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长征路 奋进新征程 | 探访云南红色印记,红色“扎西”引领威信“焕新”

央广网昭通10月25日消息(记者 魏文青 实习记者 谢宛均)近日,“闪耀长征路 奋进新征程—地球上的红飘带”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云南昭通市威信县,记者对“扎西会议”三处重要会址进行了深入探访。这些会址包括水田寨花房子、大河滩庄子上和扎西镇江西会馆,是中央红军在1935年2月长征期间召开的重要会议地点,被称为“扎西会议”。这些遗址不仅见证了红军长征的辉煌历史,也是今天推动威信县发展的“动力之源”。
图片
扎西会议旧址(央广网实习记者 谢宛均 摄)
红色遗址传承历史文化
“扎西会议”是红军长征过程中的关键事件之一,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为了纪念和传承这一红色历史,威信县建立了扎西会议纪念馆,覆盖扎西镇老街、水田乡水田村花房子和扎西镇石坎村庄子上三处会址。纪念馆以红军长征为主题,集收藏、展览、研究、瞻仰、宣传教育于一体,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
馆内展示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物,通过生动的介绍再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的艰苦岁月。纪念馆还通过举办红色故事分享会、革命传统教育讲座等主题教育活动,为参观者提供了一个深刻了解历史的机会。同时,在清明节、儿童节、建党节、建军节及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等特殊节日,纪念馆组织各族学生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红色精神。
图片
展馆内部(央广网实习记者 谢宛均 摄)
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扎西会议纪念馆和旧址自开放以来,已接待国内外游客1500万人次,成为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近年来,威信县积极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以红色文化为依托,推动乡村振兴,龙洞村是这一成功模式的典型案例。作为一个地处乌蒙山深处的村庄,龙洞村曾因交通不便而发展滞后。随着红色旅游的发展,当地依托扎西会议旧址和自然风光,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崖上石寨”景区。特别是在去年8.1公里长的水田花石旅游公路竣工后,村民们纷纷利用闲置资源,开设民宿和咖啡店,吸引了大批游客,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红色旅游不仅改善了龙洞村的经济状况,也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旅游旺季时,龙洞村每年接待游客达4万至5万人次,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9000元增长至15000元。红色旅游为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也为红色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创造了新的途径。
图片
扎西会议旧址(央广网实习记者 谢宛均 摄)
红色文化吸引青年返乡创业
红色资源不仅推动了乡村经济发展,还吸引了大批年轻人返乡创业。威信县扎西镇石坎社区庄子上居民小组是“扎西会议”旧址之一。这里通过修缮历史遗址和发展红色旅游,打造了红色文旅示范点。90后青年魏康远一直在东部沿海城市的餐馆当厨师。在威信县大力推动红色文旅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村里基础设施焕然一新,看好家乡发展,魏康远返乡在红色主题餐馆当大厨。他表示,回到家乡收入稳定,还能照顾家人,未来他计划在村里开设餐馆,进一步参与到家乡的发展中。
威信县依托红色文化资源,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布局红色教育体验区、红色研学拓展区和红色休闲区,创新“红色+研学”“红色+乡村旅游”等多种旅游产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路线。
图片
扎西红色小镇(央广网实习记者 谢宛均 摄)
挖掘红色资源,深化红色旅游
如今在威信的街头,红色文化氛围无处不在。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梭于整洁宽敞的道路上,各地的车辆频繁往来,仿佛为这座小城增添了无尽的生机。扎西红色小镇更是吸引了大量游客,热闹非凡。扎西会议纪念广场、扎西会议纪念馆和红军烈士陵园等重要历史遗址,成为人们追寻历史足迹的重要场所。每一个角落都浸润着深厚的红色基因,令人感受到那段辉煌岁月的回响。
威信县通过红色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焕新”之路。未来,威信县计划依托红色遗址,深化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同时扩大红色旅游项目,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