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红楼梦》的“小角度知己”,潘向黎《人间红楼》分享会举行

10月27日,“金陵清秋,共话红楼”潘向黎《人间红楼》新书分享会在南京举行。本书作者、小说家潘向黎,设计师、南京大学文学与城市空间研究中心主任陈卫新,诗人、图书策划人马铃薯兄弟就《人间红楼》的独特创作及阅读体验进行分享,活动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孙茜主持。近200位观众在现场凝神静听,活动现场座无虚席,线上4万余人围观,人气火爆。

图片

用爱和赤诚铸就一本书

图片

谈及创作《人间红楼》的初衷,潘向黎表示,40年来百余次阅读《红楼梦》,让身为作家的她总有不同的收获:“心情不好时阅读《红楼梦》,就像打上一个灰调的柔光镜;心情很好时,就像阳光当头,欣赏一个美妙的花园。明媚的阳光下、烟雨朦胧之中与在月色下看园林都是不一样的。”潘向黎说,她在不同的心情、不同生命的阶段阅读《红楼梦》都读出了不一样的东西,她偶尔也会疑心,其他热爱《红楼梦》的读者,是否能和她有一样的感受,“这些年我总觉得读者欣赏《红楼梦》角度还是有遗漏的,《红楼梦》是欣赏不尽的。”

潘向黎提到,“非常情”是理解《红楼梦》的一把重要钥匙:“《红楼梦》里的主角和重要配角大部分都是‘非常情’之人。这些人物血肉丰满、与众不同,无论跨越多少时光,他们一直向我走来,他们的表情,甚至微小的笑,忍住的眼泪,轻微的叹息我都感受到了。为了这些,我完全抛下了写作上的‘安全策略’,我要把话说透。”

“我觉得我对红楼的理解,别人虽然也有,但是他讲出来,好像还差口气。我很急,你已经走到门口了,我准备鼓掌了,但是在门口走来走去。作为写小说的人我很想一把把门推开,指出重点在这儿。”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这种“推开门指重点”的冲动不断在潘向黎心中涌现。

图片

“《红楼梦》有的地方是极美、有的地方是极微妙,微妙到我在古今中外所有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中不曾发现。微妙到我不得不重新起个名字,即‘小角度知己’。”潘向黎阐释,“小角度知己,是很容易错过、也不容易抵达的一种关系。不但要通过小角度的考验,达成默契,就是在彼此心灵的多宝格里,要放在相应的位置,我把你放在什么位置,你也要把我放在相应的位置,不可以没有位置,也不可以放错位置。”

因为对《红楼梦》的热爱,在写《人间红楼》的过程中,潘向黎倾注了很多感情,用她的话来说,这本书是“用爱和赤诚铸就的”。

用当代女性的意识阐述“红楼”

图片

在马铃薯兄弟看来,《人间红楼》这本书是独特的,独特在于作者用文学的笔法谈经典,用当代独立女性的意识来阐释红楼,这点非常重要。“这本书是有学识的书、有真知灼见的书。真知灼见不是用论文在书写,不是用学术的笔法在书写,是用当代作家和几百年前作家的心灵感应,用清新脱俗、可口的文字写出来。我想这本书的诞生是各种各样偶然性因素的结合才出现的。”

“中国女性300年来的历史,从不能跟男性一起受教育,到了受教育也不能跟男性一样正常地工作,一步步走到今天。300年来女性的历程是在荆棘路上开拓的,是把岩洞凿出一个洞,把空洞又慢慢拓展成隧道,追随者越来越多,大家一边开着隧道一边往前走,一边走一边奋力把身上历史的重负甩掉。”潘向黎动情地表示,“女性要独立,要获得完全现代的人格,要有相应的社会地位,这是非常难的。我们在一条并不宽阔的路上继续开拓,同时要鼓励自己、鼓励同性不停往前走,同时要不停卸掉身上重的东西,一边走一边卸一边开路。这本书是写得我哭哭笑笑一本书。”

“潘向黎老师的文笔是我看过关于《红楼梦》的中,跟‘红楼’的气质最吻合的。不是学者给你讲课,她用写‘红楼’的方式读‘红楼’,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因为她是作家,是非常优秀的、获得鲁迅文学奖的小说写作者。”马铃薯兄弟说。

每个人眼中的《红楼梦》都有独特的一面

图片

陈卫新坦言,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曾经读过《红楼梦》,但没有读进去,当时觉得不喜欢。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发现自己对《红楼梦》越来越有兴趣,特别是十年前他开始做“城市更新”时,有意识地在很多修复建筑的项目中贴近《红楼梦》的文本。

“每个人眼中的《红楼梦》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陈卫新觉得《红楼梦》图像学的意义是非常巨大的,“我研究过每个章节,特别是其中的植物,每个人物住宅附近的植物。探讨这些植物与个人的命运,包括园林设计有什么关系。”陈卫新还提到南京城中还有很多《红楼梦》中的遗迹,比如曹家的家庙香林寺等,值得游客和读者挖掘。

马铃薯兄弟认为,对读者们而言,潘向黎是一位《红楼梦》的导游者,“这位导游不仅仅是讲解者,她不断说出自己的发现和自己的观察。从她的观察里,我们可以看到什么?——历史、人文,包括饮食、诗词歌赋,还有家长里短、柴米油盐,大千世界所有的东西《红楼梦》无所不包,潘向黎老师的触角无所不达。”

“我从来不觉得我读懂了曹雪芹,我也不觉得我真的读透了《红楼梦》,《红楼梦》最大的魅力就是这样,每一遍我都觉得这一次又懂了一些,我又看明白了一些,我又有东西可以跟大家分享了,但是下次读还有。所以我从来不敢说我真的读懂了,但我觉得我有自己的角度,就像看园林,我发现了隐秘的观景平台,所以就很想诚邀红粉大家族的家人们来看一看。相信我,你过来,你站一站,你不会吃亏的。”潘向黎说。

图片

活动现场,各个年龄段的读者都沉浸在三位嘉宾对《人间红楼》的阐述中。分享会结束后,读者们依旧热情高涨,参与签售,久久不肯散去。

中山陵园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汪东明,中山陵园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廖锦汉、刘振宇,明孝陵博物馆馆长王广勇,明孝陵博物馆副馆长方欣然,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社长张在健等也参与了此次分享会。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姜斯佳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