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赞郁新片《战,乱》,将抗倭与腐文化铆在了一起

韩国大导演朴赞郁出新作了,不过不是导演,而是编剧,写了一个剧本,由新导演金相满来执导。

编剧与导演,毕竟是两个职业,不是朴赞郁执导的《战,乱》,终究还是缺了点意思。

图片

作为动作片,《战,乱》的表现相当漂亮,年度韩片最佳动作片,不比马东锡的《犯罪都市4》差。

可是《战,乱》还是很有问题,最大的问题偏偏出现在了剧本上。这部由Netflix投资的作品,肉眼可见的是导演的表现的已经足够好了,可邪性的故事还是让整部影片呈现出怪异的色彩,缺乏一部大片应有的气象,反倒显出太多小家子气,漏了地气,露出了破绽,暴露出了韩国电影的屑小来。

韩国古装电影,近些年来优质的也有,文艺的有《兹山鱼谱》《南汉山城》,商业的有《鸣梁海战》《夜枭》,都挺不错。朴赞郁作为导演,推出的《小姐》就是一部经典佳作。(《鸣梁海战》的两部续集《闲山:龙的出现》《露梁海战》都是垃圾,狗尾续貂。)

对于《战,乱》,则是一部让人五味陈杂的影片。它有很多表现优异的地方,也有过于小气的地方。

图片

好在在于细节上忠于历史。历史上的朝鲜半岛,李氏王朝是典型的中国属国,是中原文化圈的一部分。连朝鲜这个名字,都是向大明称臣时,向大明皇帝朱元璋求来的,朱元璋考虑到朝鲜半岛身处东部海边,有“朝日鲜明”的意象,于是赐予其国号“朝鲜”,这标志着朝鲜王朝的开始。

朱元璋赐给李成桂国名的时间是1393年(洪武二十六年),李氏朝鲜成立的第二年。朝鲜对于大明皇帝感恩戴德,一向遵守“事大”原则,以小国侍奉大国来保存自身安全,奉明朝为正宗,视大明为天朝上国,大明皇帝也就是朝鲜的太上皇。因此朝鲜王朝的王宫景福宫严格执行明朝郡王的级别,只能用青色,而不敢用黄色,所以叫“青瓦台”。包括朝鲜的国王,身穿的龙袍,颜色也只能是红色,而不是黄袍,保持的依旧是大明郡王的形制,低于大明皇帝与太子。(后来到了清朝时,朝鲜国王偷偷身穿黄袍来办公,但他们的黄袍顶多也只敢做到中原皇帝的常服形制,不敢做到朝服的形制,也就是顶多只做到休闲装,而不是做正装。)

图片

尽管第四任朝鲜国王李裪于1443年即下令创制代表朝鲜文的谚文,但直到19世纪前朝鲜都以汉字为书写文字,直到二战后才废止了使用汉字。其实中国也差不多,作为公用书写的汉字一直是文言文,直到进入民国才推动白话书写。朝鲜半岛对汉字与谚文的使用,就类似中国的文言文与白话,正式公用书写是汉字,日常使用是汉字与谚文一起使用。

现在大量的韩国古装电影里,在文字上面,基本上都是使用的是朝鲜谚文,这与历史现实严重不符。《战,乱》就做到了忠于历史,片中任何一处出现文字的地方,使用的都是汉字。这一点上,《战,乱》确实做得不错。

图片

其他地方,像片中的朝鲜国王宣祖李昖的衣着打扮,其他人物形象,相对来说都接近历史,符合历史考据,能够做到这一点,相当不容易。而且,在影片的打斗上,也没有过于夸张,走得基本上是写实的路线。这些因素的叠加,导演金相满已经做得挺不错了,起码很用心,也很认真。

故事上来说,《战,乱》的历史背景是“壬辰倭乱”前后的事。“壬辰倭乱”,是朝鲜半岛的说法,在中国历史上战场战役被称为“万历朝鲜战争”,在日本被称为“文禄庆长之役”。这场由丰臣秀吉发起的战争,发生于1592年—1598年(明万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日本文禄元年至庆长三年),整个战役深深影响了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三方,影响力延绵到了现在。

韩国拍摄了大量有关壬辰战争的影片,最著名的就是《鸣梁海战》,包括上面提到的《南汉山城》也是。

图片

《战,乱》的故事,壬辰战争只是背景,它主要讲的其实是奴隶的反抗,是平权斗争。所以,尽管这是一部古装片,但是内核是非常现代化的平权斗争。内容上倒也符合历史,正是壬辰战争给了李氏王朝的奴隶们以机会,使得他们觉得只要能够通过抗倭战争立下功劳,就能被免除奴隶身份,获得自由。这些设定与历史是符合的,而且历史上壬辰战争期间也的确发生过奴隶的争取平权的反抗斗争。

按说,这种平权来得不合时宜。在倭寇的强力进攻下,李氏朝鲜王朝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要不是大明援军的到来,整个国家也就被灭掉了。朝鲜的奴隶们此时不是想着一致对外,却借机对权贵们发起了进攻,要求废除他们的奴隶身份。这种行为,基本上是在帮助日本人来灭自己的国。国家不存,每一个朝鲜人都会像奴隶一样。但是,他们不管,就是要打自己人。

图片

影片里提到了朝鲜宣祖李昖在逃亡途中被愤怒的民众们围起来,被民众们的投石砸也是符合史实。

“壬辰之乱,宣庙去邠,至松都,百姓坌集迎驾,或痛哭,或垂涕,而其中无识之类高声呼之曰:“主上不念民事,专以富厚后宫为事,以眷爱金公谅为第一策,今日到此,何不令公谅却贼耶?”至有向上投石者,而侍卫单弱,不能禁。”

甚至,宣祖李昖还目睹了自己的皇宫被反抗的奴隶们一把火给烧了的现状。

《战,乱》的男主角姜栋元主演过另外一部影片《群盗:民乱的时代》,里面讲的故事就是围绕民乱展开的。不得不说,在《群盗》里只是配角的姜栋元,表现要好于《战,乱》里的绝对男主的戏份。

图片

出于政治正确,姜栋元在《群盗》里饰演的镇压民乱的官员,在《战,乱》里饰演则是民乱领袖。前者坏的让人恨得牙痒痒,后者又善良的让人爱不释手,但是在观感上,前者明显更具有邪典魅力,后者善良的不真实,反倒失去了应有的魅力。

《战,乱》的故事框架,整体上还是可以的。故事线可以分为三条,一条是倭寇的线,丰臣秀吉发动壬辰倭乱,目的是侵略朝鲜半岛,他想要的是彻底征服朝鲜,然后再跨过朝鲜,征服中国,然后还要控制印度,为此计划将日本的首都搬到宁波,作为大日本的新首都。当然,由于对大明王朝的无知,在大明军队进入朝鲜半岛以后,倭寇的力量连占领朝鲜都做不到,整个侵略计划只能是一个超级笑话。但是,日本人的征服计划里,是把打败的朝鲜将士统统割下鼻子,然后运到日本去,以鼻子数来证明他们的战绩。即便是日本战败了,却依旧想要将割下来的鼻子运回日本去,充当战功。

图片

李尸朝鲜国王宣祖李昖是故事的第二条线,这个懦弱无能的王,当日本人打过来,早早就溜之乎也,而且在逃亡过程中的表现也丝毫不像一个君王,而是一个丧家之犬。等到日本战败,李昖回到朝廷,他对于生民凋敝的状况丝毫没有感知,而是碎碎念他的皇宫再建,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优先建造皇宫。甚至,征用日本战俘作为皇家部队,去民间掠夺财宝。不过,日本人在找的不是财宝,而是他们割掉的朝鲜人的鼻子。影片里,日本用盐箱子藏的人鼻子被运到了李昖面前,由他亲自打开的时候,那一幕倍感荒唐,极具讽刺性意味,荒谬而可笑。

图片

上面这两条线索如果是故事的主线,好好展开的话,《战,乱》极有可能是一部绝佳的历史片,对于权力的嘲讽也会达到极点。

可是,这条线它不是主线。片中姜栋元饰演的奴隶迁影与他曾经的主子李宗吕之间的感情纠葛,才是影片的核心。

感情纠葛?

男与男?

嗯。

腐,才是《战,乱》的核心焦点。

图片

作为贵族的奴隶,有很多种,像伙夫、清道夫、挑夫等等,而迁影身为奴隶,他的任务是作为贵族公子李宗吕的影子,专门负责替他挨打。因为贵族公子长大了要做将军的,身上不能够出现伤疤,需要被教训的时候,就需要一个影子来代替他挨打,迁影作为奴隶,就是这样的替身。

好在,李宗吕没有完全将迁影当成奴隶看,而是把他当做自己的朋友,连迁影这个名字,都是他给起的。他们一起长大,自然也有了感情。甚至,当李宗吕屡次参加科举不中,最后还是迁影冒名顶替,以李宗吕的名义,一举拿下了当朝武状元。

图片

当倭寇袭来的时候,李宗吕因为是贵族公子,也因为迁影替他考上的那个武状元,已经晋升为朝鲜两班大臣,成为了宣祖李昖身边的红人。因为上朝时文武大臣各自站在国王的两边,站成两班,所以朝鲜人把朝廷命官统称为“两班”。

作为两班人员,倭寇来到李宗吕的家乡时,他正在朝廷。奴隶的暴动,让李宗吕的家族也没能幸免。原本,迁影是想拯救李宗吕一家的,可是李宗吕的妻子宁愿被火烧死,也不愿意被迁影碰一下。在她的眼里,迁影只是一个卑贱的奴隶,不配动她,连救她都不配。

就此,李宗吕一家没有死于倭寇之手,而是死于奴隶的暴动之中。李宗吕将这一切都怪罪到了迁影的头上,认为是他害死了他的一家。

图片

毕竟,迁影很有才能。在之后的蜂起的义军中,迁影成了一支义军的领袖,威震四方。在政府军溃不成军的同时,民间自主组建的义军反倒在抗击倭寇中发挥了致关重要的作用。

不过,在宣祖李昖的眼里,义军不过是乱民的一份子,是需要被镇压的对象,才不管义军建立的功勋呢。

当所有人都在盛传只要奴隶们在抗击倭寇的战争中建立军功,那么就可以被除籍,不再是奴隶,而是成为自由民。这一点,也是大量奴隶愿意参加义军的动力之一。

可是,宣祖李昖眼前目睹了乱民烧毁了他的王宫,也亲自体会到了乱民对他投来的臭鸡蛋与石块,他的心里压根就容不下乱民的存在。

图片

所以,尽管迁影在义军中有巨大的威望,也有很大的战功,可他还是没有被赦免,反而被看成是乱党,成为朝廷通缉的对象。而负责抓捕他的,正是儿时的玩伴李宗吕。

最终,李宗吕、迁影还是要面对面地进行对决。

也就此,一部原本可以非常有深度的历史剧,最后沦落为了男男之间卖腐的基情片。

极其可笑。

影片开头部分讲平权,中间部分讲抗倭,结果到了最后成了男男相爱相杀的搞基。

图片

这实在是太过于无厘头了。

真要卖腐,也可以的,像《王的男人》,就很认真地去卖腐,绝不藏着掖着,影片也很好看。

但是《战,乱》前面搭的架子,实在是与卖腐无关,最后这一个巨大的转折,真心让人受不了。

而这一切,都是编剧朴赞郁的功劳。

韩国电影,走入了死胡同,通过《战,乱》,也可见一斑了。

图片

明明很大气,却偏偏往小里拍。这种心机,是心胸狭隘的表现。这也是岛屿/半岛人民常常拥有的“岛屿型人格”的表现。

所谓“岛屿性人格”,就是因为地域狭小进而产生的 心理,认为自己身处险境总觉得有人要害他们,思维缺乏格局,只考虑眼前短期利益,给人一种井底之蛙的感觉。

像香港电影,也是如此,香港导演擅长拍黑帮片,结果到了大陆之后,接拍主旋律,往往也有一种黑帮片的感觉。典型如徐克的《智取威虎山》,尽管影片拍的非常好看,但对于大陆观众来说总是缺少一种革命气概,张涵予饰演的杨子荣与张家辉饰演的座山雕之间的对决,也不像是革命与反革命之间的对决,更像是港片里黑帮大佬与杀手之间的对决,两个人之间展现的气质是典型的港片里的双雄模式的对决。

图片

再到《战,乱》,就更是明显了,明明是历史大剧,有一个非常宏大的平权主题,而且有一个恢弘的壬辰倭乱的背景,但演着演着最后居然成了两个人男人之间卖腐的戏码,这可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唉,不说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