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国防部代理督察长将对防长皮特·赫格塞思通过商业通讯软件“信号”讨论空袭胡塞武装作战计划一事展开调查。
2.此次调查应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两党联合要求发起,表明两党议员及特朗普政府严肃对待该事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3.然而,更加值得关注却被忽略的一点是,“信号”群聊暴露了作战计划本身,导致53名平民因此丧生。
4.国际特赦组织认为,此次袭击及其决策依据可能已违反武装冲突相关法律。
5.专家指出,空袭对也门平民的伤害程度超过对胡塞武装领导人、战斗人员及资产的打击。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参考消息网4月13日报道 美国世界政治评论网站4月8日刊发文章,题为《“信号门”群聊可能是美国战争罪的证据》,作者是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政治学与法学教授查莉·卡彭特。全文摘编如下:
美国国防部代理督察长3日宣布,将对防长皮特·赫格塞思通过商业通讯软件“信号”而非安全的政府渠道讨论空袭胡塞武装作战计划一事展开调查。此次调查应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两党联合要求发起,表明两党议员及特朗普政府严肃对待该事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然而,更加值得关注却被忽略的一点是,“信号”群聊暴露了作战计划本身:为击毙一名军事指挥官民用公寓楼遭到空袭,据称53名平民因此丧生。而这场冲突对美国的军事和政治意义其实并不大。
空袭行动本身、其决策依据以及政府高官在平民死亡时的欢呼庆贺严重损害了美国的道德形象。国际特赦组织认为,“信号”群聊记录还表明,此次袭击及其决策依据可能已违反武装冲突相关法律。
姑且不论使用“信号”讨论空袭计划是否合适,曝光的群聊记录暴露出美国政治领导层对于武力打击胡塞武装必要性的迟疑。美国副总统万斯甚至暗示,他认为该战略有悖美国国家安全目标。
万斯的观点或许是对的。专栏作家本杰明·弗里德曼与罗丝·凯拉尼克在上周一份简报中写道,空袭没有必要且无效,因为胡塞武装“对全球经济而言只是个小麻烦”,而且该组织用于袭击商船的武器“难以从空中定位和摧毁,却易于补充”。安全问题专家莎拉·菲利普斯进一步指出,空袭对也门平民的伤害程度超过对胡塞武装领导人、战斗人员及资产的打击。
需注意的是,“信号”聊天记录显示,美军无人机锁定的是一名胡塞武装指挥官,且目标并非独自身处车中或军事设施内,他“在走进其女友所在大楼”时遭袭。据胡塞武装领导层称,该建筑内居住着大量平民,袭击造成包括5名儿童在内的53人丧生。即便这一数字可能被有意夸大,但在任何冲突中都不应为击毙一名指挥官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更不用说这场冲突对美国几乎没有什么战略利益。
目前仍不明确美军在3月中旬实施空袭时是否(以及如何)采取了《日内瓦公约》第一附加议定书第57条规定的预防措施。但可以确定的是,“信号”群聊中所有对话均未体现出对话者对减轻平民伤害的考量。
当得知炸弹击中目标指挥官女友所在建筑,且“大楼已坍塌”时,万斯回复“干得漂亮”,中情局局长则表示是“良好开端”,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迈克尔·华尔兹更是用拳头、美国国旗与火焰表情符号庆祝这场杀戮。他们对那些正被活活烧死、被爆炸装置炸死以及在废墟中窒息身亡的平民没有丝毫尊重或关切。
即便美国官员曾权衡过平民生命与军事收益(权衡的比例原则也仅适用于合法军事目标),但遇袭居民楼是民用设施,不属于合法军事目标范畴。需明确,民用设施只有在被武装分子用作攻击集结点时,方可被视为合法打击目标。但军事指挥官日常出入民用建筑显然不属此类情况。
尽管比例原则可能存在模糊性与解释空间,但国际条约对攻击民用设施的规定极为明确:《日内瓦公约》第一附加议定书第52条指出“攻击应严格限于军事目标”,且“民用设施不应成为攻击目标”。
换言之,根据国际法,美国军方及文职领导层如今负有向公众解释此次空袭不构成战争罪的举证责任。(编译/熊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