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籍重刑犯在吉林越狱!还原真实的朝鲜越境犯罪

作者 / 达瓦利希熊
难得朝鲜越境人员还能上一回知乎热搜——毕竟从监狱里翻出来也没钱买热搜不是?
这个犯罪分子是如何越狱脱逃的,我方看押方面又有什么漏洞隐患,该怎么抓回来,那都是公安司法战线的同志们的职责,咱作为一个门外汉,就不多置喙了,总之希望能够早日将其抓捕归案。
图片
我今天主要说说邻国人员越境犯罪的旧事。
曾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倚靠着苏联和经互会的大树,朝鲜国民的生活水平是高于我国的,虽然到了八十年代无法与已经经济腾飞的韩(wu)国(gong)相比,但也属于“小日子过的不错”的选手。苏联解体后,朝鲜整个对外经济贸易体系被打乱,加上内部自然灾害等因素,国民经济几乎崩溃,饥饿成为那时的朝鲜人最深刻的记忆。不过与最惨的内陆地区相比,朝鲜北部边境还是比较幸运的,因为挨着中国这个关系紧密的邻国,所谓“大米换媳妇”等段子绝大多数发生在此时期。到了21世纪的前几年,朝鲜的粮食短缺才略有缓解,不过当时的总体供应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由于中朝之间没有中越、中缅那样活跃的民间贸易,连不活跃的官方渠道都不允许,老百姓看似无法通过贸易活动解决自身需求。然而事实证明,棍棒打不倒经济规律,更打不倒填饱肚子的决心。
在朝鲜有门路的,就会从工厂弄来各种废旧钢铁、贵金属乃至机械设备来这边交换——反正工厂不开工,放在那里也是吃灰。东西拿来了也不要钱,只换吃的,特别是以面包、火腿肠、罐头这样的耐储、即食食品为最佳。盖因当时朝鲜物资奇缺,拿着人民币回去也没东西可以买,一样是守着金山饿肚子,所以食品比钱更加硬通货。在这样的暴利差价下,丹东地区也颇有一部分人发家致富起来,很有些早年间“罐头换飞机”的意思。
图片
国际大都市——丹东
而那些没有门路的,身强体健(朝鲜施行普遍强制义务兵役制且服役期极长,所以他们的成年男性虽然看着瘦小,但身体素质极好)又饿得两眼发绿,只能偷摸过来干些没本钱的买卖。因为身处另一个国家毕竟心虚,所以绝大多数都是盗窃,绝少有明抢的。其活动规律基本是半夜12点以后凫水而来,潜到边民家中,看见什么拿什么,比如晾晒的衣物、谷仓里的粮食,还有摩托车、自行车等,得手后便迅速消失在夜色中。
多年下来,很多中国边民对此也“习惯”了,很多数额不大的甚至都懒得报案。我曾经跟着勘察过几个现场,到现在也没明白,他们是怎么在不拆解摩托车的情况下,扛着车子摸黑过河的。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为止,边民只是损失些财物;绝大多数致死致伤的刑事案件,都是因盗窃或其他犯罪活动被发现后,罪犯“狗急跳墙”造成的,且以携带武器的军人居多。
比如某年朝鲜士兵越境实施严重犯罪活动(不是盗窃),在被邻国边防军包围后持枪顽抗,打死邻国边防军士兵;又如某年朝方士兵越境盗窃,发出的响动惊醒了屋中的老头老太太,凶性大发,杀人夺路;还有某年朝方士兵越境犯罪被发现,邻国边防军果断多路迂回,阻断边境后开始往内陆兜,结果对方持枪埋伏,险些击中刚刚下车的副团长,最后被邻国边防军交叉火力击毙……等等等等。
在边境基层几年时间,短短的几十公里防区上,由我亲手抓获的越境人员也有几十号,绝大多数还是穷困百姓,实在是饿得无奈才越境而来。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一般的处理都是派战士去买几个面包,填饱肚子后转交给公安边防,让他们移交回去。根据单位元老们描述,因为以前朝鲜的日子优于我们,心理优越感很强,结果在短短数年间急速坠落,心理落差很大,所以在“苦难的行军”时期被我们遣返回去确实处罚很严,基本都要扔到劳改营之类的地方接受一下生理和心理双重改造。这种情况目前已经改善了很多,老百姓偶尔越境被遣返回去,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吃牢饭:如果事情没闹大,家里上下打点,一般“训诫”一番,吃一顿皮肉之苦,也就拉倒了。
如果是朝鲜边防军士兵被遣送回去就两说了,毕竟这种事情影响过于恶劣,危及各位长官的乌纱帽,那还是要严惩的。比如上回我在纪念加勒万河谷牺牲烈士的文章里提到的老L和移交的故事,就可见朝鲜军方对此类事件的重视,这也是为什么这类越境的朝鲜士兵被发现后,均不顾一切要行凶逃走的原因。金正恩上台以来,朝鲜的粮食供给形势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军队更是优先保证供给,边防军还可以和邻国边民偷摸做点生意,日子早已今非昔比,至少比南边逆贼败党吃的强多了,军人越境盗抢事件相较之前已经呈现逐年大幅下降之势,像开头新闻中那位罪犯,越境距今就已过去8年了。
图片
中朝边境的朝鲜军人
朝鲜士兵越境的动机也不尽相同,比如下面这位哥们,他的父母在朝鲜属于“坏分子”,所以出身成分不好。按理说他是不能当兵入伍的,但不知道他使了什么神通,不仅成功混进了人民军,还特意找人分配到了平安北道边防部队。当然,这样的人在部队也很不受待见,没少吃军官和老兵的欺负。他一边隐忍,一边很有心计的自学汉语,收集中国方面的地图信息,终于在某天夜里,他换好便装,在中国一户农家偷了一辆自行车,一路蹬着来到了沈阳。我查了一下,这个骑行距离大概在280公里左右,属实挺有毅力。他原本计划在西塔朝鲜族聚居区打一段工,攒下一笔钱后前往韩国。结果好死不死,他多次前往韩国驻沈阳领事馆门前踩点,周围的便衣看他形迹可疑,一举查获,他的逃亡之路戛然而止。
除了上述人等,自然还会有一些让人喟叹的事情。我也不记得以前说没说过,那就再说一遍吧。某年夏天下午我正在单位院子里(执行任务为拔草、踢球、遛弯其中之一,实在记不得了),司机开着车风风火火的跑回来,说连长让接我过去。到了地方才知道,由于那天连队有活动,所以连长只带了一个士官、一个司机去巡逻,走到一个小河汊时,正好发现一个朝鲜小姑娘越境上岸,就让士官下来逮她,本以为手拿把掐,结果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这个小姑娘看着也就一米三、四的样子,而那个士官老兄身高一米八多,调来之前是团部机动特战连的班长,虎背熊腰,素质过硬。饶是如此,这个老哥还是差点让这个小姑娘给拖到河里去,可见这个小女孩当时爆发出的力量有多惊人。最后士官不顾小女孩的踢打,硬是将她反剪双手,举在头上才制住了她——当我下车的时候,就看见这么个滑稽的场面。连长哭笑不得地说:“赶紧告诉她,我们不伤害她,让她不要反抗了。”在我的好言安抚下,这个蓬头垢面、瘦骨嶙峋的小姑娘才低着头老实了下来。
后来才知道,她今年13岁,父亲在义州郡的军需厂工作,母亲下农田干活,她和妹妹在家饿得受不住了,就拿个筐,打算到这边讨点吃的带回去。在她的手指之下,我才看见河对岸还有个八九岁的小女孩正焦急地抹眼泪,以及那条姐姐过河时蹚出的、深深的淤泥“通道”。这时旁边小院的大娘出来了,跟我们说:“谁家没个孩子,这两个小姑娘就是饿的,别为难她们了,让她们走吧。”说罢,从家里拿出了一塑料袋包子,放到了小姑娘的筐里。面对善良的大妈,我和连长都有些挠头,简单商议了一下后,我转身对小姑娘说:“你回去吧,下次不能再过来了。再过来我就要把你交给人民军了,明白么?”小姑娘忙不迭的点头,给我们几个深深的鞠了一躬,然后顶起箩筐,欢天喜地地蹚着齐脖深的淤泥回去了。看着夕阳中姐妹两人离去的背影,我们四个陷入了深深的沉默,我没记错的话,那年连长29岁,我25岁,士官24岁,司机应该是22岁,我想,这个场景比一万句言语教育还有用。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再说点冷门的吧,朝鲜边民搞到吃的方法还有一个是来自于韩国的“投喂”——没看错,就是字面意思。干这个的多为传教团体,我就曾在巡逻中遇到过不计其数的在边境线上对着朝鲜唱“圣歌”的韩国教会传教团。虽然看着蛋疼,但从名义上说,人家站在马路上对着空气唱歌也没有违法犯罪行为,我们只能通报国安部门盯紧点,然后以边境公路不让停车为由,撵走拉倒。
与三八线上那种大眼瞪小眼、重兵对峙的情况不同,中朝边境基本属于歌舞升平、鸡犬相闻,所以韩国人到了咱们这边,也不用费劲巴拉的弄热气球这些劳什子,就非常简单粗暴的找一个大塑料袋,里面装上各种心战宣传品,比如圣经、揭露金家“黑料”的小册子、还有韩剧光盘等,当然,还有朝鲜边民最看重的食品、衣服,然后开车到边境公路,停车、扔过去、跑路,一气呵成。
不过由于韩国人对边境情况不是很了解,所以很多只是扔到了我们的边防巡逻路上,成了我们的“战利品”。大家回去把包裹打开,分门别类处理:宣传品上交情报部门,后来由于各个哨所上交的实在太多,而且内容基本重复,为这点破玩意开仨小时车来回这一趟,实在是不值当,团部便说,“你们自己扔锅炉里烧了吧,别流散出去就行”。至于衣服基本都是不知道哪儿收集来的旧衣服,而且我在这里需要批评一下韩国有关方面,你们工作也忒不细致了吧?一些工作服之类的倒还可以,但背后印着硕大英文字母或者骷髅头这样的夹克衫也放进去,是不是有点糊弄人家了?这玩意谁敢穿?所以衣服大部分都扔村口的垃圾堆里了。
至于最主要的食品,里面有饼干、方便面、罐头、果汁饮料之类,还有一些糖果,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好吃点”和上面印的国内女明星。有些嘴馋的战士想尝尝,又害怕这帮韩国人在里面下毒,我们就打算拿狗子试吃一下,思索再三,没敢拿哨所的军犬做试验,就扔给村里的野狗吃。第二天,看到这狗子依然精神抖擞地和其他土狗打群架后,我们也就放心把其中的零食一扫而光。后来时间长了,也就吃腻了。再后来,除了把宣传品和不合适的衣服挑出来烧了之外,干脆招手把对面巡逻的朝鲜边防军喊过来,直接甩给他们,落个顺水人情。可惜的是,我从来没看见传说中的美元。
图片
韩国对朝鲜的传单
最后提一嘴,越境犯罪,是有别于纯粹的越境脱北的。前者是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或不想彻底离开朝鲜,来了捞一把就走,吃饱一天算一天。后者则是破釜沉舟或者了无牵挂,直接在辽吉地区打黑工长住,或者想办法再跑到韩国去,这是后话了。这回越狱的这位,应该是属于前者——只不过从他被擒获的那一刻起,想去哪儿就由不得他了,大概这也是他在几次减刑后仍然要在行将刑满前越狱的原因。
最后,再次希望这名越狱在逃罪犯早日落网。