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长城故事:解密金山岭

万里长城,金山独秀,如今的金山岭长城名扬四海,被誉为“最美长城”,但谁能想到,曾经的金山岭曾作为一段“无名长城”静卧燕山中,无人问津,度过了一年又一年。
图片
养在深闺人未识
清朝覆亡,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山外的世界天翻地覆,因处于深山僻岭,金山岭未曾受到大的破坏,基本保持了原始风貌。
1980年11月的一天,一队人驶进巴克什营镇花楼沟,他们都是前来调查长城的专家和工作人员,当车子无法前行时,一行人下车步行至长城的沙岭口,当长城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惊喜的发现,世上竟然还有如此雄伟壮丽,著名长城专家罗哲文先生爬上长城的至高点,兴奋地说:“太好啦!太好啦!我从事长城研究工作几十年,还没见过这么好的一段长城!”
隐居深山的金山岭长城,就是这么被发现。
图片
千年不倒之谜
万里长城矗立在古中国的边陲,千年不倒,在数百年历史长河中为中国抵御了外侵。万里长城为何不倒呢?科学家认为这归功于中国古代建筑流行的一种超强度粘合剂——糯米砂浆。
中国很多古老的宫殿、陵墓、宝塔,与万里长城一样,看起来使用的都是泥土烧制的青砖黛瓦,但有的可以说历经数千年,到现在人们就算使用挖掘机,也很难把它们挖开。
科学家研究认为,中国古代建筑工人常用的“糯米砂浆”是建筑物达到这一坚固程度的主要贡献者。糯米砂浆,顾名思义,古代工人会将煮好的糯米汤混合到普通的砂浆,搅拌均匀就是“糯米砂浆”。用糯米灰浆黏合的砖石建筑,结实耐久,坚固异常。
图片
戚继光修长城
明嘉靖29年,蒙古鞑靼部俺答汗向明朝政府提出用马匹交换中原的物品,被拒。以此为由,俺答汗发动了对明朝的战争。俺答汗的军队从金山岭长城一带攻入明朝腹地,在北京郊区的顺义、怀柔通州等地大肆抢掠,史称庚戌之变。
庚戌之变之后,明王朝深感金山岭长城一带的防线空虚,万历皇帝即位以后,内阁首辅张居正痛定思痛,上书朝廷,提出调抗倭名将戚继光来主持金山岭地区的防务。
戚继光在金山岭一带领兵十六年。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练兵,二是扩建、改建金山岭长城,使之成为一道坚固的防线。金山岭长城有敌楼67座,平均不到200米就有一座,有的相距只有50米,敌楼之间的间距小就增加了火力交叉点,这样能起到更好的防御作用。此外,长城的外侧还建有一道挡马墙,这道用石头垒砌的挡马墙高3米,长200米,能够有效阻挡敌人骑兵的进攻。在崇山峻岭之上修建规模如此庞大的军事防御体系,难度可想而知。
图片
神奇的文字砖
金山岭长城始建于明洪武时期,它位于河北滦平县和北京密云县的交界处。长城上有一段十分独特的城墙,其中绵延500余米的文字砖墙,更是万里长城上一朵奇葩。
戚继光在金沙岭调集各路人马,边练兵边修筑长城,在烧制方砖的时候,将士们将自己部队的名称和当时的年代刻成字模,然后印在砖坯上,这样烧制出来的砖就是文字砖了。文字砖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分清责任,一旦在施工中出现什么差错,马上就是确定责任的归属。从而做出相应的处罚。从文字砖上我们可以看到山东左营的字样,山东左营是戚继光的弟弟戚继美统领的部队。这支东左营在修建长城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经历长期雨水冲刷,加之风化影响,大部分文字砖如今已字迹模糊。
在绵延万里的长城上,“文字砖”虽然并不罕见,但整体用“文字砖”建造的城墙,却只出现在金山岭长城上。
图片
军事防御体系
最初,在扩建金山岭长城时,戚继光设计出了空心敌楼的建造方案。空心敌楼平时可以储存粮食、火药,也能为驻守的将士挡风避雨,战时可以随时出击。在险峻的山岭上建造空心敌楼施工难度很大,以至于工程几度搁浅,就在此时,戚继光的弟弟戚继美率领山东左营,来到金山岭长城附近驻守。
戚继光让弟弟的队伍在金山岭上安营扎寨,然后把空心敌楼的设计方案交给戚继美并勉励他搞一个示范工程。戚继美带领山东左营克服困难建成了7座空心敌楼,从此在金山岭大面积推广,成为重要的防御设施。
图片
黑姑楼传奇
传说金山岭长城修筑时,有位老将军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黑姑。黑姑特别孝顺父亲,坚持和老父亲同行。黑姑随父亲夜以继日,跋山涉水,白天和士兵们一样搬砖运土,劈山凿石,晚上还要帮助士兵缝补衣裳,拆洗被褥,深受士兵们的喜爱。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刚刚修完的一座敌楼,遭到了雷击,燃起熊熊烈火。黑姑奋不顾身,冲向火海救火,因为火势过猛,黑姑活活烧死在大火之中,士兵们对此都万分沉痛。大家为了纪念黑姑,把此楼称为黑姑楼。后来,人们传来传去,把“姑”字传丢了,就叫成黑楼。
据当地群众介绍,黑楼这个名字已经流传了几代人。虽然故事的真实性有待考量,但足见当地人民对长城的崇敬与热爱。
图片
巨石的不解谜团
望京楼位于海拔986米老虎山顶,四面皆为攀爬十分困难的峭壁,古代没有先进的机械设备,这样的巨石是如何被运送到山顶的,一直是专家们研究的课题。
民间传说,当年修筑望京楼时,为了运条石死伤了许多人,此事惊动了玉皇大帝,派他的外甥二郎神去运石。当晚,二郎神来到老虎山下,将他的神刀一晃,那一块块条石,马上变成一只只大山羊,直奔山顶。恰逢此时,一个士兵抬帐小解,二郎神吓了一跳,将几十块条石踢下山去,落在东面的山坳里,当地人称此山坳为条石坳。
当然,以上这些纯属传说故事,它反映了人们的一种良好愿望。后来经专家们考证,能把那些条石运到山顶,主要是采纳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用当时比较科学的方法:铁索绞,滚杠滚,撬棍撬,一块一块的往上运,集腋成裘,最后完成了任务。
图片
金山岭名字的来历
1980年夏封瑞功、苗济田陪同《人民画报》记者庞博拍摄滦平长城,庞博曾经用了28年的时间,几乎考察游览了全部的万里长城,他认为这段长城“最美、独秀”。庞博为这段长城起了好几个名子,其中包括“金山岭”,并在《人民画报》发表了一组照片。国家级专家罗哲文非常赞同庞博的建议,滦平县主管副县长崔家宣也在县政府专题会议中建议用金山岭的名字,从此这段长城有了自己的专属名字“金山岭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