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

评论

2

2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在微信群看到自己被裁员 公司违法吗?

某日,刘女士在公司微信工作群看到一则通知,称公司效益不佳,决定“减员”,而她被列为裁员对象。随后,公司将她移出群聊。刘女士申请劳动仲裁,仲裁裁决公司应支付她2023年10月、11月工资及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约4.5万元。公司不服,向法院起诉,辩称不存在违法解除劳动关系。

近日,广东汕头中院公布了这起劳动纠纷判决结果。法院审理认为,公司在微信群发送的通知应视为公司行为,且公司未能证明已履行法定裁员程序,应承担举证责任。最终,法院判决公司支付刘女士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约4.5万元。

此事引发网友热议,多数网友认为该公司行为过于草率,如此裁员是违法行为,支持刘女士维权。也有部分网友指出,该公司管理层缺乏法律意识。

>>焦点问答

用人单位直接在微信中通知裁员信息,随后将员工移出工作群,能否意味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公司如此裁员,违法吗?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郭政律师:用人单位直接在微信中通知裁员信息随后将员工移出工作群,在一定条件下可视为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若不符合法定情形与程序则属违法。

如果用人单位在微信中明确表达了裁员的意思,且没有与员工进行进一步协商的表示,随后又将员工移出工作群,导致员工无法正常开展工作,从司法实践来看,很可能会被认定为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但是,若微信通知的内容较为模糊,如仅表达了可能裁员的意向,或者表示要与员工协商相关事宜等,并且用人单位后续还有与员工沟通协商的行为,或者仍然为员工提供劳动条件、发放工资、缴纳社保等,那么仅将员工移出工作群,不能简单认定为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可以进行经济性裁员的情形,如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等。如果公司不存在上述情形,而是以裁员名义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仍需要符合法定情形,即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解除劳动合同的,需提前30日书面通知劳动者或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并且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若用人单位仅通过微信通知裁员并将员工移出工作群,未提供相应法律、制度、事实依据的,或未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则构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若用人单位确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情形,进行经济性裁员,则需要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才可以裁减人员,并且应当向被裁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若公司未履行这些程序,直接微信通知裁员并移出群聊,同样属于违法解除。

如果公司确实存在生产经营严重困难等法定裁员情形,并且在微信通知裁员前已经履行了提前说明情况、听取意见、报告等法定程序,向员工支付了经济补偿金,那么裁员行为可能是合法的。但一般来说,仅通过微信通知并移出群聊的方式,很难充分证明单位已履行法定程序。

用人单位在微信群通知裁员,劳动者凭微信信息能申请劳动仲裁吗?微信信息能否作为证据?

郭政律师:劳动者可以凭微信信息申请劳动仲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的规定,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仲裁的受理范围。用人单位在微信群中通知裁员,属于因劳动合同解除引发的争议,劳动者有权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微信信息可以作为证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四条的规定,微信信息属于电子数据,可作为证据使用。但需确保其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建议通过公证等方式固定证据。用人单位在微信群中发送的裁员通知,如果内容明确具体,能够体现用人单位裁员的意思表示,且该微信群与工作相关,群成员包括公司相关管理人员等,那么该微信信息可以作为证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重要证据。 据法治日报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