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年前的今天 ,黑色星期四

1929年10月24日,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史上一个黑暗的日子——“黑色星期四”降临了。
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崩溃,股票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抛售狂潮,股价暴跌,许多投资者的财富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图片

繁荣的谢幕
在这一天之前,美国经历了被称为“咆哮的20年代”的繁荣时期。一战结束后,新设备和建设需求疲软,经济增长缓慢,企业闲余资金开始流入证券市场。股票价格的上涨吸引了更多的资金,证券市场出现过热现象,每天都在刷新记录。

图片


然而,这种繁荣是建立在信贷消费过度膨胀和股票投机活动猖獗的基础之上的,市场的虚假繁荣掩盖了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纽约证券市场一开市,通用汽车公司一笔2000股的交易便被抛出,之后,大批大企业和小企业的大数目股票开始被抛售,引发股价大幅度下跌。投资者们认为稳如泰山的财富竟然顷刻间化为乌有,人们焦急地涌进证券交易所大厅,拼命抛售手中的各种股票。仅一天时间,股票交易量就达到1600多万股,收盘时股价平均下跌25%。纽约证券市场完全崩溃,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
这场股市崩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尤其是10月28日的“黑色星期一”和10月29日的“黑色星期二”,股市崩溃达到了极点。在短短两周内,300亿美元的财富消失,相当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总开支。
图片
 (大萧条时期美国男子喝粥度日。在这场股灾中,数以千计的人跳楼自杀)
股市的崩溃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银行遭遇疯狂挤兑,工厂关门,工人失业,成千上万的家庭因无法支付按揭贷款而被赶出家门。他们只能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建简陋的栖身之所,有些人甚至露宿街头,四处流浪。
美国经济全面陷入毁灭性的灾难之中,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序幕也由此揭开。危机的影响迅速波及全球,导致世界工业生产剧烈下降,企业大批破产,失业率激增。
国际贸易严重萎缩——严重的经济危机使一战后本就如履薄冰的国际关系雪上加霜,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出来,冲突和报复不断升级,货币战、关税战等变本加厉,全球经济秩序陷入严重混乱的状态。
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投下新关税战的第一颗炸弹。根据这项法令,美国对约75种农产品和925种工业品提高了关税率。其中农产品关税水平从20%提到34%,全部关税的总平均水平从33%提高到40%,进口商品平均税率比1914年提高41.5%。《霍利—斯穆特关税法》颁布之后,45个国家宣布提高关税以报复美国。从具体国家来看,以危机最低点与1929年水平相比较,美国的出口下降75.7%,英国下降66.4%,德国下降69.4%,法国下降69.1%,日本下降62.3%。总体来看,1929~1933年间,国际贸易额下降了66%。

与此同时,各国相继发生了深刻的货币信用危机,货币纷纷贬值,资本主义国际金融陷入混乱之中。

图片

我们从教科书上看到的总体描述是,“这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贫富差距过大、信贷消费过度膨胀、股票投机过度以及自由放任经济思想的影响,都是导致这场危机的具体原因。
不同的路径
在这场危机中,罗斯福政府通过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来结束经济危机带来的萧条混乱局面。
罗斯福上任后迅速采取行动,通过“紧急银行法”对银行体系进行整顿,提供联邦政府的现金贷款支持,同时引入了存款保险制度,这大大增强了储户对银行系统的信心。股市对此反应积极,银行股的上涨也带动了整体市场情绪的提振。
通过“证券法”和随后的“证券交易法”,罗斯福政府加强了对证券市场的监管,要求上市公司提供更加准确和透明的信息,这有助于恢复投资者对股市的信任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措施,罗斯福政府试图通过刺激经济活动来提高工业产出和就业,这有助于改善企业和投资者的经济前景预期。
新政还包括了“社会安全保障法”,这不仅提供了对老年人和失业者的保障,也通过增加可支配收入来刺激消费和投资。
通过公共工程项目如民间工程保障局和公共工程紧急救济署的设立,罗斯福政府直接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这些项目不仅缓解了失业问题,也通过增加收入和消费来刺激经济。
通过“农业调整法”,政府试图通过减少农产品过剩来提高农产品价格,这有助于稳定农业部门,而农业在当时的美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罗斯福还通过广播“炉边谈话”直接向民众解释新政的措施和目标,这种沟通方式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政府行动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增强了民众对经济复苏的信心。

这些措施综合起来,不仅稳定了金融市场,还通过提供就业、刺激经济和改善社会福利来增强了公众对经济未来的信心,从而对股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美国民众的信心,并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新政的实施也标志着美国政府在经济管理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后来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教训。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书中认为资本主义自由市场不能有效消除经济危机,倡导政府运用经济手段积极干预国民经济,标志着凯恩斯理论体系的形成。

凯恩斯从理论角度总结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影响了罗斯福“新政”后期的具体实施,并成为二战后各国政府经济政策的基础,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与美国不同,在这次经济危机期间,为缓解内部各种矛盾,德国、日本等国家,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公开实行法西斯,在对外军事扩张的指导下将国民经济转上战时轨道,并进行了一系列对外侵略扩张活动。

这,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导致了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灾难之一。

经验与教训

回首95年前的10月24日,由这一天开启的“大萧条”是现代经济史上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它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并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济教训——
大萧条前的股票市场泡沫是由于过度投机造成的。投资者应该基于公司基本面进行投资,而不是仅仅基于对价格上涨的预期。
监管机构需要对市场进行监督,以防止过度的投机行为和潜在的欺诈活动。金融监管的失效,放出了金融危机的恶兽。
人们要充分认识经济的周期性,扩张和衰退是有规律的。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都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并为可能的经济下行做好准备。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需要灵活,以适应经济状况的变化。美联储在大萧条期间的货币政策过于紧缩,加剧了经济衰退。 政府的财政政策最初是紧缩的,这加剧了经济的下滑。大规模的公共支出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复苏。
开放的贸易、良好的国际合作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稳定,尽量避免贸易壁垒和国际冲突的恶化。
浩劫中的大师
虽然巴菲特在1929年还没出生,但他在许多场合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来感谢1929年的大崩溃——
“我对于1929年相当有好感,因为那是我生命开始的年份。我爸爸当时是一名股票经纪人,股市崩溃后,他不敢给任何人打电话,因为所有人都已经倾家荡产。所以每天下午都呆在家里,而那时也没有电视。然后……1929年11月30日左右妈妈就怀上了我,因此我永远都对那次崩盘心存感激。”

1929年大崩溃时,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35岁。

格雷厄姆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商业经验,并且也预感市场即将崩溃,然而他并未采取果断的行动退出市场,因而遭遇了损失。不过,凭借稳健的长线投资,1932年到1933年的交界日子,格雷厄姆打了翻身仗。

与格雷厄姆转向寻找低价股,注重长期投资不同,同样经历1929年大崩盘,且成功逃脱的投资大师杰拉尔德·勒布则是短线投资的代表人物。他在成名作《投资生存之战》中说,长时间拥有一只股票是无法思议的事情。勒布成功逃脱了有史以来最惨烈的熊市,他投资的指导原则就是:即使止损,要投机而不是长期持有。

利弗莫尔则是这次崩盘行情的大赢家——1929年大萧条来临,利弗莫尔的个人财富因为做空市场而累积到1亿美元,成为美国最富有的人之一。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则是熊市抄底的悲剧人物,在自己的著作中反复提及。他遭遇了人生第一次破产,于1934年初接到巴黎法院的传票,被通知如果不及时还清债务,在拍卖行的家具将被拍卖。

1929年大崩溃时,费雪才22岁。费雪率先预测到“25年来最严重的大空头市场将展开”,可惜的是,初出茅庐的费雪是言行不一者,最后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