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区域科技合作助推科技战略“突围”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内蒙古创新中心、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呼和浩特研究中心及呼和浩特市工业软件产业创新中心的揭牌,标志着跨区域科技创新的新里程碑。
内蒙古工业大学与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强强联手,共同创立“先进技术实验室”,致力于技术前沿的突破与探索。
北京协同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携手呼和浩特市城乡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发起总额高达2亿元的呼和浩特市颠覆性技术基金,为科技创新注入澎湃动力。
这一系列跨区域科技合作的举措,如同架起一座座桥梁,拉近地域间的距离,更促进资源的高效共享与优化配置。
近年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紧跟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步伐,围绕两件大事及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任务,全面落实“科技兴蒙”行动,加速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通过央地协同创新,积极融入“京津冀”国家创新体系,与北京市海淀区共建“两小时创新圈”,加强高校院所合作,全面深化跨区域科技合作机制,推动科技“突围”工程走实走深,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央地协同,共筑国家创新高地。呼和浩特市携手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共同成立呼和浩特研究中心,聚焦前沿与颠覆性技术,通过设立专项基金、举办对接活动等措施,促进科技成果在呼和浩特落地转化。同时,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20余家国家级科研机构、高校,共建国家乳业、草业、动物疫苗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其中动物疫苗创新中心更是成功加入“国家队”,标志着区域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新华三集团中央实验室的正式运营,进一步整合了紫光集团的云计算与大数据资源,为呼和浩特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支撑。
深度融入京津冀,驱动高质量发展。为充分利用北京优质科创资源,呼和浩特与北京海淀区签订“两小时创新圈”合作备忘录,打造京蒙协同创新平台,成功落地“京数蒙算”智算产业园等一批示范性项目,有效促进北京前沿技术成果在呼和浩特的转化应用。通过建立人才科创飞地,吸引北京高端人才与科创项目入驻,形成京蒙创新合作生态,为地区产业升级注入新活力。此外,呼和浩特市企业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北京地区创新主体合作,实施科技“突围”项目,涉及工业仿真、绿电消纳等多个领域,累计合作项目超过50项,展现了强劲的科技合作势头。
院校合作,汇聚高端智力资源。呼和浩特市积极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如上海交通大学呼和浩特科技创新中心已孵化引入52家企业,实施多项中试产业化项目。同时,围绕乳业、草种业等重点产业领域,与多所高校院所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与欧阳明高、陈十一院士团队合作,共建成果转化平台,推进重卡换电技术、工业软件自主研发等关键领域技术突破,为产业升级提供科技支撑。和林格尔新区正在推进与黄维院士团队共建柔性电子未来产业园,进一步拓展未来产业发展空间。
呼和浩特市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不仅深化跨区域科技合作,更在科技“突围”工程中取得显著成效,为全区的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树立典范。接下来,呼和浩特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优化创新生态,为推动首府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