产品监管体系、创新IVD产品重新分类与优先审批机制、LDT与肿瘤个性化治疗以及泛肿瘤治疗、真实世界数据、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与LDT这5个方面,充分论述了LDT产品研发与应用的机遇与挑战。

05
《菲醌类染料光点击化学研究》
图片

南京林业大学付幼心教授生动讲述了什么是光点击及光驱动化学,“光化学”+“点击化学”,并介绍了“光点击反应活性强化”、“18F-PET示踪剂合成”、“光控精准成像”等新的研究工作。


06
《肿瘤相关自身抗体临床应用现状与前景》
图片

北京协和医院李永哲教授通过两个病例讲述了肿瘤与自身免疫:肿瘤相关自身抗体研究历史、产生机制、特点,还介绍了临床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并指出肿瘤相关自身抗体临床应用前景。


07
《AD血液生物标记物研究进展》
图片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谢春明教授通过介绍阿尔兹海默症的背景、临床药物治疗基本情况、临床特征以及发病机制,引出了血液生物标志物——Aβ蛋白与Tau蛋白等,并指出目前大部分AD血液标志物的界限值尚未建立,缺乏统一的标准化方法和检测技术等问题使得界限值的建立面临极大挑战。


主持人风采
图片


图片

黄海山教授

温州医科大学

图片

杨晋教授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图片

许建成教授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图片

吴李培主任

东台市人民医院

图片

陆峰泉主任

江苏盛泽医院

图片

刘群副主任

《临床检验杂志》编辑部

图片

陈晓婷副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诊断标志物研究前沿论坛


“诊断标志物研究前沿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检验系主任王学锋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前沿技术中心主任王洪教授担任论坛主席。本论坛聚焦于分子诊断在现代疾病诊断、预防、疗效监测及预后判断中的重要性。通过这次论坛,与会者深入了解了分子诊断技术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作用,并期待其在未来临床应用中的更广泛应用。



01
《瑞金止凝血的MDT》
图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王学锋教授分享了促凝血MDT的经验,影像学虽然是金标准,但是生物标志物对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也有非常大的价值,强调了多学科协作在解决复杂出血病和血栓病中的重要性。


02
《脓毒症新型生物标志物的鉴定、功能与转化》
图片

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曹炬教授详细讲解了新型生物标记物(AIM-BMP)在脓毒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探讨了生物标志物在脓毒症精准治疗中和疾病预后追踪的潜力。


03
《现在和未来的DNA甲基化分析策略》
图片

陆军军医大学郑峻松教授分享了DNA甲基化分析的策略和进展,探讨了DNA甲基化作为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新方向。


04
《多中心健康管理人群队列建设与研究进展》
图片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汪天培博士介绍了检验科及健康管理中心的大数据队列研究,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强调了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05
《CA242助力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管理》
图片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段朝晖教授介绍了围手术期CA242的变化轨迹是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可进一步提高CEA异常患者的预后分层,强调了血清肿瘤标志物可用于诊断、预后评估、治疗监测等各个阶段;并且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有效提高准确性,提高诊断价值。


06
《多指标联合提高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性筛查效能》
图片

北京大学鲁凤民教授介绍了AFP、AFP-L3和DCP联用筛查肝癌的研究,指出多指标联合可以提高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筛查效能。


07
《血液生态与检验医学研究》
图片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前沿技术中心王洪教授主要介绍了色谱分析技术、蛋白质组学等多组学的整合在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方面的优势,同时还介绍了血液生态系统是一种研究新范式,可作为疾病监测窗口实现精准早诊。



主持人风采
图片


图片

韩锟主任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辑部

图片

汤伟明主任

溧阳市人民医院

图片

王丽主任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图片

徐银海教授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图片

戈皓主任

《临床检验杂志》编辑部

图片

裴兵主任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图片

张炳峰副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医工结合与转化医学论坛

“医工结合与转化医学论坛”由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陈鸣教授和苏州大学细胞治疗研究院院长蒋敬庭教授共同担任论坛主席。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健康需求的不断提升,医学与工程学的交叉融合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医工融合旨在通过跨学科合作,将工程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提高医疗水平,推动医学进步。转化医学则强调将基础研究应用于临床实践,实现医疗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医工融合与转化医学密切相关,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本次学术交流通过探讨医工结合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旨在促进医疗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01
《传感、纳米与检验》
图片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陈鸣教授报告中指出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种能够将生物分子反应信号转换成可检测的物理化学信号的分析装置,纳米技术作为一门由多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前沿技术,二者结合可以在临床试验诊断领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场景。报告详尽的展示了研究团队如何利用这两种技术平台在核酸、蛋白、细胞各个层面的检测应用,并进一步展望了该技术和功能水凝胶、仿生技术等融合的可能性。


02
《液体活检标志物分子分析用于癌症诊断》
图片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刘雅宁博士提出循环肿瘤细胞(CTC)和肿瘤细胞外囊泡是癌症有价值的液体活检标志物,携带有原发肿瘤信息,可以实时评估癌症患者的肿瘤状态和治疗反应。介绍了课题组新发展的检测方法,即使用CTC的RNA分析来准确诊断和动态监测上皮性卵巢癌(EOC),以及肝细胞癌EVs的捕获和分子分析方法进而实现对肝细胞癌病人的早期诊断。


03
《循环源标志物与肿瘤精准诊疗关键技术创新转化研究》
图片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汪付兵教授聚焦肿瘤早筛早诊、复发转移预警、干预新策略等亟需解决的难题,重点介绍了课题组围绕肿瘤分子数据科学、肿瘤液体活检新技术、肿瘤类器官临床前模型、先进材料与肿瘤干预新策略等方面开展的系列研究和取得的丰硕原创成果。


04
《流式细胞室内质控品的现状与进展》
图片

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黄庆教授聚焦流式细胞室内质控品开发上市滞后的问题,介绍了课题组成功制备的可以用于临床长期、全流程监测、成本低廉的人源性全血流式细胞室内质控品,并通过系列实验表明自制的流式细胞质控品满足临床实验安全流程和长期室内质量控制的要求。


05
《肝脏免疫微环境相关检测方法初探》
图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捷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免疫细胞及肿瘤细胞的检测与评估对于肝癌及微血管侵犯的精准诊疗具有重要价值,基于化学和材料的原理开发多种标志物和多重技术的联合应用,可以更好的揭示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的生物学特征以及相互作用。


06
《医工交叉背景下的专利保护与成果转化》
图片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立群教授通过对医工交叉背景下的专利保护状况分析、专利保护常见误区和重要概念、专利申报实际案例、医学专利申请保护技巧和转化等方面的阐述,指出加强专利保护意识和保护技巧是促进医学检验科技转化的重要手段。


07
《医工交叉新策略:肿瘤免疫治疗的协同效应》
图片

苏州大学细胞治疗研究院院长蒋敬庭教授聚焦医工交叉新策略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展现出的巨大协同效应,介绍了研究团队通过结合纳米技术和免疫疗法开发的新型纳米酶,揭示了纳米酶的免疫原性及其增强的免疫调控机制,提出介孔二氧化硅作为智能给药系统可实现免疫激动剂的有效负载和PH/温度控制释放。这些发现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和理论依据。



主持人风采
图片



图片

沈瀚教授

南京鼓楼医院

图片

吴国球教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图片

李智洋教授

南京鼓楼医院

图片

张伟副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图片

严虹主任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图片

李金龙主任

南京市第二医院

图片

顾锋主任

徐州市中心医院



研究生英语演讲比赛决赛


10月17日,“第二届紫金临床分子诊断论坛与临床学术会议”研究生英语演讲比赛顺利举行。 此次比赛旨在提高检验医学领域研究生的学术交流能力,尤其是英语演讲水平,并促进国际临床分子诊断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展示与探讨。


比赛由温州医科大学郑晓群教授和天津医科大学申艳娜教授共同担任主席,南通大学王旭东教授、徐州医科大学李世宝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钱旭教授共同担任评委。南京医科大学王芳教授担任主持。


图片

郑晓群教授

温州医科大学

图片

申艳娜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

图片

李世宝教授

徐州医科大学

图片

钱旭教授

浙江省肿瘤医院

图片

王旭东教授

南通大学

图片

王芳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首先,王芳教授介绍了此次比赛旨在选拔出检验医学优秀的青年人才,为检验医学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本次比赛得到了全国各地检验医学研究生的积极响应,经过多位专家教授的严格评审,15位选手脱颖而出,来到现场参与角逐。



图片
· 王芳教授 ·


紧接着,郑晓群教授发表致辞,提出研究生英语演讲比赛作为紫金临床分子诊断国际论坛的特色项目,不仅提升了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英文报告能力,还促进了各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郑教授希望,通过这样的比赛,能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学术素养的高素质医学检验人才,助力他们在未来的学术生涯中茁壮成长,并预祝比赛取得圆满成功。



图片
· 郑晓群教授 ·



选手风采
图片



图片
江苏大学医学院的于丹以《Anintegrated microfluidic chip for 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vesiclesanalysis and gastric cancerdiagnosis》为题,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用于血清中性粒细胞来源EV快速分离和多重检测的微流控芯片技术。

图片
温州医科大学任海涛以《Investigationof ENO2 as a promising novel marker for the progression of colorectalcancer with 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为题,阐述了微卫星不稳定型结直肠癌新型预后标志物ENO2的筛选过程,及其在结直肠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图片

天津医科大学的刘佳以《YOD1protects against MRSA sepsis-induced DIC through Lys33-linkeddeubiquitination ofNLRP3》为题,向我们展示了去泛素化酶YOD1通过去除NLRP3的K33位泛素化修饰来抑制NLRP3炎症小体激活,从而抑制MRSA脓毒症相关DIC的作用。


图片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张丽凤以《Co-freezinglocalized CRISPR-Cas12a system enables rapid and sensitive nucleicacidanalysis》为题,向我们展示了通过共冷冻方法构建的CRISPR/Cas12a检测核酸新平台,该方法可以更加快速、高效、简便地检测核酸。


图片

重庆医科大学的张金珠以《Developmentof an Electrochemical Sensor for L-kynurenine Based on MagneticMolecularly ImprintedPolymers》为题,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基于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电化学法,并用于检测癌症患者尿液中的犬尿氨酸。


图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孙嘉潞以《Diagnosisand Monitoring of Neurosurgical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s byDigital PCR》为题,展示了数字PCR技术在神经外科相关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早期诊断及疗效监测中的性能评价及应用前景。


图片

南京医科大学的夏文颖以《visualizationstudy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P70 and immune cells in the tumormicroenvironment》为题,向我们展示了肿瘤特异性蛋白70在肿瘤微环境中与免疫细胞的互作,提示其可能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作用。


图片

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的罗霖杰以《NovelFunction of MOTS-c in Mitochondrial Remodeling Contributes to ItsAntiviral Role During HBVInfection》为题,向我们展示了线粒体短肽MOTS-c作为线粒体的调节因子在HBV感染诊断与治疗中发挥作用。


图片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张明源以《UpregulatedLINC02154–a potential biomarker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carcinomapatients》为题,向我们展示了长链非编码RNA在食管鳞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其在食管鳞癌研究队列中的诊断效能和预后价值。


图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霍然以“Stigmasterol:Remodeling gut microbiota and suppressing tumor growth through Tregand CD8+T cell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为题,揭示了豆甾醇通过重塑肠道菌群对宿主肠道组织和瘤内免疫细胞的作用,为豆甾醇在HCC治疗中的潜在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图片

南通大学的秦诗逸以《Comprehensiveassessment of serum circDNAH14 as a potential diagnostic andpredictive biomarker in non-small cell lungcancer》为题,向我们展示了在NSCLC中失调的血清circDNAH14可以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进一步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周禹同以《PD-1+IFN-γ+subset of CD8+T cell in circulation predicts response to anti–PD-1 therapy inNSCLC》为题,向我们展示了对于接受化疗联合抗PD-1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循环中的PD-1+IFN-γ+CD8+T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可能是预测其早期反应或进展的潜在标志物。


图片

徐州医科大学的张燕以《Arapid detection of AZFc on Y chromosome based on tripleMIRA-LFD》为题,介绍了一种快速检测Y染色体AZFc缺失的三重MIRA-LFD方法,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靠性高、速度快、经济等优点。


图片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赵颖慧以《ADNA methylation signature in gastric juice as a non-invasiveindicator of lymphovascular invasion in early gastriccancer》为题,阐述了MCPCR-basedfour-CpG panel在早期胃癌患者淋巴管侵犯无创检测中的重要应用。


图片

温州医科大学的张炎以《CRISPR-ResponsiveRCA-Based DNA Hydrogel Biosensing Platform with Customizable SignalOutput for Rapid and Sensitive Nucleic AcidDetection》为题,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基于CRISPR响应性RCA水凝胶的生物传感平台,该平台适用于核酸检测,具备可定制的信号输出功能,并在POCT应用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为核酸检测提供了一种简单、通用且高效的解决方案。

在比赛的尾声,申艳娜教授对本次赛事进行了总结。她指出,15位参赛选手为此次比赛精心准备了内容,研究涵盖了临床分子诊断领域的多个前沿课题。每一位选手的汇报不仅展现了深厚的学术功底,也体现了他们对研究方向的独特见解。申教授对选手们的学术水平与表达能力给予了高度赞扬,并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术生涯中继续追求卓越。此次比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全国各地的检验医学研究生提供了思想交流的宝贵平台,还帮助他们拓宽了学术视野,培养了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申教授对所有获奖选手表示祝贺,希望大家能够继续保持开拓进取的精神,坚守学术初心,勇敢前行。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