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IMF亚太经济研究部副主任: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

特约作者 纪振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本周的秋季年会期间,发布了世界经济展望以及地区性经济展望,该机构预计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增速为4.8%,并指出房地产部门的风险依然存在。10月24日,在IMF秋季年会期间,独家对话IMF亚太经济部副主任Thomas Helbling,他表示,中国政府近期出台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指向经济中的疲弱领域,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均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

他指出,由于中国的实际利率依然相对较高,因此IMF建议货币政策可以继续放宽,这将有助于经济。

Helbling表示,在中国政府出台大规模一揽子增量政策之前,IMF就已经预期会有一些政策出台。在作出全年经济增长的预测时,IMF的模型已经将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可能性场景纳入到分析框架中。

他认为,如果看到在财政政策和房地产相关政策方面有进一步的细节出台,IMF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将有望进一步提升。但对于改变经济增长的中期轨道,IMF认为需要的是结构性改革,而不是单纯的财政政策。

以下为此次对话文字实录:

中国政府最近采取了一揽子增量政策来刺激经济。IMF如何评估这些措施?

Helbling:

谢谢。我们认为这些政策针对了正确的经济疲弱领域。大背景是,中国经济正处于低迷状态,而这种低迷主要是由于房地产行业的低迷。房地产行业的收缩对实体经济造成了很大的拖累,压制了经济增长,导致了经济疲软和价格的下行压力。这就是宏观背景。

这些政策在做什么呢?有几个方面:一个是大规模的货币宽松。我说“大规模”,是相对于中国的政策操作而言的。因此,我们建议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并在预测中考虑了一些货币政策宽松的因素,并且我们可能会认为可以有更多的货币宽松。

总的来说,政策利率今年已经下降了45个基点左右。但在通货膨胀率很低的情况下,这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中国的实际利率相对较高,因此出于这个原因,我们建议货币政策继续放宽,我们认为这将有助于经济。

第二组政策是针对房地产行业的。在需求侧,政府进一步放松了房地产购买的限制,包括我们称之为宏观审慎方面的措施,例如购房首付款比例等。我们认为这是合理的。但在房地产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这些措施并不会特别有帮助,因为这些限制并不是约束因素。尽管如此,我们认为,通过指定白名单的方式,支持社会住房和城市更新有助于提升住房需求。

最近的措施,特别是关于社会住房和城市更新的措施,改变了具体的实施模式,从国有企业转向地方政府,这有助于执行。我们还在等待具体金额和细节。

在财政政策方面,我认为有几个方面的措施:一个是缓解地方政府融资压力的措施。受房地产行业冲击最大的就是地方政府,土地融资系统被打乱了,地方政府面临融资困境。各种措施比如债务置换、债务重新安排,可能会减轻地方政府的债务服务负担,从而减轻支出压力,这在国内需求不足时是有帮助的。一个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还很难判断这些支持对地方政府支出会产生多大影响。

另一个是对地方政府的社会住房支持,这也是很重要的。还有一点点针对需求的支持,比如增加对农村贫困人口的转移支付、提高学生津贴等。这也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可以增加国内需求。正如你所知,我们一直主张财政政策应当转向支持消费,特别是私人消费,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这一点。

这些措施的出台,在时间和规模上是否出乎你的意料?

Helbling:

我认为我们预计会有一些政策出台,尤其是在数据逐渐呈现疲弱迹象的时候。第二季度的国内需求,尤其是私人消费已经有点不足,第三季度的国内需求比预期的还要不足。房地产行业的收缩仍在继续,我认为这比政府之前的预期要严重一些。所以我们在一些领域仍然在等待进一步的细节,尤其是支持力度的大小还没有明确。

问:

IMF对中国今年GDP增长的最新预期是4.8%,略低于中国政府设定的5%的目标。那么这个预测在多大程度上考虑到了新出台的增量政策的影响?

Helbling:

或许我应该先提到一点,我们理解5%的目标大约就是“5%左右”,并不是严格的5%。所以我们在预测中已经纳入了货币宽松政策和一些金融部门政策,但只纳入了截至9月底宣布的政策,尚未包括之后宣布的财政政策反应及国家发改委(NDRC)宣布的支出安排顺序。

如果你看预测结果,下调至4.8%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反映了第二季度的疲软数据,另一方面是第三季度的预期疲软。基于高频数据指标,我们已经预计到第三季度会疲弱,结果比我们预期的还要稍差一些,但这是预期之中的。政策方面有一定的对冲作用,但我们认为政策的对冲作用还不足以维持原有预测不变。从新增政策中,我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将有望进一步提升。

此外,我们的预测一直假设地方政府的融资条件不会出现严重恶化。随着房地产市场疲软,政府事实上不得不采取额外措施来缓解地方政府的融资压力。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些上行风险,但目前我们还不认为这些风险会对预测产生重大影响,除非未来公布的支持力度远远超过我们当前的预期。

问:

基于你的评估或分析,我们可以期待这些重要措施对中国经济产生实际政策效果是在第四季度还是明年?

Helbling:

我们的预测基本上没有改变明年的经济增长预期。我们认为这些政策有助于维持经济的稳定发展。

问:

明年的GDP增长预期已经在分析中考虑了某种情景,这些情景已经包括了中国政府政策措施的潜在影响吗?

Helbling:

正如我前面提到的,一旦我们看到一些政策的进一步细节,尤其是财政政策和房地产领域的部分细节,我们可能会有理由上调明年的预测。

问:

在这些刺激政策宣布后,我们也看到中国股市出现了大幅波动。你认为股市的这种市场对提升经济,特别是对提振国内需求是否有帮助?

Helbling:

我认为股市反弹或反弹本身意味着金融条件有所放松,这有助于新的投资融资。因此,这在原则上对经济是有帮助的。

问:

你多次提到,目前财政刺激政策的具体细节还没有公布。IMF对中国即将出台的财政政策有何预期?这些细节和规模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Helbling:

我认为规模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目前面临国内需求疲软的问题,我们看到显著的经济闲置,目前大约相当于GDP的正负2个百分点,这是一个相当大的闲置。因此,如果财政政策要发挥作用,这些措施在规模上需要相当可观。

问:

你提到过几次潜在风险,比如房地产行业的风险。你也提到了一些政策可能对提振房地产市场帮助不大。你能详细说明一下你指的“不太有帮助”是什么吗?

Helbling:

我所说的“不太有帮助”是指那些放宽购买限制的措施。购买限制主要是防止购买第二套或更多套住房,或者是通过要求更高的首付款比例来收紧购房条件。在市场繁荣时,这些措施通常会对个人买家产生约束力。而在市场下行时,人们会更犹豫是否购买第二套或更多套住房,或者是否投资于房地产。因此,这些限制并不是目前的关键约束因素,更大的问题在于市场信心和对市场前景的情绪。

正因为如此,我们认为这些措施可以产生一些作用,但并不能解决主要的约束问题。我们认为房地产市场中有几个关键问题尚待解决,其中之一就是存在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或实质上已经破产的开发商。这些开发商有很多未完成的预售房项目,导致了市场对未来和未完工住房状态的不确定性。

这些问题拖累了信心,也阻碍了市场调整。当前中国的住房供过于求,市场上存在未售出的住房库存,这些库存最终需要被消化。但过剩的程度还不明确,因为这取决于多少未完工的住房能够最终竣工。过剩的住房数量可能会更大,也可能会更小。这是市场调整的一个阻碍因素之一。白名单政策有助于为未完工的住房提供融资,但这仅适用于可行的住房项目。而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哪些项目是可行的、哪些开发商是可行的,仍然是一个灰色地带。我们认为,解决这些不确定性,并通过破产程序处理那些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的开发商,并找到一种机制来完成目前可行的未完工住房,对于促进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是至关重要的。

问:

所以你认为如果要真正解决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就需要首先解决未完工住房和那些不具备可持续经营能力的开发商的问题,对吗?

Helbling:

是的,我们认为这是目前缺失的步骤之一,中央政府在资金支持和指导这个过程方面将扮演重要角色。

问:

如果这些问题能够解决,市场信心可能会逐步恢复,对吗?

Helbling:

是的,我认为是这样。

问:

好的。除了房地产行业的风险外,你认为中国目前经济中还有哪些潜在风险?

Helbling:

房地产行业仍在收缩,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房地产行业影响了许多上游行业,甚至一些下游行业,因此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如果房地产行业的问题持续下去,我们担心国内需求会进一步疲软,对价格、盈利能力的下行压力也会加大,并且这种低迷可能会进一步蔓延。

另一个我们关心的风险是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悬崖”问题。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很重,可能会有进一步收缩支出的压力,甚至比当前计划中的压力更大,这也会对经济造成影响。因此,我们也建议采取财政措施或更有力的财政措施来解决地方政府的财政问题。

问:

你提到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中国政府也宣布了一项将地方债务置换的计划,从而减轻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你怎么评价这个政策?

Helbling:

我认为这有三个方面。首先,将隐性债务转为显性债务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一个会计处理。它并不会真正改变债务负担,但从好的方面来看,这会提高透明度,并且我们认为从长期来看有助于更好的财政管理。但短期内,这不一定能减轻债务负担。

第二,地方政府债务的有序再融资很重要,因为它有助于确保不会出现更广泛的金融压力。根据我们的预测,我们的基准假设是金融压力不会扩散。

第三,如果再融资的条件变得更好,比如再融资可以以更优惠的条款进行,从而降低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这可能会减轻支出压力。但目前我们还没有足够的信息来评估这些措施在多大程度上能缓解支出压力。

问:

鉴于中国在全球贸易和投资中的重要角色,这些政策措施可能会对亚太地区或其他国家的贸易伙伴产生什么影响?

Helbling:

由于中国是一个大经济体,改善经济状况的措施会产生正面的溢出效应。这些正面溢出效应在亚太地区的影响会更大,因为这些经济体与中国的最终需求联系更加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