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发!中医院每天都有接诊!这类群体务必警惕!

转眼就要立冬了
最近寒意渐浓
一些人的鼻涕又开始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
鼻子痒、眼睛痒、打喷嚏、咳嗽
甚至气喘等情况也接踵而来
即使戴口罩防护
也挡不住过敏情况的发生
根据我国部分地区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儿童过敏性鼻炎自报患病率高达
18.1%~49.7%
确诊患病率为 10.8%~21.1%
并呈增长趋势
也就是说
每 10 个孩子中
可能就有 1~2 个患有过敏性鼻炎
其已成为影响儿童呼吸道健康的主要疾病
据阜阳市中医院耳鼻喉科李建勇医生介绍
天气转凉以来
前来就诊的过敏性鼻炎患者
明显增多
每天都有过敏性鼻炎患者前来就诊
节假日接诊量则更多
图片
“秋季是过敏性鼻炎的高发季节
一些患者平时症状较轻不影响正常生活
但由于天气、环境变化导致症状加重
还有患者平时症状已经困扰生活
但天气变化后过敏情况又变得更加严重”
李建勇医生告诉记者
图片
“我们中医会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辨证治疗
如针灸、穴位按摩、口服中药进行治疗
治疗时间长短因人而异”
图片
日常生活中
过敏性鼻炎与感冒如何区分?
过敏性鼻炎还有哪些典型表现?
不治疗会导致哪些后果?
应该如何做好预防和护理呢?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详细了解一下
什么是过敏性鼻炎
西医认为,过敏性鼻炎即变应性鼻炎,属于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一种非感染性炎性疾病。简单地说,就是人体对某些物质过敏(比如螨虫、粉尘等),而产生的鼻腔的反应,可能会出现阵发性喷嚏连续性发作、大量水样清涕、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
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的发病与肺气不足关系密切。我国北方春秋季节干燥多风,春季多温、秋季偏寒,导致温燥、凉燥之邪盛行。风为百病之长,燥邪随风而起,若人体肺气不足,阴液不能上荣于窍,又有风燥之邪外袭皮毛,故表现为鼻窍不通、鼻流清涕等。
过敏性鼻炎患者一般在秋冬季表现会更严重。主要是因为秋季以后,空气中过敏原及真菌的浓度迅速上升。同时,秋冬季空气干燥、寒冷,当人体接触到寒冷空气时,容易对鼻腔黏膜造成一定刺激,引起过敏性鼻炎的发生。
过敏性鼻炎五大认知误区
治不治无所谓
很多人认为,过敏性鼻炎只不过是发作时有点痛苦而已,过后仍和健康人一样,治不治无所谓。
事实上,过敏性鼻炎若不及时进行治疗,有可能诱发鼻窦炎鼻息肉,长期治疗不当,还会导致中耳炎、嗅觉丧失甚至诱发哮喘
把过敏性鼻炎当感冒
有些人出现鼻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症状时,误以为是感冒或热伤风,图省事自行服用抗感冒药物,结果导致病程迁延,最终可呈终年鼻塞、流涕的持续状态。
其实,感冒与过敏性鼻炎两者之间是有本质区别。一是普通感冒的流涕通常是由清水样鼻涕逐渐转为脓鼻涕,而患过敏性鼻炎则不同,始终是清水样鼻涕,并且通常还会伴有流眼泪、眼痒等症状;二是一般感冒在一周左右就会康复,而过敏性鼻炎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往往反复发作,对此应提高警惕,规范就诊。
谈“激”色变
激素是人体内每天会生成的物质,对维持机体运转有一定驱动作用。鼻用激素药物的激素含量较小,通常不会引起全身吸收,所以不必谈“激”色变。
滥用减充血剂
有些患者因长期鼻塞,单纯应用局部减充血剂治疗,而且应用比较随意,一天累计可达5~10 次。由于这类滴鼻剂通常具有较强的血管扩张反跳作用,是引起药物性鼻炎最常见的原因,因此疗程不宜超过3天,每日滴鼻次数不能超过3次。
擅自停药或减药
许多患者只在犯病时用药,症状稍一缓解就停药,导致过敏性鼻炎时好时坏,甚至愈来愈严重。
以鼻用激素为例,轻、中度的间歇性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疗程应大于两周,中重度的持续性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疗程建议应大于四周。症状得到控制后,仍需要规范、长期、安全用药,如果擅自停药或减药容易造成过敏性鼻炎的反复。
如何缓解症状
为防止过敏性鼻炎的反复发作,在这里推荐6个日常生活中的好习惯。
重防护
建议过敏性鼻炎患者在易感染季节做好防护,减少在风沙天气、柳絮纷飞时外出;如需出行,戴好口罩,佩戴护目镜。此外,还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做按摩
一是按摩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鼻通穴(位于鼻孔两侧,鼻翼软骨与鼻甲交界处)、印堂穴(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每日早晚1~2次,每个穴位按揉约2分钟。二是用食指、中指按住鼻梁两侧,上下推擦30次左右。推擦鼻翼可疏通鼻部经络,促进鼻部血液循环,达到通畅鼻窍的目的。此外,还可以通过穴位敷贴、艾灸等方法改善鼻塞症状。
冲鼻腔
在过敏性鼻炎得到控制或者症状较轻时,每日使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早晚各冲洗1~2次。
勤泡脚
脚是人体之根,沐足泡脚可从脚部开始推动全身阳气流动。同时,还可通过按揉脚下的肺、气管、支气管、呼吸道、肾上腺和脾反射区,带动阳气向上运行至鼻部,推动鼻腔内气血的流动。
迈开腿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管住嘴
过敏性鼻炎患者要避免摄入会刺激胃液分泌过多或易导致胃黏膜受损的食物,比如咖啡、酒、辣椒、芥末、胡椒等。可以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
最后小编提醒大家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
要去正规医院就诊
不要自行诊断 随意用药
一定要谨遵医嘱!
综合:中国医药报
编辑:任奕梦
审核:李锋
本文中图片、文字、音视频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