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 精细化城市治理为“city ride”保驾护航

图片

关注


近年来,作为一种低碳又健康的新型生活方式,“city ride”(城市骑行)在城市中悄然兴起。在繁华都市的街头小巷,骑行者已成为街头巷尾的一道风景。青年对高品质慢行生活的追求与舒适畅通的城市环境塑造相呼应,展现了当前人们对健康美好的城市生活的向往。着眼于未来,在city ride中不应只看见“ride”,更要看见“city”的无限可能性。


图片

原文 :《精细化城市治理为“city ride”保驾护航》

作者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戚均慧

图片 | 网络


近两年来,“city ride”悄然兴起,成为一种低碳又健康的新型生活方式,也带动了“双轮经济”顺势而起。这股清新之风更是伴着今夏的酷暑掀起了一股狂热浪潮,从繁华的北京长安街,到古老的成都护城河,再到浪漫的珠海情侣路,骑行大军成为街头巷尾的新风景。


自行车带有环保、社交与运动健身的元素,city ride对环境和健康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从环境方面来看,大量的自行车出行可有效减少机动车的使用,缓解交通拥堵,减少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从健康角度而言,骑行可以锻炼心肺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有效预防和改善与久坐生活方式相关的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还能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促进心理健康水平提升。


与此同时,city ride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安全、规范等方面的挑战。一方面,部分城市道路规划不完善,自行车道设置不连贯,导致骑行者不得不与机动车或行人混行,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此外,缺乏专用自行车道也使骑行者需要时刻警惕周围的机动车,影响骑行舒适感。另一方面,自行车数量不断增加,而停放设施不足,导致车辆随意停放甚至占用行人通道、堵塞消防通道等现象出现,同时,骑行团占用绿道或竞速也对居民带来干扰。


骑行环境的构建与优化是近年来我国城市管理和交通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早在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随后住建部等相继发布《关于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2021年,随着国家标准《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标准》的发布,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地陆续推出各类骑行相关的交通规划、设计导则和地方标准。“自行车友好”已成为当前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理念,也是当前城市治理工作的重要课题。对city ride的精细化治理不仅涉及道路交通,也与市政设施、政策制定等息息相关,主要可从完善自行车道系统、增设骑行友好基础设施、提升有效管理服务等方面开展。


图片


首先,完善自行车道网络建设,优化交通信号与引导系统。“安全、连续、便捷、舒适”是慢行交通系统的基本设置原则。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丹麦的哥本哈根等国际知名的“骑行友好城市”,均建设了完善的自行车道网络,将城市的各个区域连接起来。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分离,可有效减少骑行者与机动车的冲突,提高骑行安全性。在城市里治理中,可通过建设天桥、地下通道或专属信号灯等方式改造道路系统,打通“断头路”,形成连续、通畅的自行车道网络。同时,完善自行车专用道标识和标线,提高自行车道的辨识度,减少误闯和冲突。还可利用数字化治理手段,通过交通流量监控和智能信号系统,实现交通信号的动态调整,优先保障自行车通行效率。


其次,完善自行车停放与接驳系统,增加骑行友好市政设施。在商业区、居民区等人员密集区域和广场边缘、公园角落等城市闲置公共空间合理规划和建设自行车停放设施。同时加强在地铁站、公交站等公共交通枢纽的自行车停放和租赁设施供应,与公共交通进行无缝换乘,提高出行便捷性;通过良好的接驳系统建设,推广一体化出行模式,实现 “自行车+轨道交通” 的高效出行组合。此外,提倡商业设施和单位开放相应区域为自行车提供停放空间,也可推广安装遮阳、防雨设施以及智能照明系统、智能化停车系统等为骑行者提供便利,全面构建骑行友好城市环境。


最后,完善执法、宣教等政策与服务,提升骑行权益保障。通过实时监控、路面巡逻等方式,及时发现和处理机动车占用自行车道、违规停车等行为,保障自行车道的畅通。规范自行车骑行行为,对闯红灯、逆行、在人行道上骑行、不佩戴头盔、违规竞速等行为进行教育和处罚,通过公益广告、社区宣讲等形式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此外,还可推广智能头盔,设立自行车服务站,提供自行车维修、充气等服务,并发展自行车保险、建设突发事故响应系统,从多方面提供骑行服务和保障。


骑行不仅是一种出行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精细化的城市治理可以为city ride创造一个更加安全、便捷、舒适的环境,让骑行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为城市带来更加健康、活力和可持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