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梅山文化园:熔铸湖湘气质 再造梅山峒国

原标题:中国梅山文化园:熔铸湖湘气质 再造梅山峒国
8月12日,中国美术家协会公布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艺术设计展区复评结果。其中,位于安化县的“中国梅山文化园建筑群艺术作品”入选,这是湖南省唯一的建筑设计艺术作品入选此次展览。
图片
安化一个小山村里的一个建筑群,入选中国最高规格、最大规模的国家级美术作品展览,消息让人震惊。世人惊叹的同时,中国梅山文化园也被推到了万众瞩目的聚光灯之下——它与梅山文化有何联系?建筑有何特色?设计者是何许人?背后有哪些动人的故事?一连串的问号接踵而来。
图片
在设计师陈飞虎带领下,你可跟随记者脚步,畅游中国梅山文化园,领略它独特建筑美和融入建筑肌理中的古老而神秘的梅山文化内涵,聆听一群人十多年坚守匠心和文化传承重任的感人故事,揭开其神秘面纱。
游园惊梦 穿越千年时空
进入梅山文化园:门外,是钢筋水泥、镜面玻璃、一日千里的现代社会;门内,是木头石板、炮台烽火、千年如一日的古老文明。
图片
这座占地2800亩的梅山文化园,由当地山民姚志斌、张青娥夫妇耗资1.5亿元筹建,包括古代梅山各式民俗建筑,如土筑楼、吊脚楼、封火山墙等,还有梅山地方民族战争用的土炮楼、打猎用的火铳、弓箭,还有野猪林、石戏楼、梅山历史文物土筑博物等。
越门而入,碎石小路两旁是古朴的木质民居,屋檐下挂着成串的金黄色玉米,木梁上垂吊着红彤彤的辣椒,几名木匠师傅正在专心刨制手中的老木材。走到分岔路口处,眼前是数根直插云端的石砌圆形图腾柱,翠绿的藤蔓植物缠绕其上,是自然生物对古老文化的朝拜。
从路口往左走,进入中国梅山文化园东线,极目处,是黑白灰色调的古建筑群,屋顶有弯弯翘起的牛角,全木质的亭台楼榭依山傍水而建,沿着山体的自然曲线,一排错落有致且富有生活气息的民宿、酒店让人仿佛坐上时光穿梭机,回到了梅山古峒国,体验当时繁荣的商业场景。
跨过高高的木门槛,进入一座客栈,已有不少游客在餐桌边落座。“本来只想进来看一眼,看了一眼就想坐一坐,坐了一会就想今晚住在这里,恐怕住了一晚还会想住好几晚,现在,我想唱山歌了。”旁边一位女士笑哈哈地说着,随后便唱起了嘹亮的山歌。
沿着林荫道往一座石桥上走去,小桥流水人家的组合很符合中国人长期以来乡村景色的诗意画面,就像人在画中游。穿过石桥,一手扶着竹制栏杆,走在林间山路上,耳旁传来鸟儿和不知名动物的鸣叫声,宁静又热闹。小路尽头是“日月亭”,“在这亭子里,可以看星星,看月亮,唱山歌,看篝火晚会,所以设计师把这里取名‘日月亭’。”一位导游介绍。
不远处是一座石拱风雨桥,名曰“双隆桥”。此桥始建于明隆武年间,建成于清乾隆年间,所以命名“双隆”,双隆桥原本在安化县乐安镇,当地流传,一次雷击使木制廊桥部分烧毁,故当地又称为“火烧桥”。前些年,经政府部门批准,梅山文化园将其整体搬迁至此,设计师根据当地老人回忆,将廊桥进行了补充设计,还原了古老的双隆桥,实现了此桥的异地保护目的。
往西线游览,经过一段蜿蜒的山路,便看到梅山文化中著名狩猎神“张五郎”雕像。他双手撑地倒立在竹林中,伟岸而又充满神秘感。狩猎神张五郎是梅山文化中典型的原始崇拜,关于张五郎的传说有很多,其中一个是个动人的爱情故事。传说张五郎是个狩猎能手,爱上了太上老君的女儿吉吉,太上老君不同意他们的爱情,便派出天兵天将想拆散他们,在逃离过程中,吉吉提出如果张五郎改变外形,天兵天将就辨认不出张五郎了,于是就要他用手撑地、脚朝天倒立行走,果然顺利躲过追兵,最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雕像前一座亭子中央是一口古老的水井,听说这口水井涌出的泉水从未干枯,整个园区的用水都来自这口古井。
再往西行,是一座石砌博物馆,巍峨雄浑。门口散落着十多个圆形“柱础”,一进门,眼前是四方天井,底下是一池碧水,建筑的倒影在池中平行移动,成了天然的计时器,水池周围是石拱长廊,简洁的设计透着不可撼动的力量。
梅山文化 熔铸湖湘气质
“梅山文化”概念由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研究者提出。这一文化概念一经提出,迅速得到海内外的关注和认定。它指的是,在湖南省中部新化县至安化县(即古梅山区域),流传着的一种古老文明文化形态,其似巫似道,尚武崇文,杂猱着人类渔猎、农耕及原始手工业发展的过程。
图片
梅山文化作为一种原始渔猎文化,浸透了原始巫术的因子。梅山文化中的笃信鬼神、祭祀先祖、多神崇拜正是长江流域传统习俗的传承。
2005年,在湖南怀化洪江市高庙文明遗址,考古人员清理出一处距今约8000年左右的目前世界发现最早的大型祭祀场所,再现史前宗教祭祀场景。如今,梅山文化集中保存于湖南中部、西南部,梅山文化在湖湘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生成史上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这就不难理解湘学的学术思想总是透露出那种刚劲、务实、敢为人先的实学风格和拼搏精神,以及湖南人“耐得烦、霸得蛮、不怕苦”的精神特质的缘起。
作为土生土长的安化人,中国梅山文化园的总设计师与总策划者陈飞虎血液里流淌着的正是这些特质。陈飞虎出生在安化县长塘镇一个小山村,三四岁时便常常跟着父亲的一位画家朋友四处出刊头、画板报,小小年纪的他能站着看上一整天。有时,他还学着这位画家的模样,用小手在木板上勾勾画画。读书以后,颇有绘画天分的他总是得到老师的表扬。恢复高考的第二年,陈飞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湖南大学,便进入了顶级建筑设计与绘画知识的海洋。陈飞虎的老师张举毅是中国现代美术创始人刘海粟的学生,刘海粟则是康有为的弟子。陈飞虎一直引以为豪,因为这是传承中国近代文化的重要文脉。
凭着对家乡故土的热爱,对传承梅山文化的信念,十多年间,他在没有设计费用、自贴活动经费的情况下,带着自己的团队往返工地800多次。哪怕有繁重的教学任务,他都会霸蛮抽时间从长沙赶往安化,无数次都是天黑出发,车子行驶到桃江县,实在疲倦了,就停在路边小憩,一觉醒来,已是清晨,顾不上腹中饥饿,他揉搓几下双眼,便又接着赶路。朋友说,飞虎身上有地道的梅山精神与湖湘特质。
拳拳匠心 再造梅山峒国
所谓生态理念,就是在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对自然的尊重,陈飞虎把他概括为“山野理念”,即当建筑完成后,要让野草照样长、野花照样开、野兽照样来。“我们采用的是一种渐进似的设计方法,结合生态理念和地域特点,表现出梅山文化特有的历史感。梅山文化园的设计先后用了10多年时间,有近300人参与。庞大的设计团队来自不同专业,有着不同学术背景,但生态理念是所有人共同遵守的设计前提。一个项目设计,其持续的时间与设计团队的规模在建筑史上是很少见的。”陈飞虎告诉记者。
图片
“建筑扎根在土地,应该充分体现地域特色。中国梅山文化园就是在梅山土地里生长出来的建筑。”陈飞虎眼睛散发出光芒。
一方面,整个建筑群都是根据当地地形地貌而建,依山傍水的同时,在外观设计上融入梅山文化特色。如整个园区只设计了一张进出的大门,对应“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梅山寨子文化;所有建筑屋顶的天脊线末端都有弯弯的牛角造型,并配上造型各异的压脊花,这一特殊建筑符号体现梅山文化中对牛的图腾崇拜;为延续当地建筑传统的封火山墙,既保持隔离防火功能,又延续了山形顶与水形顶的艺术特色;梅山文化中对数字三有着特别的崇拜。梅山巫术的原初仪式对“三” 这个数字有着广泛运用。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梅山人祖辈相传的自然理念。诸如“ 三”块石头“三” 块瓦片“ 三” 岔路口、绕山头三个圈等运用,把“三”的数字视为一种神秘力量。为呼应“三”这一特殊数字,陈飞虎特意在园区设计了三座桥、三座亭,且几乎全部建筑的尺寸数字都为三的倍数。这不仅是一种简单数字的罗列,而是梅山文化精神哲学理念的传承。
图片
另一方面,园区所有建筑采用传统榫卯工艺,整个园区不见一颗铁钉、一处水泥,再加上木雕门窗、剪纸窗花、石板道路、夯土院墙……真正做到了复原梅山古环境,再造梅山峒国。为最大程度复原梅山建筑工艺,设计师严苛地要求施工时做到木匠、泥水匠、石匠都是当地民间艺人;建筑用的所有石、木、砖、瓦材料都取自当地民间;艺术符号、宗教信仰、农耕方式都体现当地民俗。陈飞虎将其简称为“三民主义”。
在视觉表达方面,陈飞虎十分注重历史感的打造,给游客带来情景式的体验。建设过程中,陈飞虎发现园区原本就是一个古寨子,残留了不少古遗迹,他便最大程度保留了遗迹,并加入新的元素。他通过处处可见的断壁残垣、斑驳墙面体现战争损毁、风雨侵蚀、时间雕琢的印记,为适应现代人生活要求,在传统的建筑空间中融入了网络电信、电灯电视、防火设施等,连风雨桥上的隐蔽角落有充电插座。“审美不能脱离实用价值存在,我们是现代人,不可能完全按照古人的方式去生活,把握好度,将‘古’与‘今’结合起来,才是合理实用的设计。”陈飞虎强调。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像一幅画,太美了!”无数到过园区的游客都这样感慨,这里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艺术爱好者、摄影爱好者前来写生和采风。中国最大的水彩网站“我爱水彩论坛”授予园区“水彩王国”的称号。陈飞虎介绍,这种从立体美到平面美的切换并非偶然,而是经过特意设计的。
在水彩画方面颇有造诣的陈飞虎是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艺术作品50多次参加国内外美术作品展览。他在平面和立体的世界中来去自如。在整体设计布局中国梅山文化园时,陈飞虎采用了从平面到立体的逆向思维设计方法,他通过建筑的轮廓、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装饰、节奏韵律、质感设计、色彩运用,实现了建筑的形式美,体现出传统乡村诗意般的意境。记者发现,中国梅山文化园的美不是孤芳自赏,而是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就把中国梅山文化园建筑群的照片放在了校园官网上。几年前,该校曾派出18位师生来到安化,花了2年时间研究园区内一座农家小院的光影变化情况,其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最高级别的室内设计杂志上,之后还将中国梅山文化园挂牌定为实习教育基地。随后,法国南锡建筑学院也在这里挂牌,将园区定为实习教育基地。
现在,中国梅山文化园现已成为国家AAA旅游景区、国家五星级乡村旅游景点、全国五星级休闲农业山庄、中国散文诗创作基地、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实践基地、著名的影视拍摄基地,先后被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法国南锡建筑学院等中外大学挂牌定为实习教育基地,成为了集学术研究、文化旅游和实习教育为一体的文化生态基地。国内外游客、学者络绎不绝,坐落于原本偏远、封闭山村的梅山文化园,正逐步影响世界……
(大益阳客户端 记者 曹灿 刘晓 芮志光 通讯员 陈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