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365

评论

308

323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赶在大跌前夜,小米比亚迪等车企南下狂卷近千亿港元:为淘汰赛备弹药

AI划重点 · 全文约3367字,阅读需10分钟

1.小米和比亚迪等车企在港股市场迅速融资近千亿港元,为淘汰赛储备弹药。

2.港交所第一季度IPO募资总额仅177亿港元,比亚迪和小米集团的融资使市场重新关注港股市场。

3.由于美国政府对全球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港股市场在4月7日收盘时跌破2万点。

4.车企闪电配售背后,谁拿到更多钱,就多了活下去的机会。

5.部分长线基金表示,是时候认真考虑加仓中国股票了。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腾讯汽车《远光灯》

作者 谢照青

编辑 杨布丁

“这么短时间,两家公司从香港市场‘拿’走快1000亿(港元),这比之前热闹的IPO更让我们觉得,港股确实好起来了。”一位在美资长线基金工作近20年的人士如此评论道。

他提到这两家公司正是比亚迪(1211.HK)和小米集团(1810.HK)。他们分别于3月4日和3月25日在港股市场通过发新股和配售的方式募资433.83亿港元和425亿港元。

“比亚迪的新股配售完成对我们这种外资长线基金来说,是一件分水岭的事。“他补充道,港股IPO市场虽然热闹了一段时间了,但是募资额依然不大,此前对其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公开数据显示,港交所第一季度IPO募资总额仅177亿港元(共有15家企业挂牌上市)。

他和部分熟悉的美资长线基金经理们一致认为:在比亚迪和小米集团“闪电式”完成800多亿港元融资后,或许是时候认真考虑加仓中国股票了。(注:这是美国加征关税政策出台前,3月最后一周时他们的想法。)

据悉,部分美资长线基金的管理层计划4月初赴港,希望了解更多一手关于中国市场的信息。

一周之前,不少分析师表示,比亚迪和小米集团用“闪电配售”的方式,主要是为了抢夺最好的募资窗口,即股价最高点。

现在回头看,他们确实“抢”对了。4月3日,美国政府宣布对美国的全球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其中对中国大陆征收的关税税率为34%。这直接导致多个市场的股市暴跌,包括港股市场。

截至4月7日收盘,恒指跌破2万点,至19710点,而小米集团和比亚迪分别从募资时的股价即每股57港元和339港元,跌至36.45港元和315.2港元,其中小米集团跌幅超过了36%。

车企掀起“南下”融资潮:3周拿走近900亿港元

4月的全球股市暴跌超出市场预期了。在这之前,截至3月底,香港资本市场于2025年第一季度曾经一度“复苏”——这是不少在港分析师一致的观点。

公开数据显示,港交所2025年第一季度上市公司再融资规模已超1194亿港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790亿港元,涨幅达51.4%。

3月是募资额度最多的月份,集中出现多个大单,包括比亚迪、小米集团和蔚来等3家车企。详情如下:

图片

这3家公司的再融资总额超过899亿港元,占香港一季度再融资总额75.3%;且这3家的融资额已超过了2024年全年港股市场再融资(不含可转债)规模,后者为880亿港元。

最让市场震惊的是比亚迪的募资消息。3月4日,比亚迪(1211.HK)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完成了一项大规模港股配售,募资总额为435亿港元(折合约55.96亿美元),扣除费用后净募资额约433.83亿港元。这也是自2021年4月美团在港股配售募资100亿美元后,港股市场最大规模的融资。此次负责配售的机构有高盛瑞银以及中信证券、招银国际等。

比亚迪在配售公告发出的当天下午就向市场宣布完成“闪电配售”。据悉,比亚迪此次的新股配售确实非常快,开薄便认购满额(注:常规配售先路演,意向订单足额后定价,随后开薄下单,直到募资额满)。这是因为,比亚迪在此之前已经和包括阿联酋的Al-Futtaim家族办公室等投资人协商好,后者是比亚迪在中东的战略合作伙伴,代理了比亚迪在中东的销售。

比亚迪此次配售共发行1.298亿新H股,相当于现有已发行H股的11.82%,占总发行股份的4.46%,每股定价为335.20港元,较前一日(3月3日)收盘价折扣7.8%。募资公告当天,即3月4日收盘,比亚迪报每股339港元——稳在了发行价之上。

一位参与了比亚迪募资项目的有关人士表示,此次比亚迪配售,除了中东家族基金参与外,还吸引了不少长线基金、主权基金等。

紧随其后的则是小米集团。小米于3月25日公告完成闪电配售,以“先旧后新”的方式,即先将大股东雷军的老股销售至第三方独立机构,公司再发8亿新股至雷军。

据悉,在比亚迪闪电配售完成后,小米集团的募资团队反应非常快速,提速了募资的节奏,就是为了“抓住”市场的窗口期,即股价高位阶段。

小米集团现任CFO林世伟之前在香港多家头部投行工作数十年,非常熟悉港股市场的募资节奏。在此之前,小米集团曾于2020年12月底使用过“先旧后新”的方式进行配售,当时的股价约33港元/股,这也是随后4年多小米集团股价的高位。

最后则是蔚来汽车。3月27日,蔚来汽车也对外公告完成了配售,募资40.3亿港元。相较于其他两家来说,蔚来的募资消息则显得安静很多。据悉,蔚来此次的募资也是“闪电”完成配售订单。

车企闪电配售背后:“谁拿到更多钱,就多了活下去的机会”

“当时(3月)是港股公司配售的好时机。”中泰国际分析师颜招骏和一位不愿具名的外资机构人士一致认为。

摩根大通私人银行股票策略部亚洲主管冯兆邦曾于3月中旬表示,当时港股市场的表现确实不错,他和团队当时估计恒指的顶部为24000,恒指确实曾于3月一度达到了顶部区域。他当时也认可,3月的大环境,确实适合港股公司进行配售等再融资。

港股自从“926政策”(注: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强调经济刺激政策,简称“926政策”)以来,从22000点左右一路上涨,曾于2025年3月中旬一度涨至24771点附近。

随着港股的上涨,大多数企业的估值提升,市场流动性及股市气氛随之起来了。

香港中联办副主任祁斌3月底在海南博鳌论坛透露,2025年以来,港股日均交易额近2400亿港元,远超此前历史峰值,特别是2月以来日均交易额近3000亿港元。

颜招骏表示,截至3月底,上市公司的估值处于高位,其更愿意通过股权进行融资——相较于债券或者银行融资,短期而言,对公司更有利。

在港从事发债业务多年的星光证券负责人Alex表示,包括比亚迪、小米集团在内的车企,正处于竞争较为激烈的行业,今年是中国车企们“你死我活”的一年,“谁能够拿到更多的钱,意味着谁多了一些活下去的机会”。公开资料显示,这三家车企的募资目的都同时提及研发的需要。

Alex还表示,就比亚迪、小米集团以及蔚来汽车的募资方式来看,仅小米集团采用了“先旧后新”的方式进行配售,这可能意味着,小米集团更希望快速抓住募资的窗口期,“姿态上可能更饥渴一些,求快”。

“先旧后新”方式最为重要的则是利好新进的外部投资者。这些外部新股东买入雷军的8亿老股,并没有锁定期,第二天后便可随时卖出。公开数据显示,小米集团配售成功后第二天,截至小米集团被爆出新车事故之前,小米股价便一路下跌。这当中不排除有接盘雷军老股的新投资者为了“套利出售”。

星光证券负责人Alex表示,在香港的再融资市场,不少参与“先旧后新”的投资者在买入老股之前已经搭建好了相应的金融工具,以锁定相应的利润。一般情况下,这些投资者赚的钱远超接盘老股折扣部分的钱,“先旧后新的方式,某种程度相当于老股东送钱给新投资人(当然,长期来看,投资人接盘股票也有一定的风险)”。

就小米集团的最新财报来看,暂未见其资金紧张。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小米集团的现金储备总额为1751亿元——可能是国内新能源造车企业中持有现金量最大的公司之一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小米不着急用钱。小米在研发方面的开支逐年增加,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小米集团的研发支出达240亿港元,同比增加了25.9%。小米集团副总裁卢伟冰在2024年财报会上表示,2021年至2025年,小米集团研发投入预计会超过1000亿元,2025年的研发投入预计会达到300亿元。

“惊醒”了部分长线基金:是时候加仓中国了吗?

“港股的融资活动跟随市况,预计2025年港股的融资活动会持续增加。”中泰国际分析师颜招骏于3月底如此表示。

德勤上市部合伙人欧振兴也于4月2日表示了同样的观点。市场上有人认为车企集体“南下”再融资会将港股的资金池抽干,欧振兴表示无需担心。他认为,就现在市场的流动性而言,即每天成交超过2000亿港元来说,香港资本市场的钱依旧很多,只是需要“唤醒”更多的钱参与进来。

外资长线基金或许正是需要被“唤醒的钱”之一。一位在美资长线基金工作多年的基金经理表示,他和身边的不少基金经理自从比亚迪成功募资433亿港元后都表示,“得好好研究加仓的事情了”。

其中一位投资人表示,今年以来港股IPO虽然很热闹,但他所在的基金并没参与任何IPO,“一方面,现在IPO的募资额都不算大,更重要是,看不懂这些项目,甚至包括申购和涨幅都很热闹的蜜雪冰城,也没有认购”。

公开数据显示,港股市场第一季度IPO募资额177亿港元,其中蜜雪冰城募资额最多,达40亿港元——但这相较于比亚迪和小米集团等再融资金额来说,仍有很大的差距。

在上述基金经理看来,小米集团和比亚迪如此巨大的再融资项目,同时还能做到“闪电配售”,至少说明“市场上仍有大量的资金,有些资金已经开始躁动了”。

“我们也需要认真研究到底发生了什么,不至于之后可能会错过某些投资机会,甚至错过加仓中国的机会。”他补充说。

一位负责多个海外长线基金的销售于3月底透露,现在不少长线基金可算是“醒来了”,在比亚迪完成配售之前,她邀请这些长线基金经理参与路演会时,甚少被搭理,现在倒有不少投资人主动要求参加路演会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市场变幻莫测,“南下”的车企们能抢到时间窗口从港股市场拿到钱,可算是“阶段性胜利了”。仅4天时间,全球市场已经集体进入“震荡期”。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