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新语 | 袁静婕:未名烟雨遥,折桂于今朝

图片
图片


关键词:未名新语


编者按

五湖四海燕又至,未名湖畔启新章。新秋之际,又一批心怀梦想的学子将齐聚燕园,书写他们的青春故事,百廿有余的北大也因此活力无限。追梦途中,他们曾意气风发,也曾消沉低首;他们有师友的陪伴,也有梦想的指引。在此,我们与你分享“未名新语”,见证新燕展翅翱翔,畅想无限未来!


个人信息


 
图片

学生姓名:袁静婕

  毕业中学: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录取院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失意如被贬东坡的我曾以“孤舟“自比,于人生的迷茫期写下“孤舟微濛里,未名烟雨遥”的诗句,极言北大梦与我之遥远。在盈千累万次的自我救赎与探索中,我渐渐明晰了方向,为自己与燕园的这场苦情戏画上了大团圆的结局。



1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下一站,北京西。”高铁里清亮的提示音如是说,我风尘仆仆,穿过比肩迭踵的人群,略微狼狈地朝着燕园的方向走去。


如梦似幻的感觉萦在身侧,我无法想象千回百转蟠结在心头的幻影,竟与现实交迭的如此猝不及防。不同于西门的丹楹刻桷,飞阁流丹,我初见的北大东门朴素典雅,浑然天成,恰如若耶溪上的凌波仙子。自此,影影绰绰的人生道路像是有了一个尚且清晰的方向。


彼时的我正处于人生的至暗时刻,漫步于颐和园路,被淡淡的忧郁包裹,邂逅了这幢被年轮阳光氤氲着历久弥新的宏伟建筑。自认芜鄙,在雕梁画栋前,我惟有相形见绌。然而对美好的一腔孤勇终究战胜了少年的敏感自卑,我热切地企盼这所校园能给予在暗夜里垂死挣扎的自己一缕曙光:北大不再是照片上象征着成功人生的标志性符号,也不是马拉松结束后迎来鲜花和掌声的资本,它只是平淡而温柔地将身遭偃蹇的小女孩照亮,成为她前行道路上“繁光远缀天”的长明宫灯。



2

却羡卞和,无复没阶


从小到大,自诩现实的我却总是摆脱不了理想主义的色彩,夜以继日地做着思维体操,不免被周际的人评价为“overthinking”者。高中枯燥而单调的日复一日像白水萝卜一样索然无味,唯一的乐趣便是在白纸上写满自己对于世界天马行空的想象跟幼稚青涩的理解。人的记忆往往是由碎片化的瞬间及由此生发的情感拼凑而成。伴随着对各朝各代的兴衰存亡的追思,我沉沉睡去,醒来后欣喜地发觉世界的本质竟如此的纯粹简单;纷繁复杂的思政理论让我体悟到人类社会的生存要义:学会听话,学会说话,愈发淡然地触碰到所谓“人文”;地理的思维导图错综复杂,条横清浅里,我窥见具象知识背后的底层逻辑……有人说,尼采一句“上帝已死”瓦解了信仰,自此人类陷入虚无的泥淖。长久迷惘的我一直执着于探求人生的意义,力图在不确定的罅隙里找寻一丝确定性来对抗虚无。可是如此宏达的时代命题怎能轻易就被青涩陋恐的我解答呢。于是乎,我失去了对具象的感知,觉得人生旷野也不过如此,味同嚼蜡。庆幸的是,就像杜尼亚曾经救赎拉斯科尼科夫般,北大给予了混乱中的我一分秩序感,让我重拾前行的动力。


疲惫无奈的早读,挑灯奋战的晚修,难以抽离的午睡,靠音乐和小说苟活的考试周……我在书库跟题海里努力挣扎,为了一个单纯的渴望而奋力拼搏;学着戒骄戒躁,对成绩的浮沉不悲不喜,耐心而专注地、真诚且热切地修炼自己以更加适应高考的选拔标准。


还好,重复的日子仍裹挟着惊艳的瞬间。比如,晚间背书时透过窗扇瞥见的一抹紫色晚霞,皴染了裱褙的乱云,映亮了漪澜的远空,像是郑愁予笔下的“桃花宣”,颇有些“翠霞紫云张宝幄”的意味。


这让我想起燕南园青瓦墙上开满的紫藤花,该是玉琼瓣瓣。



3

山月初曙,驱马长洲


高考的那三天我努力地让自己装得像个成熟的人,希望借此来掩盖我内心隐含的不安和知识远没学完的惶恐。数学考完的那个下午,我从教学楼走出来,阳光正好打在我的脸上,一种莫名的感动突然澎湃。我原以为高考的板正与程式化会磨平少年的所有峥嵘头角,在鸣金收兵时发出一句“韶华如驶,流浪无成”的自嘲,甘于接受情感个性被套上枷锁的现实,眼睁睁看着昔日唾手可得的乍现灵光隐入尘烟,却不曾想:情绪的溶洞一旦解封,即是汹涌。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一遍又一遍描摹着北大的影像,不去考虑这一切的一切蕴含着怎样的隐喻,又将驶往何方。


成绩出得非常快,我在不安和忙乱中戏剧性地知晓了结果。“人类的痛苦在于把一种与另一种境遇之间的差别估计过高。”亚当·斯密是个明白人。始料未及,我竟没有想象中梦想实现的激动兴奋,没有尘埃落定的如释重负。一种莫名的怅然若失攀满我的周身。我想,我是需要重新寻找人生的坐标了:高考既是句点,北大就意味着新篇。


我万千次求索,在无数个暗夜里奔波,终于迎来了破晓的一刻:即便未名山迂水阔,烟雨遥遥,我还是继晷焚膏, “折桂于今朝”。



供稿 | 袁静婕,内容有修改

美编 | 杨箫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