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不动“呲牙笑”,你几个意思? | 睡前聊一会儿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们,晚上好。

眉毛飞扬,眼睛眯成一条线,嘴角咧到耳根,露出一排整齐的大白牙……从QQ时代开始,这张圆鼓鼓的脸就在我们的表情列表里咧嘴傻笑了。最近,憨厚的呲牙笑表情又在职场语境里翻红,引起了不小关注。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呲牙笑,这个常年位居最常用表情包的经典形象,最近却因阴阳怪气,风靡职场聊天对话框。在不少网友眼中,呲牙笑简直可以称作“阴阳修饰符”,让甲方的要求显得“贱贱的”、让自己的恭维显得“欠欠的”、让客气都显得“假假的”。有人说,若是在被否定所有努力时收到这个表情,“会让人烦躁值飙升,想要一拳打穿屏幕揍在大牙上”。而在另一些网友看来,“咧嘴露出大牙笑,给人一种没有包袱的感觉”,让人觉得“很淳朴,很开朗”,有种莫名的“憨厚和活泼”。

图片

呲牙笑。图源网络
事实上,呲牙笑,并不是第一个被多重解读的表情。这就不得不提“老网红”微笑表情了。在不少长辈看来,这是慈祥和蔼的象征,而在年轻人手中却有了“呵呵”的意味,用来表达“我就静静地看着你表演”的无语。无独有偶,不少常见表情都被开发出了一些隐藏含义:破涕为笑是“你说的还蛮好笑的,勉强配合一下吧”,捂脸可以解释为“我不知道回你啥好了”,偷笑则可以理解为“幸灾乐祸,我真的憋不住了”……这些表情“进可攻、退可守”,既能用于示好,又可反向解读,一种表情衍生出N种情绪,感受总是因人而异。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和朋友发消息,只需几个表情包的来回,双方已了然于胸,看似没有语言,实则信息万千,那种你知我知的默契感让人着迷。只不过与此同时,表情包带来的不仅是友好交流的快乐,还有误解本意的风险。曾经就有客服因为发送了“微笑”表情,被客户投诉态度不端;还有人认为对方使用表情侵犯名誉权,将其告上法庭。表情包的开放性和模糊性赋予更多解读空间,这是其魅力所在,也是其短板所在,让人又爱又恨。
其实细细想来,解读虽见仁见智,却并非无迹可寻,总是与具体情境和人物设定息息相关。在该表示歉意、难过的情境中发出笑脸,这笑容必定暗藏深意;若是平时不苟言笑,常用可爱撒娇的表情,则会让人不免多想。从这个角度看,使用表情包和在现实生活中的表情管理一样,讲究时宜,也追求适宜。要知道,反差感带来的不一定是反差萌,也有可能是无奈的复杂含义。
有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让受试者听积极或消极的词语时,同步观看人物表情图片。结果发现,受试者对他人情绪的感知,只有7%来自语言的字面意思,却有55%来自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仪态。作为面部表情的线上版本,表情包为冰冷的文字增添了情感的起伏,便于表达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情绪。从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微笑符号“:-)”,到风靡世界的emoji,再到如今各类社交平台中广泛使用的原创表情,我们越来越依赖表情包来传情达意,也不可避免赋予表情包以更丰富的意义。
说到底,表情包只是一种符号,代表的含义由使用者来赋予、定义。文字无法表达的那55%的意义,能否通过表情包准确传达,取决于双方的理解是否一致,能否共享一套解码方式。从这个角度看,多多说出自己的想法,多多理解他人的初衷,我们使用表情包才能更加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正是:
使用表情包,意象莫争吵。
只要沟通到,大胆呲牙笑。
大家晚安。
(文 | 张佳莹)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