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热门的刮痧养生潮,刮出来的“痧”到底是什么?

从小红书上热门的刮痧分享,到街头巷尾的中医馆,刮痧已然成为一种流行的养生方式。它被无数网友推崇为调理身体、排毒养颜、甚至能提拉紧致、美白淡纹的神奇手段。

那么刮痧到底是什么呢?它背后的中医原理又是什么?湖南妇女儿童医院中医科邓玲华主任医师今天就从中医的专业角度,带大家一探究竟。

刮痧:古老而有效的治疗手段

刮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旧石器时代。那时,人们在患病时出于本能地用手或石器摩擦、锤击身体的伤痛部位,意外地发现这种方式能够缓解疼痛,甚至治愈一些疾病。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原始的疗法逐渐发展成为砭石疗法,并最终演化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刮痧疗法。

刮痧,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蘸取一定的介质后,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痧”,皮肤与经络密切相连,刮痧通过刺激人体体表的经络,起到疏经通络、活血化瘀、调节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

身上刮出来的“痧”到底是什么?

体验过刮痧的人都知道,刮痧处往往是红色的一片,这种红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出痧”。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刮痧时身上刮出来的“痧”是渗出于血脉之外含有体内毒素的离经之血,由于身体经络气血不通,经过刮痧治疗后反应在人体体表的病理性的表现。它是刮痧过程中局部微血管破裂造成的皮肤反应,也是身体出现毒素排泄的反应。

出“痧”并非越多越好

刮痧并不一定会出痧,这取决于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刮痧的手法、力度等因素。一些湿气重、寒气深的人,在刮痧结束后,出痧的现象会更加明显。但并不意味着出痧越多越好,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刮痧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常见的刮痧部位及功效

头部刮法:可以促进头部血液循环,消除疲劳,改善大脑供血,给人一种放松的感觉。

颈肩部刮法:有祛风通络、活血化瘀的作用,可改善肩颈酸痛僵硬,对头目、咽喉等部位的病症也有治疗作用。

背部刮法:可以调节阴阳、调理脏腑、舒筋通络和壮腰健肾,加强机体卫外功能以及祛除体内湿气。

刮痧用具及注意事项

刮痧常用的用具包括刮痧板和刮痧油。刮痧板有牛角类、玉石类、砭石类等多种选择;刮痧油则有液体类和乳膏类,清水也可以。

在刮痧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刮痧前后24小时内不能饮酒,酒醉者更为禁忌。

2. 饱腹或太饥饿时不宜刮痧。

3. 乳头、阴部等敏感部位不刮。

4. 皮肤溃烂部位禁刮。

5. 长期下焦不通如便秘者,慎刮腹部穴位。

6. 刮痧三小时后再洗澡,避免寒气、湿气入侵。

巧运用:刮痧改善失眠,首开四穴

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很多人常常因各种原因导致失眠。中医认为,失眠一般是气血阴阳失和所致。通过刮痧疗法,可以显著改善失眠情况。

具体方法如下:

涂抹刮痧油,刮大椎、双侧大杼、双侧膏肓、神堂穴,每个穴位30-40下,顺序由上往下刮,以皮肤出痧或毛孔充分张开为度;

点揉安眠穴、神门穴各2分钟,以酸胀感得气为宜;

刮三阴交,也是30-40下,顺序同样由上往下刮。

待痧退后方可进行下一次刮拭,一般5-7天可退痧。此外,平时也可以用手指的指腹按揉这几个穴位,每个穴位按2分钟,也有利于改善失眠。

四穴位置

大椎是人体督脉上的一个重要穴位,能通一身的阳气,起到宣肺作用。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的凹陷中。

大杼养血,调动人体气血,位于第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

膏肓滋阴,位于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3寸,肩胛骨内侧缘。

神堂安神,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3寸,肩胛骨内侧缘。

巧运用:刮痧改善秋季过敏性鼻炎

秋天易过敏人群鼻炎的高发期,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眼睛痒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

鼻炎刮痧方法

1. 选穴:尺泽、合谷、迎香、印堂、风池、上迎香等穴位。

2. 刮痧手法:先刮后头部风池穴,建议用大力刮动,一直到不能忍受为止。

a. 面部刮痧:轻刮印堂、上迎香、迎香等穴位,手法要轻柔,以不出痧为度。注意面部不要使用活血剂,从内向外刮拭直到皮肤发红。

b. 刮前臂尺泽穴:由上至下刮拭,至皮肤发红、皮下出现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

c. 重刮手部合谷穴:用刮板角部重刮30次左右,直至出痧。

以上分享方法仅适应成人,在进行鼻炎刮痧治疗时,应结合个人体质和病情进行适当调整。同时,刮痧只是辅助治疗手段之一,不能替代正规医疗治疗。如果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其他并发症,应及时就医并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

图片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妇女儿童医院 黄倩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