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历史!博山推进“四普”工作 让文化遗产绽放孝乡光彩

(原标题)博山:推进“四普” 让文化遗产绽放孝乡光彩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刘伟

“博山区池上镇上小峰村鲁山林场内的鲁山志公庙,发现庙西墙上嵌有明代石碣,记载了鲁山顶原有梁武帝年间的志公宝殿;博山区源泉镇西高村的昊天庙,至今保存着明代弘治《重修昊天庙记》石碑,历经几百年风雨侵蚀,字迹清楚,对研究当地的民俗、宗教、雕刻艺术及建筑风格提供了较高的实物资料……”10月25日,博山区文物普查队工作人员丰帅说起近期在“四普”工作中新发现的两处文物,惊喜不已,侃侃而谈。

图片

文物普查不仅是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更是文物事业立足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据博山区文物事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魏元波介绍,此次“四普”的范围包括全区十个镇街,共计271处复核,67处新发现,专题文物1处。截至目前,已完成115处复核,9处新发现。

“根据季节、气候变化和地理位置的现特点,我们将路程较远、海拔较高、文物相对集中的池上镇、源泉镇、域城镇等作为普查重点。在山上落叶之后,冬季来临之前,把分布在山上的文物点都跑一遍;寒冬下雪之后把城东街道、城西街道、山头街道等城区内的文物点作为重点进行普查。”魏元波说。

图片

为彻底摸清全区文物资源“家底”,文物普查员们走街串巷、跋山涉水,拍照、测量、记录、绘图,经受体力、耐力、专业“三重考验”,用汗水铺就文化桥梁,让文化遗产活在当下。

“记得8月14日,我们会同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院普查人员,按计划对夹谷台齐鲁会盟遗址进行野外实地普查。该遗址海拔708米,周围悬崖环绕,除了文保工作者,很少有人涉足。当时正值‘三伏’,文物点道路崎岖、海拔高、植被茂盛,而且山上根本没有路,在‘老文物人’王予幻的带领下,顶着炎炎烈日,翻山越岭,历经2个多小时攀爬,终于登顶。随后,我们利用无人机、相机、RTK等设备,对空间位置、保护级别、文物类别、年代、权属使用情况、保存状况等进行了调查、测绘,顺利完成了对夹谷台齐鲁会盟遗址的普查工作。”回忆起普查工作的艰辛,丰帅历历在目。

图片

自“四普”工作启动以来,博山区督促各镇街落实文物看护员164人,安装“智慧文物”巡护系统,设立区级账号12个,镇级账号10个,确保镇街、管理单位的文物主体责任落到实处。同时,强化履行安全监管、日常巡查、文物法规宣传、违法建设监督等职责,与镇街实现网格化无缝隙衔接监管。依托镇(街道)的主体责任,通过看护员精准看护、文物保护大队网格化监管、文物中心全区调度,实现一周一调度、一事一研究。

下一步,博山区将进一步落实文物长制要求,强化文物保护意识,建立长效机制,加强执法监管,推动文物活化利用,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加大文物保护法规宣传力度,让文化遗产绽放孝乡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