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老太提前18年给自己建养老别墅,原因仅是不想和老伴一起住?

全文3204字,阅读约需10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英国伦敦北部郊区的一个小型社区,由26位年龄在58岁到94岁的女性共同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单身老年女性社区。

02这些老人花费了18年时间,共同打造了这样一个社区,旨在对抗深度老龄化社会,避免与伴侣一起居住。

03New Ground老年共居社区的理念吸引了众多女性,她们希望建立一种有尊严的晚年生活方式。

04然而,这一社区的概念引发争议,部分人认为这仅仅是中产或高产老人的特权。

05专家指出,文化才是老年共居社区的主要障碍,而非经济能力,如何触达和惠及更广泛的老年人群仍需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 本文独家发布于腾讯新闻

在伦敦北部郊区的一个小型社区里,生活着26位“银发奶奶”:她们的年龄从58岁到94岁不等,没有伴侣、不愿和子女们居住。外媒将这里称为“女性主义乌托邦”。这些老人花了18年时间,共同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单身老年女性“社区,她们说:”这是一场18年的战役。”

本文将从老年人自发构建的养老社区出发,给在深度老龄化社会中,人们如何体面老去这一议题提供新的视角。

一、对抗深度老龄化,英国选择居家社区养老模式

按照联合国标准,65岁以上人口的占比超过7%即为“老龄化社会”,14%以上为“老龄社会”,超过20%为“超老龄社会”。事实上,在2021年,英国已经有超1200万65岁以上的人口,占英国人口总数的18.8%。为了方便读者了解这一数字背后的含义,2023年我国这一人口比重为15.4%,远未达到英国2年前的水平。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这一数字预计将在2040年达到22.9%,意味着届时英国将迈入“超老龄社会”。

英国政府对英国即将迈入“超老龄社会”深感焦虑,BBC(英国广播公司)称:“英国社会对老龄化准备极度不足。”

英国政府,因经济陷入衰退,应对针对不同人群的社会保障时已显得捉襟见肘。当前英国国民医疗服务系统(NHS)面对日常医疗已不堪重负(详见笔者此前文章),更别提再来一场“持久战”的养老服务了。

在此情形下,英国老人以社区为依托,逐渐形成了相对良性的居家养老模式。

图片

英国社区医护人员上门为老人体检(图源:The Guardian)

居家养老模式,是指老年人居住在自己的住宅内,同时享有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2021年英国65岁以上的老人有97.3%居住在私有住宅内,仅有2.7%住在公共机构,也就是俗称的养老院。

英国社区会有偿帮助老年人针对已有房屋做适老化改造,比如在必要的位置加装扶手和护栏、铺设坡道和台阶、安装紧急报警装置等。这些改造在1000英镑(约合9400元)以内的部分将由政府报销。此外,在住宅外的公共场所中,也常见适老化设施,例如每一个公共厕所中都会有至少一个无障碍隔间(accessible toilet)。

图片

常见的无障碍卫生间,面积比普通厕所大,有扶手等设施(图源:naovethoga.net)

二、这是一次倡议,也是一场自救

或许是不甘于给人生一个传统又落寞的结局——“失去技能、失去价值、被社会边缘化”,最终只能成为国家统计系统文件上的一个个数字,New Ground老年单身女性社区的发起人之一玛丽亚·布伦顿(Maria Brenton)在1998年便开始在高等院校研究老龄化相关的社会政策,并从那时开始对起源于荷兰的“老龄共居”模式深感兴趣。

图片

生活在New Ground社区的老人们(图源:New Ground Cohousing官网)

尽管社区养老模式一定程度上为英国老年人提供了良好的护理环境和健康保障,然而走到生命黄昏的老年人们,心理健康仍然无法得到有效的外部帮助——“孤独”、“社会隔绝”成了老年人心中的一根刺。英国家庭中,孩子成年有了稳定收入来源后,往往会搬出父母的家,自己租房居住,且随着年岁渐长,老年夫妻中的一方先一步离开人世也是常有的事,综合多种原因,目前英国65岁以上的老人中,有高达30%处于独居状态,意味着他们每天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独处,需要一个人完成大多数生命活动。

图片

一个人散心的老人(图源:pxhere)

正因如此,New Ground老年共居社区的理念才在一开始吸引了一批已经处在老年或即将迈入老年的女性。“开始这件事的女性们坚决表示,她们不想一辈子坐在休息室里唱 Daisy Daisy 和 Pack Up Your Troubles(这是两首上世纪早期发行的老歌,刻板印象中,在公共服务机构集体养老的老年人休息时通常会被组织起来合唱这些歌词简单、年代久远的歌,就像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一样)”共享社区发起人玛丽亚说,“我们强烈反对年龄歧视和家长式作风,反对社会护理服务将老年人幼稚化和可悲化。”

共居社区,无疑是社区居家养老经过进化迭代之后的版本,且这种创新不依靠政策导向,而是出于老人这一主体的自发举措,更能反映出老年人真正的需求——有尊严地老去。“银发奶奶”们花了18年的时间打造了她们晚年的乌托邦,从设计到建设,每一个环节都亲自参与,她们中的一些人甚至没等到社区落成就已经去世,但这种让老年人相互支持、保持更健康、更快乐、也更活跃生活方式的理念正在得到广泛认同。

“单身女性在伦敦共建养老社区”的新闻一经报道,引来了媒体和学界的广泛关注,New Ground社区也迎来了接踵而至的采访和研究邀约。然而,这群炫酷的奶奶们却选择暂避风头,在网站上发布公告,谢绝了大量的采访请求,并在网站上发布了社区的发展历史和运营现状等资料供研究者们参考。

图片

New Ground共居社区网站发布通知,告诉学生和研究人员“我们很火,咱们不约”

三、回应争议——为什么男人和孩子免进?

“男人免进,闺蜜共享”,这样的概念听起来似乎有些激进,在某些语境下也容易引起争议,但住在New Ground社区的奶奶们设定如此要求并非没有道理。

“我们有兄弟、子女和恋人,但他们不能住在这里。”奶奶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这样的态度。她们并非与世隔绝的孤僻老人,不如说恰恰相反,大家都非常欢迎访客的到来,一起参加社区活动。老人们的恋人、子女可以进行短期拜访,但为了社区的安静和和谐,不可以留下来居住——这和合租一套公寓的女性,不希望室友带伴侣回来是一个道理

一位奶奶在采访中笑称,她会对伴侣说:“对不起,亲爱的。我不能和你住在一起,但我们可以一起度过美好的周末!”

图片

共享社区内的标语:“多坐会,多说点,多笑点”,体现奶奶们对社区访客的欢迎态度

住在共居社区里的都是什么人?她们是别人的恋人、妻子、母亲,但她们同时也是英国国家剧院的首席布景师、英国高校的社会学学者……随着岁月流逝,身边曾和自己保持亲密关系的人们逐渐离开,她们最终在家庭身份和社会身份之间选择了做自己。曾经的社会学学者如今负责代表社区和当地政府和公共机构打交道,剧院布景师则担任社区的艺术顾问,为住户们打造充满艺术气息的居住氛围。

图片

艺术顾问 Jude Tisdall 在 New Ground 的家中

四、  老年共居社区是中产特权吗?

在New Ground社区奶奶们的影响下,英国有越来越多的老人共居社区落成。英国政府也开发了英国老年共居社区的官方网站(cohousing.org.uk),汇总所有英国境内的此类社区,供全国老人选择。

老人们既可以选择买下社区里的房产,也可选择租住,均价都比市场价格要低。很多老人在晚年没有精力去打理自己原本住的大房子,而且退休金无法承担高昂的房屋市政税(council tax),所以会选择置换一套共居社区中的单人公寓,既能把大房子出售给需要的家庭住户,也能让自己手中有更多养老资金。

但随着越来越多老年共居社区在英国乃至欧洲的出现,引发了学界对此的质疑——入住这样的社区,是否仅仅是中产或高产老人的特权?换句话说,是不是只有有钱人老了才能住进这样的社区?

的确,住进老年共居社区,不管是租还是买,都需要一笔资金。笔者在英国共居官网浏览了8套房源样本,如果是买房,最低需要25万英镑(约233万人民币),如果是租房,则最低需要每月450英镑(约4200人民币)的租金。尽管这相比于英国大城市的房价和房租来说,并不算高,但对于普通退休工人来说,是一笔大额开支。

图片

共居社区内在售的一套房源一隅(图源:cohousing.org.uk)

英国利兹大学博士Yael Arbell对此做过一项调查,他调研了英格兰的多个老年共居社区,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比起经济负担能力,文化才是“老年共居”的主要障碍,对共居社区的“身份认同”,更多是在志同道合的圈子中产生的,而非仅仅基于特定地域范围。换言之,老年共居社区的形成,最重要的原因是一群有相似意识的人的自发聚合,居民的经济能力固然重要,却不是决定性因素。

然而,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认为,人的经济资本决定了文化资本,什么样的经济基础产生什么样的文化圈层。在英国语境下,老年共居社区最初是白人中产老人给自己创造的晚年乌托邦,这种形式固然是在“住养老院”和“一个人在家孤零零”之外的第三条路,但是如何触达和惠及更广泛的老年人群,是学界、政府、传媒等各个社会部门需要共同思考的。

资料来源:

New Ground Cohousing官方网站

《环球》杂志文章刊登《英国:以社区为依托,让“银发族”居家安老》

Arbell, Y., 2022. Beyond affordability: English cohousing communities as white middle-class spaces. Housing, Theory and Society, 39(4), pp.442-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