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边那些红彤彤的“哈儿果”到底是啥? 市民购买需谨慎

央广网重庆10月26日消息(记者陈静 实习生王晓芸 黄银雪)坊间流传着一段诙谐的顺口溜来形容“哈儿果”的神奇功效,“哈儿果,哈儿吃了补脑壳,老人吃了考大学,太婆吃了开摩托。”在川渝两地热门景点街头,你是否在流动摊贩看见过这样一种“水果”——形如乒乓球、颜色鲜艳、质地通透,看起来非常吸引人,仿佛自带滤镜。
近日,记者在重庆解放碑最热闹繁华的街市看到,毗邻地铁口的马路旁,有许多流动水果摊贩贩卖“哈儿果”,吸引了不少路人的好奇和购买。“哈儿果”又名“金西梅”或“金香梅”,还被一些摊贩宣传为“重庆特色”。
图片
小什字地铁站口附近,有很多售卖“哈儿果”的摊贩(央广网发 王晓芸 摄)
图片
哈儿果色彩鲜艳,看上去十分诱人(央广网发 黄银雪 摄)
“妹儿,买点不嘛,新鲜水果,甜得很。”一个中年妇女摊贩正在向路人卖力地吆喝。路过的市民也不时向摊位上红彤彤的果子投来好奇的目光,有的会买几颗尝尝味道,有的则爽快购买一大袋。
一位外地来渝旅游的女士购买了“哈儿果”,她告诉记者:“卖的人说是重庆特产,看着新鲜,就买来尝尝。”她表示是被摊贩宣传的“重庆特色”所吸引,加之果子色彩鲜艳,就好奇买来尝尝。
图片
正在购买“哈儿果”的外地游客(央广网发 王晓芸 摄)
“哈儿果”外表鲜艳,味道又如何呢?记者现场花费5元购买了两颗“尝鲜”。这种果子吃起来口感较脆,味道偏甜,能明显感觉到浓浓的香精味。果子内部还带有流心,吃起来都是满满的“科技与狠活”。对于不喜欢过甜食物的人来说,吃几颗之后就可能会感觉到口渴,甚至有些发腻。
图片
记者购买品尝了“哈儿果”(央广网发 王晓芸 摄)
据科普中国公众号上发布,“哈儿果”并不是一种天然生长的水果,而是一种经过加工的蜜饯。它们通常是由桃树疏果后淘汰掉的小毛桃或者烂李子,加点糖和色素腌渍而成。这种加工方式使得“哈儿果”的外观色泽鲜艳,看起来十分奇特,引人好奇。然而,这种鲜艳的外表可能存在食用染色的可能性,加上蜜饯糖分大,其实不适合多食用。
图片
科普中国公众号截图
记者在“重庆网络问政平台”看到,2024年8月18日,有网友投诉:重庆解放碑周边街道有未知水果售卖,适宜规范管理。渝中区市场监管局、渝中区解放碑街道核实后进行回复:经核实,解放碑区域游摊游贩售卖“金西梅”情况不同程度存在。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向该食品生产地监管部门了解到,“西梅”(或金西梅)标签品名为“蜜桃”,为正规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食品,执行标准GB/T10782《蜜饯通则》。经“重庆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检验(报告编号:No:2018-02SS113283),该食品的铅、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甜蜜素等指标均符合要求,所检项目符合GB2762-2017《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和GB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针对游摊游贩占道经营行为,存在流动性强、时间不固定的特性。下一步,解放碑街道执法大队将继续加强巡查频次,加大宣传劝导力度,发现游摊游贩立即宣传劝离,对多次反复不听劝导的游摊游贩将严格按程序执法。
图片
重庆网络问政平台截图
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和外地朋友,要增强食品安全意识,不在流动摊贩上购买无资质的各类食品,谨防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如果在市场上发现违法违规食品经营行为,或疑似食品安全问题,请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