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这位“斜杠大叔”,过着年轻人的理想生活

图片

会弹一曲高山流水,让古琴音韵穿透心灵;会把非洲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豆烘焙出独特香味,让阳江生产的咖啡远销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在阳东区东城镇的一家咖啡烘焙工厂,记者见到了陈永建,“一个多面手”,这是他给记者留下的最初印象。

图片

他是当年喝速溶咖啡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如今见证着精品咖啡文化流传在街头巷尾。从风华正茂到双鬓斑白,陈永建对咖啡豆烘焙有着与常人不一样的感情。对他而言,烘咖啡豆是工作,弹古琴是生活。

当古琴遇上咖啡,会产生怎样的奇妙反应?近日,记者来到这家咖啡烘焙工厂,了解陈永建的斜杠人生。

初识咖啡豆不知为何物
闹出用水煮咖啡豆笑话

咖啡生豆倒进料斗,看颜色闻味道听声音,陈永建细心地辨别咖啡豆的品质和特点……9月底,记者见到陈永建时,他如往常一般在咖啡烘焙机前忙碌着。在烘焙车间,多重咖啡香味冲进鼻腔,一颗颗生豆在时间的催化下,被炙烤成棕褐色,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

不同的产地,受海拔、气候、土壤以及种植方式的影响,产出的咖啡生豆都有不同的风味。陈永建的工作,就是通过掌控烘焙时间和温度,将烘焙豆子的最佳风味呈现出来。

“最开始我一点儿也不懂咖啡,甚至觉得咖啡不好喝,对喝咖啡不感兴趣。”陈永建告诉记者,他与咖啡结缘,实属偶然。1993年,一位同学从越南回国,给他带来了一包咖啡豆。“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咖啡豆长这样。”

上世纪90年代末,咖啡对大众而言是舶来品,市场基本没有咖啡烘焙,从业者也少,市场上见到最多的是雀巢咖啡。当时的陈永建只知道咖啡是一种饮品,对冲煮方法一窍不通,“出于好奇,我把咖啡豆直接放在水里煮了,只记得味道很淡。”聊起对咖啡豆的最初印象,陈永建笑了起来。

后来的一次烘豆经历,加深了他对这个行业的好感。1998年,一位在海南种植咖啡豆的朋友送来了一袋生豆,陈永建在他的指导下,用炭炉翻炒咖啡豆,这一次,他尝到了豆子烘焙的乐趣。

早年的两次偶然的经历,似乎让陈永建在不经意间和咖啡结了缘。真正让他涉足咖啡烘焙行业的,是自己创业的转型考虑。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快消品行业的利润越来越低,再加上身边的朋友有一些关于咖啡行业的信息渠道,经过一番考察,陈永建决定做咖啡烘焙生意。

从事全新职业需要勇气。“技术可以学,事在人为。”凭借着做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精神,重复地练习、品尝,不断与机器和各类咖啡豆“对话”,陈永建做出的咖啡得到了不少咖啡爱好者的认可。“曾有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游客,在上海的咖啡店喝到了我们烘的咖啡,一路寻味溯源找到了我们的店。”让“头回客”变成“回头客”,是陈永建从业经历中引以为傲的事。“事实证明,国内烘焙出来的咖啡豆完全不比国外的差,我们有性价比很高的豆子。”

如今,拥有Q证和SCA烘焙等行业认证及CCT咖啡品鉴培训导师认证的陈永建,已在咖啡烘焙领域扎根生长。未来,他希望能最大限度地将来自世界各地的精品咖啡豆的风味呈现出来,给咖啡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给咖啡爱好者带来愉悦和享受。


图片

用兴趣点亮生活
在学古琴中享受静谧时光

除了咖啡,陈永建最爱的是弹古琴。2015年,陈永建在珠海工作,晚上经常喜欢到附近的一家沉香馆喝茶放松,享受着静谧一刻。

“那时这个店里摆着一张古琴,我之前一直以为是‘装饰品’。”一次喝茶之际,一名茶友无意中抚动了这个“装饰品”。当含蓄深沉、细腻悠长的琴声传出的那一刻,陈永建内心仿佛被电击中一样:“这就是天籁之音啊。”后来几番了解,在朋友引荐下,陈永建才知道当天弹琴的人叫张钦恭,他不仅在文物国学上颇有建树,弹古琴也是造诣极深。“后来我就写了拜师帖、敬了茶,跟随着老师学起了古琴。”

“喜欢了,用心了,便觉得不难。”借用老师的古琴练习,陈永建仅仅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学会了基本指法。练熟了《仙翁操》等三首入门的曲子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认减字谱。

“古琴曲《梅花三弄》清幽淡远、《平沙落雁》隽永清新、《潇湘水云》细腻沉郁……”谈起古琴的演奏,陈永建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每首曲都有故事,不去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很难把握其中的情感和节奏。“因此学古琴不仅仅要学习曲子本身,还要学习里面深厚广阔的文化底蕴。”在张钦恭的指导下,他一边练琴,一边学习背后的古文化。“咖啡豆烘焙、咖啡冲煮,对我来说是工作,而弹古琴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悠悠琴声抒发着抚琴者的细腻情感,陈永建坦言弹古琴已经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多忙,他每天都会抽出一小段时间弹奏古琴。


图片

让兴趣与工作相辅相成
养成做事认真细致的习惯

在陈永建的人生天平里,烘咖啡豆和弹古琴同等重要。一边是他换取物质生活的事业,一边是给予精神养分的艺术追求。练古琴对人的心性有着深远的正面影响。“这几年间,我的心态有了很大的改变,内心变得平静,可以潜下心来,认真完成很多事情。”


在长时间抚琴中,陈永建还养成了做事认真细致的习惯。烘焙咖啡豆和弹古琴,看起来牛马不相及,但在陈永建看来其实他们之间也有共通点。烘豆子也是一个非常精细的过程,讲究节奏,时间的控制要很准确。这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来支撑,也考验一个烘焙师的判断力和敏感度。“咖啡烘焙就像是做一个科学实验,温度、湿度、时间、海拔等不同,烘焙的过程也要随之进行细微的调整。而古琴也一样,古琴在弹奏过程中,常常会有变量,需要表达热烈情感可能是快速的挑勾琴弦,需要表达舒缓感情的时候,可能是缓慢的吟挠。”陈永建认为,无论是制作咖啡,还是弹奏古琴,都需要通过多个感官配合,用心、用情才能做得更好。“这是我对生活的理解和做事的准则。”


“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这是我最喜欢的格言。”陈永建认为,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沉下心来干工作,心无旁骛钻业务,这样才能成长与进步,才是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这样的人生才是自己想要的。

来源 | 阳江日报(林可欣  李宗君)

图片|李向东

编辑|周雅

校对 | 孙星准

审核 | 李宗君

终审 | 黄   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