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空中利剑”的攻击-11,实力究竟有多强?

“利剑”自2013年首飞,2019年被猜测服役后,直到2024年10月,还有网友对其很关注。

图片

其实在全球无人机领域,尺寸和隐身性往往是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

越小的无人机通常具备更好的隐身效果和灵活性,但我国的“利剑”攻击-11却打破了这一惯例。

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隐身无人机,“利剑”凭借其独特的设计和技术优势,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图片

它的翼展达到14米,长度11.65米,机高3.1米,明显比一般无人机大得多。

为何中国要打造这样一款体型庞大的隐身无人机?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利剑”攻击-11庞大体型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战略打击能力的提升需求

“利剑”攻击-11的体积之所以如此巨大,首先要归因于它的战略打击任务需求。

作为一款重型无人机,“利剑”不仅仅用于侦察,更重要的任务是执行战略打击任务。

与传统的小型无人机不同,“利剑”需要携带大量的武器弹药。

其内置弹仓能够容纳两枚1000公斤级的对地制导导弹,或者16枚100公斤级小直径炸弹。

这种强大的武器挂载能力,使得“利剑”在战时不仅能进行精准打击,还能同时对多个目标发起攻击。

图片

在现代战争中,高空隐身无人机的优势在于它们能够在敌方防空系统难以检测的情况下长时间滞留,并随时对重要目标发起打击。

而这种能力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足够的空间来容纳先进的导弹、炸弹及相关装备。

因此,“利剑”的庞大体型并非为了视觉上的震撼,而是为其在战场上提供了更为强大的作战能力。

采用翼身融合设计,提高隐身性

虽然“利剑”攻击-11的体型较大,但它采用了先进的翼身融合技术,这是一种专门为提升隐身性而设计的布局。

翼身融合指的是飞机的机身与机翼一体化设计,这不仅能减少雷达的反射面积,还能优化气动外形,减少飞行阻力。

图片

此外,“利剑”的机体没有采用传统飞机上的垂直尾翼,而是完全采用了飞翼式布局,这种设计进一步增强了隐身能力。

飞翼式布局是现代隐身飞机的重要特征,美国的B-2轰炸机和X-47B无人机同样使用了这种布局。

由于机身与机翼融合为一体,“利剑”能够大幅降低雷达反射信号,成为隐身性能极强的无人机之一。

隐身技术的另一个关键点在于发动机的进气口和喷管设计。

为了减少红外和雷达反射信号,“利剑”的进气口位于机身上方,同时采用了“S”型进气道,这使得雷达无法直接照射到发动机叶片,从而大幅提升隐身效果。

虽然其发动机尾喷口未完全包裹在机体内,但未来随着国产发动机WS-13的使用,这一短板有望得到进一步优化。

强大的滞空与续航能力

“利剑”攻击-11的另一大特点在于其强大的滞空能力。

无人机的滞空时间越长,意味着它可以在战区持续侦察、监视或等待合适的打击时机。

滞空能力主要由机体的燃油容量、飞行动力和空气动力学设计决定,而这些要素都需要足够的机体空间来支撑。

图片

正因如此,“利剑”攻击-11采用了较大的机体设计,以容纳更多的燃料和装备。

这种设计能够使其在空中保持长时间的续航,适应复杂的作战环境。

例如,在远程打击任务中,“利剑”可以在战区上空长时间盘旋,等待指令或分析敌方动态后发起攻击。

更大的机身赋予了“利剑”更强的续航能力,使得它在高空长时间作战时具备更高的灵活性。

担负未来无人僚机的重任

除了单独执行战略任务外,“利剑”攻击-11还被设计为未来我国空军无人僚机系统中的重要一环。

根据报道,我国的歼-20隐身战机已经具备搭载“利剑”无人机作为僚机的能力。

作为隐身战机的“搭档”,“利剑”不仅可以在空中辅助歼-20完成复杂作战任务,还可以自主执行情报侦察、电子对抗等多重任务。

图片

未来的无人僚机作战系统将依赖于大型无人机的协同作战能力,而“利剑”的体型和武器挂载量,正好满足了这种作战需求。

它能够在歼-20的指挥下,执行危险区域的先行探路任务,并且在必要时发起自主攻击,减少有人战机的风险暴露。

因此,“利剑”的大体型设计,正是为未来无人机作战模式的革新奠定了基础。

应对复杂战场环境的多用途需求

现代战争中,复杂的战场环境要求作战装备具备多用途功能。

“利剑”攻击-11的设计不仅局限于战略打击,它还可以执行多种任务。

作为一款大型无人机,它能够通过搭载不同类型的侦察、电子战设备,灵活应对战场上不断变化的需求。

这种多功能性使得“利剑”具备了广泛的作战适应性,可以从战场侦察、火力打击到电子干扰等任务全面胜任。

图片

体型更大的无人机,意味着更大的载荷和设备容量,这使得“利剑”能够灵活安装不同任务所需的设备,成为真正的多用途无人机。

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要打造这样一款体型庞大的无人机,因为它在战场上不仅仅是一款打击平台,更是一部多用途的“空中堡垒”。

庞大体型背后的隐身与实力

“利剑”攻击-11庞大的体型不仅仅是为了视觉上的冲击力,它背后隐藏的是强大的战略打击能力、长时间的滞空作战优势、未来无人僚机的协同作战,以及应对复杂战场环境的多用途需求。

这些特性让“利剑”在我国的无人机战略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图片

随着未来技术的不断成熟,“利剑”攻击-11的性能将进一步提升,而它所承担的任务也将更加广泛。

无论是与有人战机协同作战,还是执行单独的高风险打击任务,“利剑”的巨大体型并非负担,而是其隐身性能和强大战力的有力保证。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