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老教授比年轻人卷:退休前实验室干通宵,退休后跑遍湖南市县

图片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杨仁斌。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张兴莎 长沙报道

在杨仁斌家的书房里,除了架子上满满的书籍,堆积如山的材料,还有一台在办公室常见的打印机,它的主人竟是一位退休16年、76岁的老教授。

记者刚一进家门,杨老就给记者递上了一份长沙市申报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试点相关的纸质材料,这份出自书房打印机的资料里显示,座谈会日期就在本周,专家组组长一栏写着“杨仁斌”。显然,老教授的退休状态比年轻人还“卷”。

“长沙已经治理好的美丽圭塘河你们一定很熟悉,这就是长沙市将要进行的工作,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组织专家出方案,让更多河湖变得跟圭塘河一样美丽。”说起自己一生热爱的环境保护事业,老教授侃侃而谈,牵头治理长沙河湖、牵头整治一座城市的环境、牵头全省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在整个上午的采访中,老教授提到了很多退休之后牵头的大事,他称之为“工作”。这份关于环境保护的“工作”,杨仁斌从1975年开始至今从未断档,甚至在退休后,还跑遍了湖南所有县市区。

杨仁斌,不只是一位湖南农业大学的学科领衔人,不只是湖南第一批环保领域的专家,他在数十年的时间里,见证、推动,并持续影响着环保领域里的湖南。

年轻时就是工作狂,带着剁辣椒拌面在实验室干通宵

“年轻时就是工作狂!”这句评价出自杨仁斌的老伴杨继承。

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杨仁斌刚进入工作岗位,学校实验室的条件不比现在,由于缺电和电压不稳,实验室常常断电。为了保证实验顺利进行,他只能在深夜用电低峰做实验,是最保险也是最稳妥的选择。

“他那会就自己从家带点剁辣椒,带点面条,饿了就煮点面条,一干就是一个通宵。”杨继承说,那会几乎每天晚上都是她带着女儿独自在家度过。

“1972年联合国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1975年我就开始从事环境保护工作,所有事情都没有经验,确实要多努力一点。”杨仁斌谈到,他的工作经历了很多重大节点,例如,第一次参与制定湖南农产品出口标准,第一次参与湘江环境治理,第一次主持郴州东西河重金属尾砂污染的农田治理等等,2004年他被湖南省人民政府聘为“首届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图片

2004年他被湖南省人民政府聘为“首届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在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的40余年间,杨仁斌培养了119位硕士、博士、博士后。其中多位学生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中国气象总局等单位担任要职,还培养了多位生态环保领域的领军人物。

另外,杨仁斌曾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38项,主持获湖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三等奖各1项,湖南省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2项。

他曾是湖南农业大学环境科学学科和专业主要创始人和长期学科领衔人,曾任湖南农业大学副校级督导兼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

60岁担任湖南农村环境整治专家组长,跑遍湖南县市区

2008年,杨仁斌已年满60岁,而此时湖南农村环境整治刚起步。

“退休之后,正好卸下所有管理职务,全身心都在农村环境治理这一件事上。”杨仁斌回忆,2008年起,他被任为湖南农村环境整治专家组长,并开启了农村环境治理的长跑。

2011年,他自筹资金带领研究生到农村现场考察、座谈、调查、收集资料。

历时两个多月研究编制成《响水村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响水村生态村建设规划》,为响水村争取政府重视和立项建设新农村示范村提供了基础。

2013年湖南发生旱灾,响水村水稻受影响的面积达80%以上。

在干旱最严重的8月中旬,杨仁斌教授冒着42度的酷暑走遍村民组,查看水稻受害情况,调查分析缺水原因,提出山塘“清淤扩容”整理方案,争取资金对36口山塘进行了清淤扩容,显著地改善了山塘蓄水能力。

杨仁斌谈到,农村环境整治这项工作,最开始只是农村环境村连片整治试点示范,而后整县推进试点、再到湖南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省域覆盖三个阶段。

图片

杨仁斌教授正在田间地头调研。

连续12年,他坚持到乡村勘查,制定技术方案、科普宣讲、现场指导,检验治理成效。

“其实我也没想到,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一干就是12年。现在仔细想来,我应该是跑遍了湖南所有县市区。”

退休以后,杨仁斌继续被环保厅聘为生态领域的领衔专家和专家组长,亲赴27个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区,冒着酷暑严寒,跋山涉水,现场调查,实地考察,提方案、审规划、现场指导,尽心尽力。

“这么多年我也见证了湖南环境越来越变好,越来越向好。”杨仁斌说。

72岁任老科协会长,线上咨询线下服务万人受益

杨仁斌意识到,农村不仅需要环境治理的技术,乡村振兴、农村的企业、乡镇的经济发展都需要更多的科技与专家的支持。

“最开始我是自己去,发现村里需要哪项技术,再邀请以前的老同事去。”杨仁斌说,2020年起,他担任湖南农业大学老科协会长,创建湖南农大农业科技服务专家团队。“没想到我们老家伙们搞的科技服务团队,不仅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还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关注。”

如今,在省科协和省老科协支持下,创建了湖南省直和市县63个单位的227位有高级职称、退休后自愿奉献的农技专家教授组成的“湖南省老科协助力乡村振兴农业科技服务专家库”和科技服务网络平台,并全面向社会开放,为乡村、企业和种植养殖农户提供线上科技咨询和线下(乡村)科技服务。

就在前不久,8月25日至27日,应桂东县老科协邀请,杨仁斌带领专家团队一行8人前往桂东县开展科技服务,专家团先后赴茶叶、水稻和食用菌生产基地和企业现场考察、技术交流和指导。

专家们不仅现场一对一解答了问题,还一一进行了主题授课。杨仁斌讲授了“湖南省老科协农业科技服务专家库(服务平台)及登录方法”,水稻专家王学华教授作“优质高产水稻种植技术”讲座,茶叶专家罗军武教授作“茶叶栽培与加工技术”的讲座。

四年来,湖南农大老科协专家团队乡村科技服务44批次615人次,个人科技服务625人次,科普科技讲座报告78场次,受众11088余人。线上咨询解答1770多人次,编写发放科普资料12500多份。

图片

杨仁斌教授的书柜一角。

退休意味着什么?在杨仁斌教授的经历里就写着答案。

他在60岁以后,获得了更多自由的时间,可以更专注于自己热爱的事业,他说:“只要自己身体允许,只要农村需要,无论年龄,我可以随叫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