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王雁老师: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与中国优秀钢琴人才的培养

2018年第十九届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是一届精彩和令人难忘的比赛,这次比赛中的三位获奖者,两位是华人,第一名陆逸轩(Eric Lu)和第三名王心源。这次比赛,不但是华人第一次问鼎金奖,也是大陆选手到目前为止取得的最好比赛成绩(包括2012年中国选手孙嘉言也是获得第三名)。我是因为以下两个因素关注了2018年这届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1)第一位在此项比赛上获奖的中国钢琴家陈萨出任本届比赛评委。(2)以及在2015年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上演奏表现引人瞩目的美籍华人钢琴新秀陆逸轩(Eric Lu)参加本届赛。结果,我之前从未听说过的中国选手王心源精彩绝伦的演奏引起了我更大的关注。陆逸轩与王心源的演奏都让人陶醉和叹服,但又是完全不一样的优秀和不同的精彩!陆逸轩的演奏宛若一款新世界的极品红酒,喝后就想买一些存放起来,慢慢喝,也让人想起中国的写意山水画,也宛若古典田园诗,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唐朝王维的诗句“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而王心源的演奏则宛若让人听了如看节庆日子放烟花的盛大场面,如沙漠里看海市蜃楼,如喝了一款不是勾兑的上等中国茅台酒,从他的音乐中让人联想到中国的泼墨画,联想到唐朝诗人李白的诗作《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些诗中的隽句完全就是对王心源演奏的生动描述!
看了王心源突如其来的精彩演奏,我兴奋了一夜没睡着,心里在想,如他这样的钢琴新人正是当今古典音乐市场所奇缺的演奏家,精湛演奏令人叹服,音乐真诚炙热让人感动和陶醉,而不是市场上泛滥并被媒体哄抬的那些哗众取宠之完美乏味表演(技术完美,音乐乏味)或完美的虚伪(演奏完美,音乐虚伪)。
互联网时代和出国方便让国人爱乐者可以听到更多网上传播的优秀精彩演奏和网下的优秀精彩现场演出(尤其是在国外优秀音乐节上的演出),这些方便和经历快速地提高了国人听众的音乐欣赏鉴赏力。我听完王心源的演奏,本来想直接采访他,后来觉得对他还需要更多的了解(这是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暂时想不出很好的话题来采访他,所以就先采访了教他多年钢琴,为他打下非常好的演奏技术和音乐基础的老师,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钢琴专业教授王雁老师。我的采访成了对话。王雁老师的真诚回答和直抒胸怀,也如一个精彩和真诚的演奏,让人心动。在此登载出来与大家分享。
图片
驰骋在比赛场音乐世界里的中国选手王心源
图片
顺利完成决赛演奏的王心源如此单纯、真诚和可爱的自我庆祝方式。那一时刻,还没有公布比赛结果,他在庆祝自己借助比赛的机会第一次与乐团合作成功,庆祝自己享受了音乐,享受了比赛。
图片
王心源和中国世界著名钢琴家郎朗,评委会其他人员及另外两位获奖者,第一名陆逸轩(右二)和第二名Mario Häring。
图片
王心源获奖
图片
1995年6月出生于贵州省
2005年开始师从于四川音乐学院王雁教授
2006年星海杯钢琴比赛第一名
2007年第71届施坦威钢琴比赛第二名
2008年获得雅马哈青年音乐人才奖学金
2009年第73届施坦威钢琴比赛第一名
2011年应邀入学波兰波兹南帕德雷夫斯基音乐学院,师从Alicja Kledzik教授
2012年在波兰克拉科夫青少年音乐比赛上获得第一名
2014年参加第17届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进入第二轮)
2014年进入德国魏玛弗兰茨·李斯特音乐大学,师从于皮特·瓦斯和巴拉茨·佐克雷教授
2018年在第十九届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上获得第三名
利兹国际钢琴比赛
Leeds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www.leedspiano.com
创办于1963年的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是当今世界音乐比赛中为数不多的口碑最好,影响力最大的音乐比赛之一,每三年举办一次,奖金不少,第一名奖金在两万英镑左右(20万人民币左右)。然而,比这奖金可贵的是这个比赛的公正性和透明度一直以来得到人们的高度认可,有口皆碑。能推出获奖者音乐才能和演奏水平过硬,并令评委席外更多音乐家同行和爱乐大众信服的比赛就是好的比赛。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就是这样的比赛。能入选这个比赛的选手都具备了一定的演奏水平(extraordinary of the ordinary),能经过几轮比赛进入决赛的选手,可以说更是强中之强,优秀中之优秀(extraordinary of the extraordinary)。这个比赛的规格也非常高,聘请的评委都是演奏家或演奏家级别的教育家,比赛规则的透明度与公正度都很高,以及邀请来与比赛选手合作的演奏家、指挥家和乐团都是高水平的,决赛合作乐团都是英国一流的著名乐团:皇家利物浦爱乐(1963-1975)、BBC爱乐(1984)、伯明翰交响乐团(1987-2000)及哈雷交响乐团(2003至今)。
图片
充满了艺术华贵氛围的利兹国际钢琴比赛现场
看看这个比赛的获奖者有多少成为了持久的著名优秀音乐家型杰出钢琴演奏家:
1966年第一名:拉斐尔·奥罗兹科(Rafael Orozco,西班牙)
1966年第二名:波斯特尼科娃
(Viktoria Postnikova,苏联)
1969年第一名:拉多·鲁普(Radu Lupu,罗马尼亚)
1972年第一名:穆雷·佩莱尔(Murray Perahia,美国)
1975 年第一名:阿历克谢耶夫(Dmitri Alexeev,苏联)
1975年第二名:内田光子(Mitsuko Uchida,日本)
1975年第三名:安德拉斯·席夫(Andras Schiff,匈牙利)
1975年第四名:郑明勋(Myung-whun Chung,韩国)
1978年第一名:米歇尔·达尔贝托( Michel Dalberto,法国)
1981年第六名:皮特·多纳霍(Peter Donohoe,英国)
1984年第四名:路易斯·洛蒂(Louis Lortie,加拿大)
1987年第一名:奥弗奇尼科夫
(Vladimir Ovchinnikov,苏联)
1987年第4名: 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
(Boris Berezovsky,苏联)
1990年第二名:拉斯·沃格特(LarsVogt,德国)
1996年第一名:伊利亚·伊挺(IlyaItin,俄罗斯)
1996年第四名:陈萨(Sa Chen,中国大陆)
2000年第三名:艾卡斯坦
(Severin von Eckardstein,德国)
艾卡斯坦虽然是本届比赛第三名,但其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最强
中国大陆选手在历届利兹国际钢琴比赛上的获奖记录。在这个比赛上获奖的中国钢琴家无论他们今天的知名度如何,都依然还是最出色的钢琴演奏家,积极活跃在不同的音乐领域,继续努力学习和在不断进步。
1996年第四名: 陈萨
(第一位在此项比赛上获奖的中国人)
2003年第五名:张巧萦
(Chiao-Ying Chang,中国台湾)
2006年第四名: 宋思衡
2009年第五名:张纬晴
(Rachel Cheung,中国香港)
2009年第六名:孔嘉宁
2012年第三名:孙嘉言
2015年第六名:魏芸
2018年第三名:王心源
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
中国优秀钢琴人才培养
采访者:苏立华
被采访者:王雁
(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
苏:王老师,首先祝贺你的学生王心源在最近结束的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上获得第三名和Medici全球视频直播观众奖。这是世界上非常知名和很有份量及影响力的音乐比赛之一。王心源虽然在本次比赛上屈居第三名,但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人在这个比赛上获得的最好比赛成绩。这是一个硬碰硬的比赛。20多年来,曾经有多位中国优秀的钢琴学子在这个比赛上拼搏取得了难得的成绩,1996年17岁的陈萨成为第一位在这项比赛上获奖的中国选手(第四名),时隔22年后的2018年,她成了利兹国际钢琴比赛的评委,而王心源则在她当评委的这届比赛上获奖,这多么有意义呀。2018年王心源获得第三名,而在三位获奖者中,我发现王心源的现场音乐感染力是最强的,这还不是我一个人的感觉,世界最大的古典音乐网络直播平台Medici直播了比赛实况,王心源以网上直播点赞最多赢得了最受听众喜爱选手的听众奖。他比赛经验少,在比赛之前就没有与乐队有机会合作过,第一次在这么重大的比赛上第一次与这么优秀的乐团和指挥合作,他紧张而精彩地完成了协奏曲演奏,这很了不起。所以,我说他得第三名是屈居。当然,第一第二名的演奏也是非常精彩,只是王心源的现场感染力太强了,我好希望他能得第一。我是冲着Eric Lu去看这个比赛,从第一轮开始我就希望他赢,自从2015年肖邦国际比赛上听了他的演奏,我就一直非常欣赏他的演奏。因为他的演奏,音乐的艺术表现力和现场感染力比第一名和第二名还要好,这是很多看了比赛的圈内外人士一致的观点。更难得的是这次比赛是他人生第一次与乐队合作演奏协奏曲,排练这么少,就能达到这样的水平,真的是不容易。我个人认为,他赛前没有与乐队合作经历,也是导致他在决赛时与乐队合作完全没有经验,而让他屈居第三名的很大原因。
我的第一个问题:王心源这个学生在与你学习的六年期间,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他是从什么程度开始和你学,离开你前往波兰学习深造时,学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王:苏老师,您好!非常的感谢您对王心源在利兹比赛获奖的祝贺!我也在此感谢国内的许多同行,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关注和喜爱!我想,除了您,还有很多人都会对他的学习经历好奇,因为他是这届利兹比赛入选的二十四强里,学习和比赛简历最简短的。不像其他选手,大多来自世界最著名的音乐学院,跟着大师级的老师学习,参加过很多比赛,甚至已经在这次比赛之前拿过多个大奖… 王心源的学习经历和参赛经历真的是太简单了。所以,在这届利兹比赛中,他就像一匹黑马,从寂寂无名而一跃冲到了最后。除了您以外,还有许多同行和喜欢音乐的朋友,都对我提出了这个问题,大家都很希望了解心源在学琴方面的经历,那我就先聊聊他学钢琴的一些经历吧。
王心源是贵州清镇人,清镇现在是县级市,当时最多也就是个小县城。他的父母都不懂音乐,爸爸是清镇当地一个公司的工程师,妈妈因为陪他学琴,把工作辞了,所以家里就是靠爸爸一个人挣钱来负担全家的生活。
王心源八岁时由贵阳的向耀丽老师启蒙开始学钢琴。他十岁的时候,成都有一个小比赛,向老师就带着他来到了川音,并向我推荐了他。当时除了他还有好几个孩子都弹给我听了,第一次见面,并没有觉得特别,一个胖胖的小男孩而已,来自偏远山区,起步晚,程度浅,我并没有立刻答应教他。但在那次比赛的现场,他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记得当时评委们听了一整天比赛,到下午六点半,所有的老师们都已经饥肠辘辘,疲惫不堪,准备听完最后一个好赶紧回家。窗外的天色也暗下来了,这时,最后一个参赛的小胖孩儿出场了!他弹了三首曲子,前两首不记得了,第三首是海顿的《吉普赛回旋曲》,这是一首很简单的小曲子,从评委的角度看,以它作为一个十岁孩子的参赛曲目,程度是太浅了。但就是在这个小曲子里,我听到了一个少年特别真诚的心和一种强烈的执着与渴求。那一刻我被打动了… 昏暗的天色,衬得舞台的灯光特别明亮,一个胖胖的小男孩… 这个场景到现在我都记得。
图片
王心源与王雁老师
那次比赛,他并没有获得太好的名次,但比赛结束后,我告诉向老师可以收他,让他来成都吧。据他妈妈回忆,那个比赛是在九月底,刚过完国庆大假,妈妈就带着他来到成都,开始求学了。
虽然他之前学过两年,但主要是启蒙和兴趣的培养。所以他来到成都以后,我是从299练习曲的第一首和巴赫的二部创意曲开始教起的。我觉得这孩子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对于一个琴童来说,八岁启蒙,十岁才开始接受专业训练,在年龄上已经没有优势了。因为在北京和上海,有很多孩子从小就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十岁左右已经能演奏很难的大作品了。
当时我想,这个孩子不管他今后弹成什么样子,不管走不走专业的道路,必须先抢时间赶紧把基础打好!因为学钢琴有些东西必须在17-18岁之前完成,再耽误就来不及了。所以当时就按照我的教学思路,一步步地往前走。他学琴非常认真,能吃苦,妈妈也很配合,我们就从最基础的东西开始学起。当时也没有想太多,也没有因为他来得晚,就给他拔程度,弹大曲子,还是按照正常的教学计划来进行。
在他学了一年多以后,就报名参加了当年那届星海杯钢琴比赛。据他说,当时他弹的是车尔尼《练习曲》作品740的11条,莫扎特奏鸣曲KV284的一乐章,格里格的《致春天》,和韦伯的《无穷动》。这套曲子难度系数并不高,都是比较基础的曲目。我根本就没有为参赛而特别选曲,就是学到这个程度了,就拿手上的曲子去锻炼。他在四川地区选拔时得了第一名,十月去北京参加全国总决赛,也获得了的第一名。那年,我同时带了俩孩子,另一个是女孩儿,叫孙麒麟(她今年考上了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的钢琴博士),比王心源大一岁,她也获得了另一个组别的第一名。带去了俩,两个都得了第一名,所以当时大家还挺高兴的。在那个年代,全国并没有太多的比赛,不像现在,各种各样的比赛都有,孩子们有大把的锻炼机会,那会儿比赛真的很少,星海杯是一个有历史,很正规的的比赛,所以就去参加了,成绩不错,大家也很高兴。
王心源12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四川音乐学院附中。13岁的时,他参加了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中国作品钢琴比赛。一天下午,我突然收到但昭义老师发来的短信,但老师问:“有个四川孩子,一个小胖子,弹的是《庄严变奏曲》,他是谁的学生?” 我说:“但老师,是我的学生,他怎么了?” 但老师回信说:“ 他给人印象很深,弹得很好!” 他获得那次比赛少年组的第一名和评委会颁发的特别奖。
在他14岁的时候又参加了斯坦威全国青少年钢琴比赛,那届比赛分为两轮。第一轮是两首练习曲加一个慢板作品,第二轮是两首乐曲,其中必须包括一个古典奏鸣曲的快板乐章。记得当时其他的选手在规定曲目外,大多都挑选技巧高难,音乐变化多,舞台效果好的大曲子,但我就给他选了两首古典作品: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作品330和贝多芬的《三十二个变奏曲》。两轮弹完以后,他获得了这个组别的第一名。
王心源这次利兹获奖以后,上音的唐哲老师向我表示祝贺,他说:“多年前,在斯坦威钢琴比赛上,有个男孩弹的是贝多芬《三十二个变奏曲》,他应该就是王心源吧?” 唐哲老师说王心源当年演奏这个作品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唐老师的记忆力真是太好了,让我既惊讶又感动!
那次比赛结束以后,其他评委知道他是我的学生,都说我胆子大,居然敢用两首古典作品参加比赛,还得了第一名。其实我当时做这个选择也是有意的,有我自己的考虑。
苏:为什么选两首古典作品参赛,而不是一些效果很好,变化对比强烈的大作品呢?
王:我当时有几个考虑:第一,在教学中,特别是针对十来岁的孩子,我习惯于不拔程度。包括我教其他的学生,或者准备比赛,我一般不拔高,本身是什么水平就弹什么难度的曲子,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个教学习惯。第二,对一个有才能,但8岁才启蒙,10岁才进行专业训练的学生来说,在当时打好基础胜过拿奖。而打基础除了技巧训练,触键声音以外,弹好古典作品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他长远发展的根本。第三,古典作品确实难弹,听起来显得平淡,还容易被挑出问题。但我觉得《32变奏曲》它很适合心源的状态和气质,我相信他能够弹出具有他自己个性的独特效果。事实证明我当时的判断是正确的!有一个细节我记得很清楚,在他学习的过程中,我的要求总是又严,又细,又多。对于一个有天赋和乐感好的孩子来说,会觉得受到束缚,不舒服。他喜欢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中,自娱自乐,很容易忽略掉一些根本而重要的东西。那时我对他很不客气,我要求他必须把我要求的都做到。那段时间,我一直在强调所有在我看来最重要,最根本的东西,并限制他的自由发挥。在比赛的第二轮快要开始的时候,我跟他说:“心源,到现在为止,老师要求的东西你基本做到了,而且比较稳定。那么你今天上台,可以充分地把你内心感受到的表达出来。但前提是,不要越过我给你的界限。” 结果他分寸把握得很好,双方良好的合作,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虽然说王心源在当时表现出一定的音乐天赋,而且也很努力。但我一直没有特别地对他另眼相看。因为我看到在这个世界上有天赋且努力的孩子太多了,但长大了之后,很多都泯灭了光彩,或失去音讯。
艺术之路是非常漫长而艰苦的,现在的天赋并不等于未来的成功。所以我觉得他应该做好这个年龄该做的事情,至于比赛能否获奖,我不会刻意强求。
苏:有这么用心和负责的老师认真地教他,为何还要出国?他是什么时候出国的?出国后,你们还有联系吗?在他学习上有交流吗?他是否一开始就显露出非凡的音乐天赋,还是属于自己很热爱,很勤奋,也很有能力?我这里说的是他学音乐和学钢琴的自身条件如何。
王:应该说,心源在我班上一直是按照这个思路在走,有合适的比赛就参加,比赛的成绩基本都非常不错。他在我班上参加过四次全国性的比赛,得过三个第一,一个第二。他还作为优秀学生获得过雅马哈奖学金。所以,应该说在那几年为他打下了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双方配合也比较良好,他也是我当时看重的好学生之一。
虽然他来自贵州山区,父母也不懂音乐,但他一直很有个性,也很有想法。在青春期的阶段尤其如此。那一年,他去北京参加活动,碰到一个波兰老师,那个老师非常喜欢他的演奏,说了很多表扬他的话,非常热情地邀请他去他们学校留学。据说,王心源如果去了,可以给安排到天才班学习,能得到最大的重视和最好的培养,应该是给了他一个条件很好的学习机会。事后,心源回来跟我商量这事。我是一个很随和的人,一般比较尊重学生的想法和选择,不会刻意地挽留谁。因为我觉得这是他们自己的人生。作为老师,我只能从旁协助,怎么选择是他自己的事情,我不会要求谁。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在那个时候,四川还是一个经济和文化都相对落后的省份,川音是省属院校,政府的财政拨款并不太多。学校的经费很紧张,我们的硬件条件确实不好,大家接触三角琴的机会都很少,对外交流也不多。国内外高水平专家来讲学就更少了,这与北京和上海的条件真是没法相比,差距很大。孩子想出国看一看,开开眼界,对我个人而言,是非常能理解的。但对于他,是否一定要选择波兰?我确实提出过不同的意见。
波兰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也是肖邦的故乡。但文化与教育的发展,是需要以国家良好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的。以当时波兰的国情,他能否得到一个更好的学习条件?我觉得没有什么把握。但因为他父母没出过国,音乐方面也不懂,孩子当时十六岁,遇到了一个机会有外国教授喜欢他,愿意培养他,花费比较便宜,家庭也能够负担。鉴于这种情况,他坚持想出去看看,我也就尊重他的想法,没有再说什么。
到了波兰四个月,连语言都还没有过关,他就在波兰克拉夫科国际青年钢琴家比赛中获得了青年组的第一名;5个月后,16岁的他就通过了第17届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的录像选拔,赴英国参赛,进入了第二轮。后来,他又参加了波兰的国际小肖邦钢琴比赛,再次获得青年组第一名。记得当时他妈妈兴高采烈的给我报喜,但我仍然坚持我的看法。我跟他妈妈讲:第一,获奖说明了孩子的才能和过去的基础,第二,建议你们还是考虑选择去美国或欧洲其他国家学习。那几年没有微信,国际电话既贵又不方便,所以她妈妈和我的联系比较多,跟王心源的通话比较少。直到2014年,有一天我突然接到他的电话,他在电话里这么对我说:“老师,我要来成都见见你。” 他来成都与我见面时,我们一起吃了个饭,那天我才比较详细地知道了他在波兰的学习情况。
在波兰期间,老师很喜欢他,对他也很好,很关心,但是确实如我所料,由于经济文化地域等原因,客观地讲,他没能获得更多的帮助和营养。所以他这次来见我,就是准备转学到德国去学习。对此,我当然非常赞成。他说:“虽然在波兰各方面条件都不太好,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我从来都没有想过放弃,我每一天都在努力,我更加热爱音乐,更加热爱钢琴。我还年轻,将来一定还有机会。” 我当时听了他这么说,心情很复杂,但还是鼓励他,希望他能够学习得更好。后来,他考上了德国的音乐学院,但又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去学德语。他先跟随彼得·华亚斯教授学习,去年年底转到了巴拉兹·佐科莱依教授的班上。
在波兰和德国学习期间,他为了能够多学一点东西,节衣缩食,用省下的钱尽可能多地去听音乐会和听讲座,他买了很多CD,还自费找其他老师上课,他甚至还想了很多办法来自学。应该说,在那几年里,他的学习经历和同龄人相比并不太顺利,但出于对音乐的热爱、执着和坚持,他又积累和沉淀了许多同龄人没有的东西。
在听完他的留学经历后,我送给他一句古训:“境无好坏,损益在人”。每个人的人生境遇都会不同,但环境的好坏,并不能完全决定人的命运。有人在坦途中消亡,也有人在逆境中奋起。最终获得什么结果,还在于每个人自身的个性特质和努力。
在利兹获奖以后,我跟他开了句玩笑,我说:“你的这个学习经历,完全没有可复制性。这样的经历如果换一个人,可能就此趴下再也翻不了身了。” 他说他完全赞同我的看法。
苏:也是通过这个比赛,我才第一次听说王心源。之前我对他一概不知。我始终关注的本次参赛选手是美籍华人陆逸轩(Eric Lu),因为他在2015年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上的演奏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我在朋友圈说:我打赌本届比赛的金奖是他,后来也确实是他。当朋友圈的钢琴家朋友看到我这么说时,有好几位立即回应我说:“王心源的演奏更打动人”,这时我才去关注他。我在youtube上找到了他在这次比赛前的演奏视频,也有本次比赛的演奏录像。听完后,我很惊喜,他不只是以演奏折服人,而是音乐的表现力感动人。他整个人和整个演奏完全就是浸泡在音乐中。他演奏中透露出的那种鲜活感就如当红俄罗斯钢琴家丹尼尔·特里夫诺夫一样,但音乐完全是他自己发自内心的,非常的感性,而演奏时,他又那么理性地来呈现演奏上的细节东西。他的演奏就如一个热情的厨师,做了一道自己很满意的菜,热情洋溢地亲自送上桌,等着看吃客吃后叫好。听了王心源的演奏,我心中期望的本届比赛第一名毫不犹疑地变节了,跳到王心源身上,我希望他得第一。就音乐表现和现场的感染力而言,我觉得他是本届比赛上最出众的一位。你是否都看了他在本次比赛上的演奏?你觉得他这次比赛上的表现如何?是如你所想的好,还是超出你的预期想象?说说你对他这次比赛的看法吧!
王:利兹比赛连预选总共五轮,第一轮是从全球报名者寄出的个人履历和音频中选拔出选手,参加在德国,新加坡,纽约进行的现场入围赛。之后,再从这些报名者的现场演奏中选出24名,进入后面三轮在英国利兹举行的正式比赛。在后三轮的正式比赛中,每一轮都要准备完全不同的两套曲目,由评委会现场确定选手演奏那些曲目。
他进入24强后,第一时间就给我发了信,还发来他的演奏视频,征求我的意见。说正式比赛在9月,有现场直播,希望我到时能听他的演奏。我当然很为他高兴。
虽然之前也听过他的录音,但正式比赛时,他还是让我感到惊艳。他的舒曼风格严谨纯正,又充满幻想、律动和美感,中间有很多丰富的音色变化和有趣的对比。第二首巴托克也弹得很帅气,音乐有很强的感染力!
刚听完第二轮就立刻收到了他的信:“老师你听了吗?我弹得怎么样?”我很开心地祝贺了他,我说:“在你的音乐里,我不仅听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舒曼风格,我还听到了好多属于你个人的个性特点。无论音色触键,艺术表达,结构安排,我都觉得很棒!” 当时,我还给他做了一个大胆的预判,对他说:“我估计你能够进入下一轮,赶紧准备吧!”
其实,对于比赛我并不敢多想。但是,听完他的第二轮比赛,觉得他的演奏确实很有质量!既严谨和细腻,又有很好的整体设计。这轮结果出来后,又是在半夜接到他的电话,他说:“老师,给你说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我说: “先听好的”,他说:“我进入半决赛了!但是我被抽到第一个出场演奏,这样我就没什么时间练琴了,重奏也只能合一次就上台。我说:“那先别高兴了,赶紧去练琴吧!”
半决赛的那个晚上,我上了一个闹钟,到点就爬起来听。在第二轮结束后,我给他提了个意见,我说:“你上台下台都太慌张,一看外表就很紧张。” 他说:“ 老师,我好几年没参加过这样的大赛了,我真的很紧张。” 我说:“ 你紧张得观众都看出来了,你走路一定要慢一点,要从容不迫。” 当他半决赛走出来时,我看见他的举止有意识地放慢下来了,从容了很多,我心里也就定一点了。
他半决赛的演奏总体不错,我个人非常偏爱他弹奏的德国组曲。我觉得在这首曲子里,我听到了一种平衡之美!精确的节奏与节拍韵律感之间的平衡;清晰集中的声音与不同声部音色变化的平衡;规范严谨的音乐风格与充满情趣,生机盎然之间的平衡……。如果要说遗憾,就是在重奏上弱了些,勃拉姆斯的这首五重奏特别难,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后,演奏才能配合默契。后来我问他:“为什么不选择容易合作的二重奏或者三重奏?” 他说:“不,老师,我只喜欢这一首!” 所以说,他确实还是很有个性的。
五重奏确实稍稍让我们捏把汗,但很幸运的是闯过了这一关。我觉得利兹的评委们还是很看重选手的才华和内心的东西。
半决赛结束以后,心源告诉我,有很多观众喜欢他,都涌到后台向他祝贺,诉说他们是如何被他的音乐打动…… 另外他还见到了利兹比赛的创始人范尼·沃特曼,老太太给予他高度的评价!说他的巴赫很尊重传统,风格很准确,弹得棒极了!科莱里主题变奏弹出了她心中所期望的那种悲剧性精神,委约作品也很出彩!老太太还说,她至今仍记得心源16岁第一次来参加利兹时的演奏……
虽然听到了很多赞扬的声音,但我这会儿确实有些替他担心了。十个选手只有五个能进入决赛,而这十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特点,都很优秀,心源究竟能不能进入下一轮,真是一点儿底都没有了。那几天我们每天都通话或发信交流。虽然没底,但我还是对他说:“你一点不要耽误,不管能不能进入决赛,你都得赶紧准备下一轮。他说:“老师,我太累了,体力消耗太大,我得先好好睡一觉,再去练琴。”
也是半夜,收到了他的短信:“ 老师,我进决赛了!”当时我真是特别高兴,睡意全无。我突然回想起1996年十六岁的陈萨参加英国利兹比赛获奖,但老师写的一篇文章:“利兹上空冉冉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当时我们都认真地拜读过他老人家的文章,其中的家国情怀,至今仍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中。我悄悄在心里嘀咕:不知有没有可能,二十二年后,但老师的徒孙王心源在利兹的上空再次升起第二面五星红旗呢?当然这是一个愿望,也是一种比喻。但在那一刻,心源代表的已经不是他自己了,也不是母校川音,那一刻他代表的是中国!进入决赛的五位选手分别来自美国、德国、俄罗斯、中国和捷克,五个人代表着五个不同的国家,将在这个世界的舞台上进行角逐。那一时刻,我心里确实联想很多,心潮澎拜。为了不增加他的压力,我没有跟他提这个话,只是尽可能地鼓励他,给予他勇气和力量。
在他准备决赛的那两天里,我几乎放下了我手上所有的事情。我对心源说:“只要你有需要,随时跟我联系,打电话或发短信都可以。” 因为我想到,他是一个人去英国比赛,父母不在身边,他现在的外国老师也不在身边,就他一个人在比赛现场。比赛的赛程那么长,曲目量那么大,也许刚开始的状态不错,走到最后,人的精神压力会越来越大,体力消耗也越来越大,这个时候,会非常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就在那两天,他情绪有一些波动,他说:“老师,我真的觉得很累,我太紧张了,我都不知道上台会怎么样”…… 应该说我非常的理解他。因为我看到也听但老师聊过,他是如何在学生参赛时,陪伴和鼓励他们的。老师的关怀对最后的成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两天我真的是放下了所有的事情,尽可能地帮助他去释放压力。特别逗的是有一天中午,我突然收到他信儿,他说:“老师,我刚睡醒,做了一个噩梦,梦到我弹断了,真是太糟糕了!” 我赶紧给他回信儿说:“不要紧,梦是反的,如果你梦到弹断了,就说明你会弹得很好,没事的啊”。我就这么一直安慰他,鼓励他。第二天晚上就是决赛,一向淡定的我,也跟着莫名地紧张了起来。中午的时候,他的电话又来了,我心里一紧,赶紧把课停下来,询问他状况,一直和他交流到接近两个小时的时候,他跟我说:“老师,可以了,我有信心了,我现在可以去练琴了”。听到他这句话,我稍稍放心一些。后来他妈妈也给我发信问心源的情况,说没有消息又不敢打扰他,我回信说应该还好,让她放心。我们都怀着紧张的心情,期待他晚上最后的这首协奏曲。
留学的几年里,由于条件所限,他基本没有与乐队有过合作演奏,更没有正式与乐队上台演出过,这也是他比较揪心的地方。决赛在即,我只能简单地提了几点跟乐队合作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我专门说到合作的礼仪,跟指挥和首席之间的交流,我很担心他一紧张,弹完自己就走了。
英国决赛那天晚上,我一直守在电脑旁边,这时学校的领导给我发来短信,希望他再接再厉,为母校争光!很多钢琴系的老师同学们也都熬夜守着,期待着最后的消息,吴迎老师,杨韵琳老师,还有好些同行们也都发来短信,给他加油,预祝他成功!大家的关怀让我们在那个紧张的夜晚倍感温暖和力量。他顺利地完成了三个乐章的演奏,总体不错,中间虽有点小瑕疵,但作为第一次与乐队合作,已经很好了。刚刚弹完,他就给我电话了:“老师,我弹得怎么样?” 我说:“总的来说非常好,已经很不容易了。” 他说:“我实在是太紧张了,老师你知道吗?我上台的时候,连应该走乐队中间的哪个通道,我都不知道,我没有经验,实在太紧张了!”我一边忙着听后面陆逸轩的演奏,一边陪着弹完以后兴奋不已的他慢慢聊着天。他说:“老师,你认为我适合搞演奏吗?” 我说:“你非常适合搞演奏,你问这个问题,只是因为不喜欢比赛,对吧?” 他又说:“老师,我觉得我不属于那种技术型的选手。” 我说:“但你的音乐非常有感染力,非常有特点啊!”,他回答说:“老师,那种一个音都不带错的,技巧高超的选手,和我这样的,你喜欢哪种?” 我说:“我当然喜欢你这样的!我喜欢有个性,能打动我心灵的演奏。” 我知道,这个时候他特别需要鼓励和支持,所以他的疑问向我投来,我来者不拒,一律给予表扬!
可能因为我教学的态度一向比较严厉,当他第二轮弹完,我大大表扬他以后,他妈妈就给我打电话说:“王老师,心源今天好开心,他告诉我说你表扬他了,还说王老师终于表扬我了!” 我听了特别乐,心想,别看他出国好几年,都是大人了,但在老师面前还是一个孩子。他妈妈又说:“他特别在意你的评价,只要你表扬他,他就特别开心,就特别有信心。” 我说:“那可能小时候有点阴影,以后我一定注意多表扬他,呵呵。” 基于以鼓励为主的原则,在整个比赛期间,我们都交流得非常愉快。
决赛的晚上,我们川音钢琴系的很多老师和同学都没有睡觉,熬了一个通宵,一直等待着。大家兴奋的猜测着最后的结果,情绪十分乐观。我对他能否进前三其实没什么把握,因为比赛确实不好说,但我对他的实力还是比较自信,感觉有希望。最后由评委会主席宣布结果:王心源获得了这届利兹比赛的第三名和最佳观众奖!
获奖以后我们都非常高兴,毕竟这是世界最顶级的钢琴比赛啊,实在是太不容易了!颁奖典礼结束以后,我们又聊了很长时间,聊到小时候学琴的感受,出国后遇到的困难和收获,他对音乐的理解,对自我的认知……他说:“老师,能为你争光我很开心!你为我感到骄傲吗?” 我说:“我当然为你感到骄傲!” 他说:“谢谢你这么多天一直陪伴我,是不是这个比赛结束后我就不好这么打扰你了?” 我听得懂他话语背后的意思,我说:“老师平时非常忙,但如果你有事情需要我帮助,都可以给我发信,我空了回复你,不会不理你的。”
他就是这么一个单纯朴实,真诚又敏感的孩子。从小到大,看他的模样总觉得憨憨的,还有点小滑稽,没有其他孩子的精明。但是你去听听他的音乐,还有他对作品的理解,设计:那种强烈,大气,敏锐和细腻……就知道他平日的思考、追求、个性和心境。
苏:你在教王心源时,是不是因为他个人有与其他学生不一样的特点,用了不一样的教学方法?他除了学习和练习演奏技术方面的东西,在音乐上是如何学的?我听他接受采访时说,他爱的是音乐,不只是演奏。他有这样的意识非常重要。你觉得他是如何获得这样的认识的?很多学生可没有这种认识。他知道演奏不是为了演奏而演奏,而是为音乐服务而演奏。
王:在基础训练方面,和其他学生都是一样,只是因为他10岁才到我班上学习,我会对他更严格,甚至更苛刻一些。记得与他同班有个女孩,也是我的学生,总问她爸爸:“为什么王心源考第一,上课还要被王老师批评?为什么王老师不批评我?是不是她不喜欢我?” 所以想一想当时我对他应该是挺严的。
我第一次听他弹琴,就知道他内心对音乐的敏感。但是有乐感的孩子太多了,在国内任何一个比较正规的比赛中,我们都能听到大把天赋不错的好苗子。但是如果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你没能让他们建立良好的音乐审美,理解音乐的不同风格和不同类型,懂得音乐进行的规律和规则,学会表达不同类型音乐的具体手段,并让音乐与技术、和声、结构等相结合,掌握理解与表达之间的关系……如果没有这些专业的训练,天生的乐感也可能会消失,甚至走偏,变味儿。所以,看到他天赋的同时,我要做的是保护,引导和建立规则,并且尽可能在打基础的同时,照顾到他的情感需要,选择一些既有训练价值,又能够展示他音乐特点,还能够用于参加比赛锻炼的曲目。比如贝多芬的《32个变奏曲》就是例子。
作为一名地方院校的老师,我的学生大多来自偏僻而不发达的地区,这些孩子的优点是吃苦肯练,弱点是基础差,眼界、思维和审美都不足,加上川音没有附小,所以新来的孩子,基本上都得从头教起。怎样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既要改掉他们的毛病,把基础补上,又要让他们参加比赛积累经验,既要保护好他们的音乐感觉,又要让他们懂得演奏音乐的规则和分寸,等于既要防守又要前进,两个都不能耽误。在这个方面,我确实费了好多心思,动了不少脑筋。教心源的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心源10岁接受专业训练,到现在13年。仅仅13年的时间,他从一个偏远山区的普通孩子成为了重大国际音乐比赛的获奖者,其中的甘苦,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他说,他爱的是音乐,不是演奏。我觉得他想表达的是他对艺术的执着、热爱和追求。
获奖以后,我告诉他,四川的老师同学们都非常的为他高兴,这边的媒体也希望能了解比赛的情况和他的学习经历。他回答我说:“老师,我不需要,我不需要宣传,比赛结束后我就要赶紧回学校正常地去上课和练琴。他还说:“老师,我比的不是现在谁能弹,我比的是三十年后谁还能弹?”我说:“你的理想和目标真是很远大哦,别说三十年后,即便十年后,还有多少人在弹,都不可知哦。” 他对艺术有很高的目标,虽然不知道能否实现,但这样的简单,纯粹,我觉得是很可贵的!
利兹比赛的获奖,是他自己的才华和多年来努力不懈的结果。作为老师,我只是为他打了一个基础。当看到自己的学生能够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示才华和为国争光,我真的很为他们高兴!
苏:王老师,我也是通过王心源这次获奖才知道你。我了解到,但昭义老师的钢琴教学理念对你影响很大。你是但老师的学生吗? 我也是但老师的绝对崇拜者。尽管我和但老师没有太多的交往,也不知道他对我这个成天发飙直言不讳的人如何看。但是,我对他是无条件地崇拜。我崇拜他教学先教做人、再教音乐,最后才教钢琴演奏。这一切,是我从他写的书,听他为数不多的几次大师课,以及他的优秀学生身上,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共同特点。他的优秀学生都有一共同特点:待人接物有教养和懂礼貌。演奏时人琴合一,没有演奏和音乐之外的怪动作,肢体动作和面部神态表情都很自然,与演奏和音乐融为一体,让人看或听都非常舒服。其次是演奏技术规格高,声音非常讲究,很有艺术表现力,从陈萨、李云迪、张昊晨、薛啸秋、杜天奇、潘林子、古静丹、王雅伦等这些学生身上都能看出和听出。王心源的内心非常丰富和敏感,音乐从演奏中如火山岩浆一样流淌而出。他的演奏音色变化也很丰富,时间感觉极其敏感和精确,节奏运动中的那种生动的韵律更是他特有的艺术修养和魅力所在。音乐是时间和声音组合的科学和艺术。因为要求精准,所以是科学,同时又要求自然,所以又是艺术。我从王心源的演奏中似乎听出和看出某些但老师的音乐审美和教学理念的体现。那么,你从但老师身上学到了什么?你教学中哪些东西深受但老师的启发和影响?
图片
王雁与恩师但昭义教授
王:说到但老师,我首先要向他老人家表示最诚挚的感谢!我没有出国留学的经历,甚至都没有去中央和上海进修过。一个地方院校的老师,如果说能够取得一些成绩,确实源于但老师多年的精心培养与谆谆教诲。1987年我正式成为但老师的学生,四年的课堂教育,四年的助教经历,到1995年但老去深圳以后,我们也常会电话或通信联系。1998年,但老邀我一起编著教材,所以一到放假我就会去到深圳,住在但老师家,一边享受着师母在生活上的悉心安排照料,一边近距离,全天候地感受着老人家对音乐的热爱,对学术一丝不苟的追求。那时也是云迪快要获奖,但老的教学日趋成熟,走向辉煌的阶段。那段经历对我影响很大,不仅是在教学上收获了很多,更亲眼看到了他对学生的精心培养和父亲般的关爱。应该说,但老师的言传身教对我的思想、工作和生活都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心源获奖以后,我也是在第一时间报告了但老师,他老人家很高兴,也感到很欣慰。他说他这辈子培养了许多演奏家,但他的教学更需要有人来继承和发扬。过了两天,但老师告诉我说,他打电话给他的老师周广仁先生了,他跟周先生说:“当年你在四川播下了一颗种子,到现在已经有了第三代的成果。” 我听了觉得很感动!我告诉心源:“作为一个来自偏远山区的孩子,他今天的成功,不是偶然,其实中间包含着几代人心血的付出和努力!心源回答说:”能成为但老师的徒孙,我非常的骄傲!要是这次我得第一就好了,那我就更能为但家军增光添彩了!” 但老师听后开心地笑了,他说:“你得不得第一不重要,我已经非常喜欢你了,更喜欢你的演奏。” 他们俩之间的交流非常的有趣……但老师几十年如一日,治学严谨,耕耘不迭,他取得的辉煌成就,对中国钢琴事业,特别是四川钢琴教育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我能够成为他的学生是非常幸运的!
苏:谢谢王老师这么无私地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听完你上面这些真诚的话语,我这抛砖引玉可谓抛了几块小石子儿,引回了一大堆金砖和白玉。再次祝贺您教出这么优秀出色的学生!也祝贺王心源!更祝贺川音!四川地杰人灵,人才辈出,从小提琴演奏家胡坤、男高音歌唱家范竞马、钢琴家李云迪、钢琴家陈萨、小提琴演奏家宁峰、小提琴演奏家文薇、吉他演奏新秀匡俊宏、钢琴新秀潘林子、杜天奇和古静丹等(都是但昭义教授的弟子),一直到今天你的学生王心源,这些优秀的音乐才俊都出自川音,并都在重大国际音乐比赛上获奖。王心源还非常年轻,这次在利兹钢琴比赛上的获奖,对于他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我相信他将会乘势继续努力和拼搏,以此为一个更高的全新起点,在未来获得更多的成绩。从你与他的对话中也看到,他对音乐艺术酷爱,有很长远和很高的目标,这才是真正的源动力和可再生的实力。同时,我也期待并坚信你能培养出更多像王心源这样优秀的音乐学子。
王:谢谢您的鼓励和祝福!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总是满怀热情,苦中有乐,我们继续努力!
苏:王老师,这个采访真的是让我感动不已。我相信任何人看了都会被您的真诚、善良和朴素感动。中国太需要您这样的老师了。无论哪个角度看,都太需要像您这样对学生有爱心、有责任和有教学方法的老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指望培养出更多优秀和健康的音乐人才。
王雁
钢琴教授(硕士生导师)
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副主任
图片
王雁,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副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雅马哈艺术家。从事钢琴主科教学20余年,教学成果显著,所教学生在国际国内的重要钢琴比赛中,获得了数十次奖项;并多以优异的成绩和高额奖学金,考入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伊斯曼音乐学院,奥柏林音乐学院等著名的音乐院校就读。
王雁曾拍摄录制了《川西钢琴曲四首》和《四川省钢琴考级教学示范》等音像资料,并在《钢琴艺术》,《音乐探索》类的专业学术杂志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如:《怎样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但昭义老师教学有感》,《关于车尔尼练习曲作品740技术类型的划分及其训练》,《现代钢琴作品演奏解析》,《钢琴与生命相伴,音乐与快乐同在—著名钢琴教授杨汉果访谈录》等,并与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教授共同编著出版了《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的钢琴教材,至今已再版20次,获得广大好评。王雁还应邀在全国五十多个城市开办了钢琴专题讲座,并讲授公开课,多次赴美国、加拿大、德国、新加坡、日本及香港演艺学院等地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和并举办大师班,经常担任各类钢琴比赛评委。因教学成绩显著,她两次获得了由中国文化部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奖”和“园丁奖”,并长期担任四川省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王雁2010年3月被推选为“四川省三八红旗手”, 2011年7月被授予四川音乐学院“首届教学名师”称号,2013年5月被评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同年11月荣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15年9月获得中国音协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奖”,并担任成都市第十四届政协委员。
全球顶级钢琴赛事
2018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季军
“ 川音学子 ”王心源钢琴独奏音乐会
上半场
《降B大调德国组曲》BWV825
作曲: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幽默曲》作品20号
作曲:罗伯特·舒曼
下半场
《科莱立主题变奏曲》 作品42号
作曲:谢尔盖·拉赫马尼诺夫
《钢琴奏鸣曲》作品80号
作曲:贝拉·巴托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