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质量再创新高!松江地产黄浦江大闸蟹今日开捕

图片

风起蟹脚痒,霜降捕蟹忙。10月23日,黄浦江大闸蟹在位于泖港镇的上海鱼跃水产专业合作社正式开捕。尽管今年持续高温,但鱼跃水产合作社的养殖成果逆势而上,浦江蟹的产量和品质皆胜往年。

图片


记者在现场看到,预先放置在蟹塘的地笼里,此时已爬满大闸蟹,几名工人正配合着拎起沉甸甸的地笼,将大闸蟹倒进桶中。大闸蟹的个头目测接近成年人的手掌大小,张牙舞爪,活力满满 。经随机抽样及专家鉴定,该蟹塘“五公四母”的超大规格蟹比例达69%以上,预计亩产量132.5公斤,今年的规格和产量均达到中华绒螯蟹“松江模式”池塘绿色养殖的历史最高水平。


图片


“这个蟹6.5两左右,嘴巴已经有点红了,肥满度达到八成半,再过一星期就能达到最佳状态。”上海鱼跃水产合作社理事长郎月林现场为大家介绍如何挑选大闸蟹。他说,眼下是蟹的黄金育肥期,“大泖蟹”正向着肥大、鲜甜、多油的品质和口感做“百米冲刺”。


图片

图片


持续高温天气下,“大泖蟹”缘何逆势取胜?秘密就藏在蟹塘底。去年起,上海市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松江综合试验站与大泖基地对高温天气作出预判,先一步探索“高温水草+低温水草”复合型种植技术。将部分伊乐藻更换为可以抵御高温的轮叶黑藻和苦草,并科学布局水草,不仅改善了水质,更将池塘水温同期降低了约3℃,让大闸蟹成功“躲过一劫”。


图片

图片


以良法保良种,把种源创新落在蟹产业链上,始终是一个动态提升的过程。多年来,上海市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松江综合试验站联合上海鱼跃水产专业合作社共同推动“松江模式”升级,在带来市场效应、社会效应和品牌效应的同时,也助力“江海21”作为中华绒螯蟹的六大国家级良种之一,持续释放种源优势。“一直以来,松江是上海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中的重要一极,在极端环境变化中稳产增产,这对种源创新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上海市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上海海洋大学教授王成辉说道。


图片


松江从不局限于养好一塘蟹。今年,松江区水产技术推广站联合上海鱼跃水产专业合作社共同参与《中华绒螯蟹亲本高质量培育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专项研究,力图对亲本高质量培育的放养、水草种养、营养强化等技术模式,及以育苗与养成效果评估等作深入系统研究,这也是在国内首次建立专门化中华绒螯蟹亲本高质量培育模式与技术体系。在产学研体系的密切协作下,黄浦江大闸蟹正向着“M7”七星级规格大闸蟹生产标准迈进。


文字:刘芮孜

图片:蔡斌

视频:刘青

编辑:张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