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荣县:“葡”写农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眼下,位于得荣县日雨镇的葡萄园里,酿酒葡萄迎来大丰收。纵交错的葡萄藤架整齐排开,密密匝匝的葡萄自绿叶中探出,如同一串串“紫色宝石”垂挂在藤条上。架下,面带丰收喜悦的当地果农,手脚麻利地进行着疏果、绑枝、采摘和装筐,等待附近的酒商上门收购。

图片


今年55岁的扎西彭措是土生土长的日雨村人,自从成为村里的酿酒葡萄种植户后,每年入秋,都是他和其他葡萄种植户最忙的时候,不仅要处理大批订单,还要组织工人抢抓时节采摘葡萄。

“今年因为天气太热了,葡萄总体产量没有往年高,但质量很不错,所以收购价格要相对高一点。今天我们差不多采摘了11500公斤,已经全部被太阳魂酒庄订购了,收入达92000元,而且酒庄会派车上门来拉,让我们更省心。”谈起今年种植葡萄的收入,扎西彭措脸上满是笑容。

作为得荣县最大酿酒葡萄产区的日雨镇,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已经实现因都二村、三村流转酿酒葡萄种植基地590.03亩。在此期间,积极探索“村村联合”抱团发展的模式,争取涉农整合资金150万元,用于得木同村、绒学村、因都三村打造300亩沿江精品酿酒葡萄原料基地,为C-47、扎西尼玛龙、神川红、陡峭等多个四川高山葡萄酒代表性品牌提供原料,相关葡萄酒品牌在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中多次获得金奖、银奖。目前,三个行政村已与葡萄酒庄签订酿酒葡萄收购协议。

图片


“得荣葡萄吃起来满口的果香,葡萄籽已完全木质化,葡萄籽咬碎后,果香弥漫整个口腔,糖度非常高、酸度也很不错,糖酸比非常平衡,相信未来一定能做出一款好酒来,今年是一个好年份!”中国诗酒文化协会葡萄酒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张建生在日雨镇葡萄种植基地品尝本地葡萄后得出如是评价。

被誉为“中国西部太阳谷”的得荣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因日照、降水、温差、土壤等有利条件,早在20多年前,酿酒葡萄就在得荣落地生根。

连续来得荣实地考察多次的葡萄酒专家李华教授一提起得荣葡萄,总是赞不绝口。他告诉记者:“得荣县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降水量少,生产出的酿酒葡萄原料糖度高、酸度适宜,单宁厚重,花青素和酚类物质丰富,具备生产顶级葡萄酒的要素,同时是同纬度地区极少的冬季不埋土防寒的产区,我们通过探索发现,得荣县从海拔1900米—3100米都可以种植葡萄,南至瓦卡镇,北至白松镇,可种植几十种世界优质酿酒葡萄品种。”

为推动葡萄产业发展,自2019年起,得荣县通过架材、种苗、种植补助等政策引导,结合园区建设、种植基地建设、产业强镇等项目落地实施,累计投入各类资金8000万元,有力推动酿酒葡萄产业的发展。

图片


据得荣县政府副县长王继洪介绍,得荣县目前已形成以日雨镇、瓦卡、古学、白松为核心的酿酒葡萄种植中心,基地面积达7242亩,种植品种有赤霞珠、梅乐等多个品种,涉及911户种植户5389人。当地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订单农业、务工和分红等形式,每年可实现1200余万元的收益。此外,全县葡萄酒加工能力达1200吨,2023年加工葡萄原料600余吨,产出80余万瓶红酒,产值达8000万元。

此外,该县还拥有葡萄酒加工类企业和组织10个,包括8家葡萄酒加工企业和2个从事葡萄酒相关活动的专业合作社;至此,一条以高山优质酿酒葡萄种植和优质葡萄酒生产的农特产业链发展初具雏形,得荣葡萄酒也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声名鹊起。如何让“葡萄”实现产业集聚式发展的“葡萄串效应”?为此得荣县积极探索“葡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通过举办丰收节、红酒季等方式,将葡萄产业与旅游业、文化产业等相结合,形成了集种植、酿造、酒庄、旅游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复合型产业体系。

图片


据了解,围绕“葡萄IP”,该县还在不断探索农文旅融合的新玩法、新业态,希望为游客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该县下一步将按照“布局区域化、加工规模化、经营规范化、产品高端化”的发展方向,围绕“育龙头、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促营销”,引导葡萄酒产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推进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构建高山葡萄酒产业集群,打响“四川高山葡萄酒”“甘孜太阳山谷”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