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 英国国王做出重大承诺,澳大利亚“脱英”进入倒计时?

图片

10月22日,澳大利亚悉尼,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和英国王后卡米拉参观悉尼歌剧院时合影留念。

10月18日至26日,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与王后卡米拉对澳大利亚进行访问,并出席在太平洋岛国萨摩亚首都阿皮亚举行的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这是查尔斯三世首次以国家元首身份访问澳大利亚。

出访之前,查尔斯三世承诺,不会阻挠澳大利亚废除君主立宪制。他表示,如果澳大利亚决定选择成为共和国,不再由英国国王担任其国家元首,他不会阻碍相关进程。在访问新南威尔士州议会期间,查尔斯三世向当地赠送了一个沙漏,以纪念“时光的流逝”,这似乎预示着澳大利亚的君主立宪制将进入倒计时。

“你不是我们的国王”

抵澳之后,查尔斯三世发表感言,声称对澳大利亚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回忆起年少在澳求学的日子,在丛林中徒步的经历,以及与热情友善的澳大利亚人的交往点滴。但是,时不时打断这些溢美之辞的是场外的抗议声音。不少澳大利亚人举着标语,抗议英国殖民时期对澳大利亚原住民的种族灭绝行径,反对澳大利亚继续留在英联邦体系之中。

21日,在查尔斯三世访问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并发表讲话后,原住民议员莉迪亚·索普走出人群,怒斥英国殖民历史,她大声喊出“你不是我们的国王”,呼吁英国“把从我们这里掠夺的一切还给我们——原住民的遗骨和头颅、我们的婴孩和我们的人民”。

1788年,英国开始对澳大利亚进行大规模殖民掠夺。英国殖民当局无视早已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原住民的生存权与居住权,对其进行屠杀、掳掠和奴役,并实行文化灭绝政策。据估测,在殖民之初,澳大利亚原住民人口在30万至75万之间,但到1933年竟陡降至7.4万。

澳大利亚于1901年脱离英国殖民,建立澳大利亚联邦。虽然在1931年取得了独立国家的地位,但是英国的国王或女王仍为澳大利亚的国家元首,英国君主指派(后改为批准任命)一位总督,在澳大利亚代行君王权力。事实上,直到1939年,澳大利亚才获得了外交事务的独立自主权。在1986年前,英国枢密院司法委员会依然对澳大利亚拥有终审权。而在1984年前,澳大利亚国歌一直采用英国的国歌《上帝保佑国王/女王》,此后才改用现行国歌——《前进吧,美丽的澳大利亚》。

1975年,澳大利亚发生宪政危机,代表英国女王的总督将民选联邦总理惠特拉姆解职,激发强烈不满,澳大利亚民众对其政治制度的合理性也产生质疑。面对不完全的国家地位和不充分的民族性,澳大利亚共和运动应运而生。主张共和制的有识之士要求成立完全独立于英联邦之外的澳大利亚共和国。1999年11月,澳大利亚就共和议题举行全民公投。然而,当时提出的政体替代方案是由议会提名并任命一位虚位总统,而非由民选产生实权总统,因而不符合大多数民众的意见,导致该次公投失败。此后又有提议再次就直选总统方案进行公投,但最终未能实现。

加速“脱英”步伐

目前,在英联邦的56个成员国中,继续将查尔斯三世作为国家元首、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仅剩15个。这一“脱英”潮流的动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英联邦是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时代的遗留物,对大多数成员国及其民众来说,意味着惨痛的被殖民、被奴役的过去。第二,随着英国国力不断衰退,尤其是在“脱欧”之后,其在国际政治和经济舞台上的重要性式微,在英联邦成员国中早已失去了过去的霸权强势地位。第三,近年来,英国国内对于君主立宪制的非议尖锐,特别是媒体不断曝出王室成员的各种绯闻、丑闻,越来越多民众逐渐失去对英国王室的好感与信心。

英联邦对成员国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消解,澳大利亚共和运动的势头也有增无减。2022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后,澳大利亚联邦储备银行宣布将在新版的5澳元钞票上使用澳大利亚本土元素,而不会采用查尔斯三世的头像。事实上,如今就连硬币上的女王头像也已被原住民头像、本土动植物等取代。

英联邦运动会每4年举行一次,由各成员国轮流主办。传统上,该运动会是英联邦国家的一大盛事,意义远超体育赛事本身。然而,近年来,英联邦运动会也已风光不再。2026年的英联邦运动会原计划于维多利亚州的墨尔本举行,但是该州以成本过高为由放弃举办赛事,澳大利亚其他州市也都拒绝接手,最终只能由苏格兰的格拉斯哥“接盘”。这一系列动向都表明,澳大利亚正加速“脱英”步伐。

在结束对澳访问后,查尔斯前往萨摩亚出席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会议开始之前,图瓦卢、瓦努阿图与斐济等国政府已经先行采取行动,共同发布了一项针对气候变化的报告。报告指出,在英联邦国家中,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仅占全部成员国人口的6%,但从1990年以来却排放了60%的二氧化碳。长期以来,太平洋岛国承受着西方殖民带去的经济落后、民生贫困的严重后果,而气候变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却直接威胁到了岛国的生存。不少太平洋岛国是英联邦成员,但它们更是全球南方的成员,在英联邦国家中代表了众多发展中国家求发展、求公平、反霸权的心声。 

  作者:陈弘

文:陈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图:视觉中国编辑:刘畅责任编辑:杨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