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刘秀珍:100岁仍是家里的“主心骨”善良、不计较得失所以长寿

  图片

刚刚过去的重阳节,在西安市灞桥区红旗街道半坡社区的组织下,刘秀珍老人在4个子女及亲戚、朋友们的陪伴下,热热闹闹地过了自己的百岁生日。这位100岁的老人除了耳朵背,身体没有什么其他的问题,每天还能在家里、院子里转悠。

  问及老人为何能长寿?家人们都说,她勤劳一生,正直诚实,与人为善,从不计较得失,这些都是她能长寿并得到子女孝敬的原因。

图片

  幸福的百岁老人  社区为她策划百岁生日

  “刘秀珍老人是我们社区的‘宝贝’,是唯一一位百岁老人。”半坡社区副主任、西安电力机械厂离退休办公室主任刘建华向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介绍,10月10日,社区给刘秀珍老人策划了一个温馨、热闹的百岁生日,刘秀珍的亲朋好友、关系好的邻居欢聚一堂,大家一起吃蛋糕、吹蜡烛,庆祝刘秀珍百岁大寿。老人激动地说,这个百岁生日太难忘了。

  10月22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在西安电力机械厂家属院刘秀珍老人的家里见到了她:身材清瘦,但气色甚佳,身上的衣服朴素洁净,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听说记者来采访,刘秀珍老人的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以及半坡社区的工作人员都来到了现场,大家谈起老人,都赞不绝口。

图片

  结婚后是“童刘氏” 抚养四个子女长大

  由于刘秀珍老人的耳朵比较背,他96岁的老伴童志顶介绍了老人年轻时候的事情,他笑着说:“我们少年结婚,她结婚后名字就叫童刘氏,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忘记她本名了。”

  童志顶说,他们老家是河南商丘,两人在老家成婚的。自己和刘秀珍在十几岁的时候,以父母之命结婚,婚礼当天才是两个人第一次见面,结婚后,他感受到,刘秀珍是个贤惠、孝顺的好人,也是管理家里家外的一把好手,“结婚后没多久,我就参军了,从部队转业后,来到西安,我是西安电力机械厂建厂的第一批员工。那些年我东奔西走,她一个人在家里照顾老人,带大我们家第一个孩子,直到老大14岁,她才来到西安和我会合,我们一家人才团聚了。”

  童志顶说,到西安之后,二儿子和两个女儿相继出生,他工作比较忙,基本上是刘秀珍一人抚养孩子们长大。

图片

  至今忘不了架子车拉楼板的苦难岁月

  刘秀珍的大儿子童新景已经78岁了,他是和母亲相处时间最长的孩子,他跟着母亲在河南老家长到14岁,“小时候生活很苦,为了能让家里的孩子、老人吃饱,我印象中,母亲天天在地里干活,但是她给我爷爷奶奶和我吃白面,自己吃黑面,从小我就感受到,母亲是一个无私伟大的人。”

  童新景说,他跟随母亲到西安之后,弟弟妹妹陆续出生了,家里的条件还是很困难,父亲一个人的工资很难维持一大家的生活,母亲就到灞桥的运输队去用架子车拉煤,挣钱补贴家用。

  提到这个话题,刘秀珍仿佛听到了一点声音,她打开了话匣子:“凌晨3点起来,到运输队去拉楼板,一个人拉着架子车,拉四块楼板,从东郊送到西郊,晚上9点才能回家,太苦了,后来就浑身疼……”老人对那段艰苦的岁月至今难忘。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是她的人生信条

  在二儿子童新跃印象里,母亲慈爱而严厉,对孩子们要求很严格,“母亲要求我们,要做善良正直的人,她自己也是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却对其他人很宽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母亲这样的精神也深深影响着我们 。”

  童新跃说,他对童年的记忆,印象最深刻就是母亲像个忙碌的陀螺,一直在忙碌着,家里四个孩子逐渐长大,父母忙碌的时候,他们大的照顾小的,相亲相爱长大,四人从小感情就很好,至今都相亲相爱,“母亲把我们教育得都很善良、和善,那时候我们放学后,就去运输队找母亲,帮她拉架子车,一家人相互帮扶着,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

  刘秀珍的四女儿告诉记者,即便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也从未被母亲溺爱,母亲对她的要求和对哥哥姐姐们一样,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习惯上,都非常严格,“小时候觉得母亲太严了,长大后我们都很感激母亲,把我们培养成了三观正、有自力更生能力的人,这是最宝贵的财富。”

图片

  心态豁达 至今还喜欢运动 都是长寿的原因

  如今,刘秀珍老人已是四世同堂,她最大的重孙已经20多岁,最小的重孙5岁,一家人聚齐的话,有20多口人。

  “我母亲帮我们兄妹四人带孩子,一共带了4个孙子,孙子们也都很爱她,最大的孙子都50多岁了。”大儿子童新景说,孙子们经常回来看奶奶,给她买好吃的,陪她聊天,老人每次看到孙子、重孙,都非常高兴。

  问及老人为何能长寿?童新景说,母亲最大的特点就是豁达开朗,发生多大的事情都能过得去,不计较,心态好,不生气,所以身体一直很好。

  老人的生活也很规律,早中晚三餐都是定时定量,早餐主食吃得多一点,午餐和晚餐主食略少,吃的都是馒头、稀饭、面条等家常饭,比较清淡,“她爱活动,我家住在二楼,她夏天自己走下楼梯在院子转转,冬天天气冷,她就在家里走路,甩胳膊,坚持运动。”童新景说。

  子女们都说,希望老母亲能保持健康,她是家里的主心骨,把子孙们团聚在一起,母亲在,家里的主心骨就一直在。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毛蜜娜/文 王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