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一株油茶树长成富民大产业

通讯员刘建平李浩程隽

金秋十月,漫山遍岭茶果香。

秋日,地处幕阜山区的通城县32.8万余亩油茶,迎来丰收季。漫山遍岭的油茶树上挂满了果子,农民忙着采摘、晾晒、压榨、加工,奏响“油茶丰收交响曲”。

从百亩到上万亩 小小油茶果变身致富“金果果”

图片

近日,走进通城县塘湖镇阁壁村油茶基地,只见连片的油茶树上挂满了油茶果,大的像鸡蛋,小的如荔枝,青红相间,煞是好看。

“今年又是丰收年,有3000多亩是丰产林,预计采收鲜果百万斤。”湖北阁壁湖绿色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金定武介绍。

塘湖镇阁壁村曾是典型的贫困村,地处山区、库区,荒山一座连着一座。2010年,金定武响应县委、县政府打造油茶大县的号召,回家乡种植油茶。当年秋,他投入10万余元,把组里的百余亩荒山平整出来,种上了油茶树。

由于油茶种植周期长,见效相对较慢。初期,金定武在油茶林中轮种西瓜、黄精、白芨等其他收益快的经济作物和药材,通过“以短养长”来缓减资金压力,让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图片

2016年,油茶林迎来了第一个丰收季,当年收益5万余元。2018年,金定武成立通城定武油茶专业合作社,一方面吸纳大量本村劳动力到合作社务工,一方面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发展油茶种植,合作社以高于保底价的价格统一回收、销售。

2019年,湖北阁壁湖绿色产品有限公司成立。2021年底,金定武在塘湖镇乡村工业园办起了榨油加工厂,注册“阁壁湖”山茶油商标,油茶深加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14年来,金定武开荒种植油茶近万亩,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辐射带动周边5个乡镇23个村发展油茶产业,小小油茶果已成为当地农户致富的“金果果”。

“公司目前种植油茶1.1万亩,直接带动300多人就业。”金定武介绍,除了自家基地的油茶果,公司每年还要向农户收购50至60万斤鲜果,年产油量达3万斤左右。

近几年,公司依托丰富的油茶林资源,不断延长产业链,逐渐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经营模式,先后获评“咸宁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湖北省林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等。同时,公司还与科研院校、机构建立合作,就油茶种植、榨油工艺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目前已获得“一种油茶种植肥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茶油籽快速高效率榨油装置及榨油工艺”两项专利授权。

“未来将继续推广联农带农合作模式,辐射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公司将加大与科研院校等的合作,持续优化茶油加工工艺,提升出油率,提高茶油品质。”金定武信心满满。

从一产到三产 一株油茶树撬动农旅融合新发展

图片

闷蒸、制饼、压榨……近日,马港镇程坳村的通城县夏江源油茶专业合作社茶油生产车间,机声隆隆,茶油飘香,工人们正忙着生产茶油。

“我们基地油茶面积1600亩,今年可采收鲜果35万斤,一部分直接售卖,一部分加工成茶油销售。”合作社负责人毛旺龙介绍。

2011年,时任程坳村党支部书记的毛旺龙,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头一年流转50余户村民的土地,在荒山上种植油茶,农户通过在基地务工、年底分红,获得收益。

2012年,毛旺龙成立通城县夏江源油茶专业合作社,并逐步扩大油茶种植面积。

2018年,合作社引进茶油生产设备,对油茶果进行深加工,并与湖南浏阳茶油公司合作,生产精炼茶油,进一步延长产业链。

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农旅融合发展。近年来,该村依托油茶产业发展,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当地优质的生态资源,把基地打造成农旅融合示范园,整合特色农家乐、休闲垂钓、亲子体验、户外烧烤等特色文旅资源,推动三产融合,进一步拓宽农户增收的渠道。

这段时间,正值油茶果丰收季,摘油茶果、赏油茶花、吃农家饭等农旅活动受到周边游客追捧。

“这里空气清新,生态环境好,过来品尝农家饭,欣赏油茶花海,别提多惬意。”与好姐妹从县城来游玩的张女士,对当地风景赞不绝口。

“一到周末,我们餐馆基本满员,都是当地或周边过来休闲放松、体验游玩的游客。”程坳农庄老板毛月江说。

毛旺龙表示,后续将做好油茶树精细化管理,对低产油茶林进行改造,提升产量,提高品质,进一步夯实油茶产业根基。同时,将通过建立产学研基地、休闲娱乐设施等,持续丰富农旅项目,进一步推进三产融合发展。

一座油茶园成为全国示范 一粒油茶籽炼成百亿大产业

图片

除草、施肥……近日,走进全国首个油茶产业示范园、黄袍山油茶产业园的苗圃基地,只见国家级林草乡土专家胡鹏带领技术人员正忙着抚育幼苗。

放眼苗圃基地,油茶苗木一排高、一排低,且排与排之间梯次分明、间隔有序。“这是我们另一项专利,叫做分级拼床,一般经过几个月的培育,有的幼苗生长快、有的生长慢,如果不把它们分开重新组合,这个差距会拉得更大,特别是长得慢的最终会被淘汰。”专家胡鹏一边介绍,一边将长得快的一株幼苗从土壤中拔了出来。

新型专利问世,不仅让油茶树的根系更为发达,而且幼苗出圃率提高了5到8个百分点,降低了整体育苗成本,为公司带来了效益,也提高了亩产量。黄袍山公司多年来致力于育苗技术改进和创新,取得“一种适用于油茶培育的苗床”与“一种油茶育苗控光装置”两个实用新型专利,极大地提高了出苗率和成活率。公司建立了全自动温控育苗试验中心、省油茶良种定点繁育基地,率先在湖北省推广无纺轻基质育苗技术,供应良种油茶苗。

“去年产量高的油茶基地亩产近3000斤,亩收入近5000元;产量低的也有1200斤,亩收入近2000元。”县林业局局长胡斌算了一笔账,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油茶产业,通城县还探索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建立油茶产业联合党委,激励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油茶种植户搭建了技术交流的合作平台。

路过品系园,专家胡鹏介绍,当年为找到适合本土种植的油茶品种,引进了46个品种进行试验,最终留下5个品种,其中“长林系列”中的3个品种存活率高、产量高,系当前大多数油茶种植户主栽品种,公司还定期组织田园课堂,为种植户提供随叫随到的技术服务。

小小油茶产业园带动全县各乡镇、村组接力种油茶,全县发展到32.8万余亩,助力10万余人种油茶树增收。

站在公司油茶园山顶往下看,油茶“航母”静靠在生态湖边,像一艘正在航行的巨轮,这是全国首个油茶博物馆。可看出领航人晏绿金的思想前卫,也正是他的胆识和睿智引领了通城十万名茶农种油茶致富。

“采回的油茶果经检验后先在仓内放三到五天,让茶籽熟透、增加油分,然后烘干、去壳、筛选,最后冷榨、精炼、灌装。”在油茶博物馆,公司科研领头人杨宏旺介绍了油茶果变为茶油的全过程。

目前,黄袍山公司保留的发明专利共19项,其中冷榨技术不会破坏油的营养成分,食用不上火,具有一定的药效价值,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0%以上,比橄榄油还要高10%。

为确保产品质量,公司构建了全流程可追溯的信息化可视化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平台。“拿手机扫油瓶产品溯源码,能显示生产车间、时间、原材料产地等。”来自深圳的刘女士向自己的客户推介,“本草天香”茶油真正实现了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质量可追溯,值得广大消费者信赖。

“小小油茶果,全身都是‘宝’。”公司产品宣传负责人介绍,油茶籽榨出的茶油,是餐桌上的高品质食用油;初榨之后的茶籽饼粕可用于农药、医药、日化等行业,生产保健品、化妆品;茶枯可提残油,萃取茶皂素,用作清洁剂;提取完茶皂素的茶粕、茶壳可提炼木糖醇、制作栲胶,又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及饲料;油茶花还是丰富的蜜源。

目前,公司开发的油茶系列产品,已形成了两大类11个品种的高端油茶籽油产品系列。这些产品先后通过“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其中“本草天香”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黄袍山油茶”被授予中国地理证明商标。油茶还衍生出了“上古之水”品牌等20大类天然活性油茶洗护、洗涤等系列产品,进一步延伸油茶产业价值链。

谈及科技创新,该公司总经理方大兵说,公司建立自主研发团队,并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深度合作,借助他们的资源、平台,尤其是实验室,研发生产线、设备、产品等,努力打造集精深加工、栽培示范、科研教学、文旅于一体的油茶科创示范基地、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吸引全国各地不少企业前来参观、学习交流。

一颗油茶果,香了天下人。

“探索具有通城特色的油茶产业发展新模式,打造乡村振兴的‘加油站’,通城信心十足。”秋阳中,通城县县委书记刘中英笑容灿烂,表示油茶产业引领产业振兴任重道远,通城还将继续加大探索,将油茶发展路子拓得更宽,让更多的茶农获利。

责编:刘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