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了解十六中

图片

1027日,是广州市第十六中学的校庆日。

90年前的秋天,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等人出任校董,走进广州越华路新丰街广西会馆的广州第66所中学——广州私立培桂中学。

却请来了一位曾指着他们鼻子,大骂他们不懂教育的人物来当校长。

「军人不懂教育,蹂躏学界!」

这人,便是十六中的首任校长、君武班名字的由来——马君武。

提起他,相信有不少人觉得陌生。

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位在近代教育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图片

马君武三个字,担着一个时代的风起云涌。

他出生于1881年的广西桂林,此时的中国社会,正处于急剧变革的时期。

西方列强的侵略、内部的腐败使得这个古老的国家摇摇欲坠。

无数人寻找着救国之路,前赴后继的启蒙先驱者或摇旗、或呐喊。

终如星火,起了燎原之势。

马君武,是被影响到的其中一个。

图片
学生时代的马君武。图源@网络

1893年,刚满12岁的马君武,走进了陈允庵家附学。

陈允庵作为当时广西抚署的第一幕宾,也是马君武的外舅祖,藏书很多。

你还记得第一次去图书馆,遇见那一列列书架的感觉吗?

马君武走进陈允庵的书库,就跟我们第一次去图书馆的心情差不多。

没有谁能面对一整屋的书而无动于衷,总会翻一本书来看。

这一翻,马君武用了2年。

图片

广州市第十六中。图源@摄影师 高天鹏

人生有很多个2年,但这2年,却是马君武最重要的2年。

因为没有这2年的基础,他就无法碰到1897年来桂林讲学的康有为

无法体会康有为的变法主张,更理解不了1年后的戊戌变法。

他也不会更名,马同。

马是他的姓,同,是世界大同。

图片
广州市第十六中。图源@摄影师 高天鹏

由古至今,人在17岁总是会迎来一生的转折。

17岁的霍去病,初战匈奴。

17岁的李世民,抗击突厥。

王希孟在18岁画下《千里江山图》,孙权在18岁执掌江东。

而马君武的17岁“开眼看世界”,下定决心精研西学,以致中国富强。

于是,为了接触西方的科学文化,他学习数学、英语、法文,为了获取更多书籍,他以香蕉果腹,钱财全部买了书。

但他却又不甘心只从于书籍,于是在1900年,从广州赶赴新加坡找康有为,寻求救国大计。

1901年,20岁的马君武来到日本,成了京都大学里的一名工科生、广西第一位自费出洋留学的学生。

并遇到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孙中山。

图片

1902年,马君武与孙中山第一次见面。

图片
图源@网络

然后就说:“康梁者,过去之人物也;孙公,则未来人物也。”

后来,他成了革命民主主义者,并协助孙中山组织同盟会,出任秘书长。

与黄兴、陈天华等八人联合起草同盟会章程,并成为《民报》的主要撰稿人。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以后,他参与起草《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中华民国成立以后,被任命为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次长,参与起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图片
广州市第十六中。图源@摄影师 高天鹏

1917年,参与护法运动,并历任总统府秘书长、广西省长,后于1922年,辞职从教。

刘继兴在《民国大腕》一书中说他:「在晚清革命中的地位不下于秋瑾陈天华。」

政坛上的风云,其实并不足以掩盖马君武的其他成就。

1906年,结束在日本的留学后,马君武赶赴德国留学,在1911年取得学士学位。

之后又花了5年时间,取得工学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个获得德国工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

然而,最令人吃惊的并不是他的工科成就,而是一位工科生,却能精通哲史,并翻译诸多作品。

1900年到1935年,马君武译述了60余篇(部)作品,更被誉为继严复梁启超林纾之后的第四位翻译大家。

与严复同享译著“两雄”的美誉。

其实,在他前往日本之前,已经是一位精通英语、法语的人,并翻译出版了第一本书籍《法兰西革命史》。

也许,工科只是他的一个求学方向,而不是他认为的全部,否则,也不会在1903年发表的《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比较》中,列举马克思、恩格斯等人的作品。

比如《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等。

图片
马君武《哲理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比较》图源@网络

只因他认为,「凡怀热心图进步之国民,未有不欢迎社会主义者」。

值得一提的是,他后来培养的学生里,郭大力成了《资本论》首部中文全译本的作者之一。

甚至在这一年,他开始翻译达尔文的著作,成为第一个把达尔文《物种起源》翻译出版的中国人。

此时,我们再回望一下1922年的马君武,他已经四十岁出头。

是一个具备英、日、德、法数国语言;精通数学、物理、化学、冶金、生物、农业等自然科学;研究政治、经济、哲学、历史等社会科学的一个人。

语言、工科、文科,广泛涉猎。

因而从事教育以后,他才可以做到「凡是校内功课,没有一门他不能教。」

马君武用他的后半生,换来了无数学子的未来。

因为他认为,「学校是把人造成一把锁匙,将来去开社会的门」。

图片

马君武出任过上海大夏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公学、广西大学等学校的校长,在当时与北大校长蔡元培同享“北蔡南马”美誉。

大夏大学被誉为“东方的哥伦比亚大学”,马君武曾两度担任校长。

关于中国公学,其实是当时为留日学生罢课回国设立的学校,马君武在1905年短暂担任过教员。

1930年时,出任校长。

而北京工业大学,则是出任校长不到一年便辞职。

若是要论“心血之作”,还是广西大学跟如今的十六中。

图片
马君武为培桂中学的题词。图源@网络

他担任广西省长时,也跟当地的军阀有过矛盾,却也从未放弃广西大学,三度出任校长。

而到了培桂中学,他不仅为学校撰写校歌,亲自组建学校的校董会。

也将李宗仁等拉来站台。

图片

1949年,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的王力,题写校名。图源@摄影师 高天鹏

最终才能在广西大学见到培桂中学的学子时,说出了:

「我是双重校长,感到特别的高兴。」



编辑 / 河洛

图片 / 高天鹏、网络

统筹 / 冷佳


 往 期 回 顾

你的每一个点赞我们都当作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